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现实主义题材的经典文学作品越来越少?

 燕山茶社 2019-08-29

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少了,经典现实主义作品更少,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受各种外来文学的冲击,被认为是一种“落伍”的写作方法,不如现代主义等等流行。“意识流”小说“先锋文学”等等,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但也对传统的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挤压。比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至今高居大学生阅读榜首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在当时写成之初,被出版社退稿,其原因就是写作手法太传统,至今都不被专家和评论家看好,使这部现实主义的经典文学作品,形成了普通读者叫好,专家学者冷漠的怪现象。

其次,创作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需要深入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作家变得浮躁,不能安下心来去深入社会生活,了解人民的心声,也就写不出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来了。什么“下半身写作”“隐私文学”“私人化写作”开始泛滥,许多闭门造车的宅男宅女开始登场,“穿越文学”“魔幻文学”“快餐文学”开始盛行。想想现实主义文学还有市场吗?

再次,就是我们的读者的阅读有了变化,不在安心阅读、或者很少阅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了。社会在发展,大家的思想也在随着经济生活的变化,发生着变化。我们的作家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还没有创作出真正反映现实生活的经典作品来。怎样与时俱进的反映现实生活,是我们当代作家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落伍了,而是我们的作家跟不上现代的社会发展步伐了。

可喜的是,我们的许多纯文学刊物任然在坚守现实主义的文学阵地,比如人民文学,再比如当代杂志,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涌现出无愧于时代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经典文学作品的。

不要让纯文学在文学的圈子里自嗨了,是该“突出重围”的时候了,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