分享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文心雕龙方 2019-08-28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一场茶事,完成一次诉说。

一张茶席,成全一份深情。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案几之上,一方茶席,诗情画意,传递着爱茶之人,无言的情韵。

人、茶、器、物、境,是茶席艺术不可缺少的元素。茶汤为魂,茶具为用,茶人为主,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与灵活的艺术形式中,构成了具有独立主题的艺术表达。一方茶席,一方天地。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宋代文人热衷将茶席置于自然山水之中,着意于天地与物我的合而为一。明代茶人,则更加艺术化,许多茶书明确提出了品茶的系列要求,茶汤之美、茶具之精、茶境之幽、茶饰之雅……就这样从唐代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的精致隽永、清雅脱俗,茶席艺术渐渐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陆羽曾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由此,茶之性,乃素简,布置于一方茶席中的美,实为天地之大美。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饮茶之境,最宜清雅。徐渭曾说:“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清致导和之茶,缘自烟云供养,也自当回归青山秀水之间,清心雅意。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竹有清香,与茶香相宜“茶香绕竹丛”、“竹间风吹煮茗香”竹下烹茶品茗,茶香飘荡文人高山亮节无竹令人俗的况味自然涌现。

茶之性,一方茶席,诗情画意

古代文人好于松下煮茶。唐人王建“煮茶傍寒松”;宋人陆游“颇忆松下釜”;元人倪云林“两株松下煮春茶”;明人沈周“细吟满啜长松下”等,他们选择松下烹茶品茗,乃受禅茶相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