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红土地上绽放的“牡丹”花

 大红门16 2019-08-28

1928年2月23日,萧牡丹和丈夫曹景祥参加了信丰县委领导的农民暴动。当暴动队伍出发时,萧牡丹带领妇女一路高唱山歌;暴动时,萧牡丹带领妇女手拿大刀、梭镖、锄头等武器向敌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攻打县城,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由于敌强我弱,信丰暴动失败了。萧牡丹家里的所有房屋被敌人烧毁,财产被没收。在挫折面前,萧牡丹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她积极发动妇女打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带头废除扎鬓,改成短发,穿上戎装,活跃在红军战士和地方群众之间,深入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反对虐待和歧视妇女等革命道理。1930年初,萧牡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4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在信丰赤卫队和近万名群众配合下,攻克信丰县城。信丰县委在县城大王庙召开有数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上,毛泽东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号召信丰人民组织起来,建立工农武装和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支援革命战争。萧牡丹亲耳聆听毛泽东热情洋溢的讲话后,心情激动不已,立即组织妇女唱起了山歌:“红军攻克信丰城,红军就是救命根。红军来了晴了天,穷苦人家笑盈盈……”充分表达了信丰人民对党和红军的无限热爱和崇敬之情。

5月上旬,萧牡丹在中共信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委委员。6月,萧牡丹又担任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和县妇女协会主席。在她的精心组织下,全县先后成立了西一区、西二区、南区、北区、城区5个区妇委会和64个乡妇女组织,组织了45个洗衣队、17个慰劳队、6个宣传队。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发动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宣传妇女解放,废除买卖婚姻,实现男女平等。信丰的妇女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萧牡丹因此被妇女们称誉为“我们的知心姐姐”。

1930年12月,当得知自己的丈夫在赣县韩坊壮烈牺牲时,萧牡丹万分悲痛。但是,她化悲痛为力量,毅然服从组织决定,继续在油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1932年4月的一天,萧牡丹不幸被捕。每次审讯时,她都对敌人怒目而视,绝不屈服:“共产党人都是硬骨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敌人问她:“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她昂首挺胸,铿锵回答:“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受压迫受剥削人民的翻身解放!”无论敌人使用何种酷刑,她都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5月的一天,萧牡丹视死如归,神态自若,从容地走上刑场,在信丰黄泥排英勇就义,年仅28岁。

(本文选自《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赣州红土地上的经典革命故事》一书)

人物简介

萧牡丹(1904—1932),女,江西信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初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信丰县委委员、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信丰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部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赣南办事处妇女部部长等职;1932年5月在信丰黄泥排英勇就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