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书法同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世纪。世纪之初,对已经变味走形的帖学的否定,对帖学的倡导与张扬,是该世纪书法的第一个大变革。” 于右任 在于右任出现之前,已有邓石如、赵之谦等对北碑的努力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们基本停留在端正的魏楷层面。于右任以其少有的才华和过人的胆魄,将棱角分明的魏碑书法写的顾盼有姿,挥洒自如,轻松自然,使魏体行书由探索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李叔同对六朝碑版尤为用心,临写了大量的北碑书法,极具风骨,厚重矫健的魏碑书风成为他书法的主格调。 弘一法师 李叔同与于右任楷书同学北碑,且都是以碑体书风名垂书史的大家,虽然都以北碑为根基,但是过程与结果都不一样,风格上绝不相类同。由此出发,本文将分别从他们的身世背景、师法方法,北碑书法艺术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二位书家在北碑师法方面的异同。 一、身世背景 对比二位书家的身世可知李叔同年幼时在家庭殷实的条件下接受了世家子弟应该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后东渡日本留学,从而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于右任是光绪29年举人,他的旧学功底非常扎实,这对其艺术涵咏、创作谋篇、审美情趣的造诣,都是经得起时间、空间锤炼的。 另外李叔同幼年为富家公子,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遁入空门,一心向佛。出世的弘一法师不再关心功名利禄超脱世人的生活,书法则是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 于右任出身从最初的牧羊儿到后来的监察院长虽中途遭清廷缉捕,但最终在仕途中愈加顺利,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隧竭力变革创新,精心打造个人面貌。但是这些并不是他们北碑书法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对北碑的认识和感悟不同,以及邻帖与创作的态度不同,都将影响到他们最终的作品风貌。 二、师法方法 李叔同八岁开始临写《石鼓文》,十岁临摹篆帖,后来又临写金石碑刻以及汉魏六朝的造像墓志,博采众长。他最得力的是北魏的各种碑帖。在出家之前,多写北魏龙门一派的书体,习用《张猛龙碑》笔法,早年字迹有魏汉六朝的气息,叶圣陶说:“弘一法师对于书法用过苦功夫的。在夏丐尊先生那里,见到他许多习字的成绩。各体的碑刻他都临摹,写什么,像什么。” 弘一大师书法作品欣赏 以李叔同所临的《张猛龙碑》为例,对照原贴,可见每笔都一丝不苟,笔画的起收、转折非常完整、到位,无懈可击。他对于临书事十分严谨认真的,忠实于原贴,却不可以描摹,线条注重内质,秀丽挺健、潇洒有致、朴拟厚重、字势雄强,具有青年那铁骨铮铮的气概。直至出家后,弘一法师的书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叔同出家之后,渐渐脱去模拟的形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时的书法,显然没有早起那种雄强的气质了。他的追求不再是书法的艺术,而是以书法宣扬佛法广结法缘。 弘一大师书法作品欣赏 他自称“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谦虚之谈也是由于他年轻时下过苦功掌握了各家的精髓,也是出于对书法的“无为”之心,但其笔致、取势仍然可以看出与北碑的渊源关系,他那种高古的气息自然与魏晋六朝相通。 书法本是艺术行为,在大师心目中它又是一种宗教行为。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以苦心研佛、讲经说法、弘扬宗律为主,以书法学习为副,度过了人生最后的24年。他无意于做书家,但他在研佛弘律、抄写佛经、书写警语格言的过程中则无意间取得了卓越的书法成就,成为了20世纪杰出的书法大家。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从楷书入手,在魏碑临习中,他的书法逐渐开始显露天真率意,他的字扁方严谨,应规入矩,笔画穿插避就,点化顺笔入纸,收笔舒展放纵,形成显著的洒落率真、雄奇高古的风格。运纯任自然,不拘泥于绳墨间,从而写出了大气磅礴,极富个性的个人书法艺术风格。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其实魏碑从一些出土的原石看,当时也是先用手笔蘸朱砂写在石上,笔画也不是太刻板的。后来经石工用椎镌雕,就成了方棱出角的样子,所以应用一般写字的方法写魏碑,并要注意学魏碑须做到入而能出,不要写成图案字。”这段话正是于右任研习魏碑所得的精辟见解。因而它对研习的对象,只求其意不摹其形,使他在学魏碑的多家法门之中能创立出自家风格。 三、北碑书法艺术风格 如果说弘一出家前书法以临写、继承为主,字写的凝重厚实,方稳健劲,富于力感,反映出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横溢才华和蓬勃朝气的话,那么他出家后的书法,尤其是后期书法则是破法出法,创立了鲜明的自我面目,字写的清淡虚灵,大巧若拙,反映了一位得道高僧的恬淡和清静。这种巨变来源于来源于他的心路发展历程,是修心的结果,这个结果世他的心灵境界得以升华,在俗事李叔同,离俗则是弘一法师,书法的目的发生了质的变化。隔断尘缘的弘一不再自视为艺术家,作为“写心”的书法艺术,在其观念中自然异于以往。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在大量临习魏碑作品后,进行借鉴熔铸陶冶,栽成一种新体。融合汉隶与行书笔意,运笔顺峰入纸,中宫内收而波磔疏放,点画沉厚,字形方扁,朴拙而灵动,庄重又不乏奇逸之气。正如他自己说的:“起笔不停滞,落笔不作势,纯任自然。”总而言之,点画因金石气而厚重,结体因取横式而博大,章法因强调体势,造型左右的倾侧而显得稚拙浑朴,于右任开创了一种重拙大兼而有之德风格面貌。 德风堂考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通过弘一法师与于右任北碑师法之比较,我们得知,不管是弘一法师起初的忠实原贴到后来的“无为作书”,还是于右任追求自然,最终都走上了随心所欲、听笔任自然的道路。朱光潜曾说:“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了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所以,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应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进行书法实践,在临习与创作中,达到与心得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