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魄门亦为五脏使”--王洪图老先生有效医案3则

 jiezhukuaile 2019-08-2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通粕,糟粕之意。

魄门即肛门,言糟粕从此排出。

但经文又明确指出,魄门实为五脏所使役,五脏功能常从魄门及大便情况上反映出来,而魄门与大便异常变化,亦应考虑到其本在五脏,而宜从调治内脏入手。

临证应用

【举验1】

武某,男,54岁,中药药剂师

1982 年秋诊。

其病情为每天清晨腹痛、腹泻1~2次,已有20余年。

白天亦有一二次腹泻,或在上午,或在下午不定,泻下物稀溏,无黏液及泡沫。

脉略弦,舌质正常,舌苔薄白。

食欲尚可,形体较胖。

因其本人在药房工作,稍通医理,故数十年来,中西药物几无间断治疗。

如服四神丸等,或补脾肾、或清利大肠湿热之

剂,或无效或效一二日,停药复发如初。

证属肝旺脾虚,治以疏肝补脾,

选用道遥散原方,为汤剂

柴胡8克,当归10克

赤白芍各10克,茯苓12克

姜3片,炒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薄荷4克(后下)

4剂,水煎服,1日1剂。

病愈,随访半年余,病未复发。

【举验2】

于某,女,30岁

1986年11月20日初诊

患者心情抑郁、焦虑不安2年

某精神病院诊为“焦虑证”。来此就诊时沉默不语,但眼神飘忽不定,略似惊惧。

脉弦细略数,舌边尖红,苔薄白。

询问之,知其大便秘结,约7天一行,形如羊粪,色黑坚硬难解。

证属肝气不疏,肝血略显不足。

用疏肝法为主,仿丹梔逍遥散方意。

柴胡8克,当归15克

赤白芍各12克,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炒白术6克

薄荷4克(后下),炒栀子10克

丹皮10克,石菖蒲12克

郁金10克,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周后再诊:

服上方2剂后,1天中大便泻下2次,先干硬后稀溏。

此后每天大便1次。

心情亦转舒畅,脉象渐缓。

再用前法,以上方加减进退治疗月余。

其大便调而“焦虑”症状亦完全解除,随访数月未复发。

【举验3】

洪某,男,17岁

1989年6月初诊

其母陪来并代诉:病人因与同学不和而患“强迫症”2年,曾服西药镇静,效果不甚满意。

现终日不断洗手、头发、衣物,甚至书本,凡被旁人触及均需反复用自来水冲洗,无分冬夏。

课本被毁数套,冬季两手冻疮累累。

每天低头不与旁人交谈,而口中叨叨念念,或拿筷子或拿铅笔,两手相互打斗不停。

询其口中所云间事,偶有回答说“编非常生动的武打故事”。

因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又值“中考”临近,家长非常着急,乃带来要求服中药治疗。

就诊时头发水湿,因适才用自来水冲洗未干。形体消瘦,低头不与医生交谈。

脉沉而弦细,舌质淡红苔薄黄。

睡眠不安大便干,10余日一解。谓嫌厕所不洁,大便更脏,便后洗手1小时,乃觉不干净。

于是强忍大便,习以为常。

阅其“医疗手册”,知前医曾用健脾益气佐以化痰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此证属气虚而夹实蚀,邪气上扰心神。

急当治标,以通下为法。

生大黄5克(后下)

 芒硝12克(冲服),炒枳实15克

川厚朴12克,黄芩15克

炒栀子15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个月后,其母陪来复诊:

服上方2剂,每日泻下3、4次。

后4剂,每日泻下一二次。

精神能够集中学习,自语叨念明显减少,两手不再互相打斗。洗手次数显著减少,时间亦缩短。已被某高级中学录取。

自己知道“编故事”、自言自语是病态,不断洗手也是病态,能主动控制。

但仍不愿用手洗脚,怕手被污染。

家长帮助复习功课时,以往从不能触碰他的书本,否则就要用水冲洗。药后已主动要家长翻开书,并说“不怕了”。

其家长认为上药效果较好,于是照方买药,服用20余剂。

但服至10余剂时,此方已不再有泻下作用,至就诊时,虽仍服上方,大便不干,但二三日一行。

病人感到乏力,编不出故事来很无聊,记忆力减退,思考能力差。不愿与他人交往。

舌苔薄白,脉弦细,左寸弱。

改用益气清肝兼理中焦之法,以图其本。

大黄芪20克,当归15克

肉苁蓉20克,知母10克

草果10克,炒栀子15克

枳壳12克,川楝8克

石菖蒲15克,泽泻12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另服天王补心丹, 早晚各1丸。

三诊:

精神较好,能随班学习。无自言自语现象。

脉弦细,苔薄白。

大便2日一行,较爽。
以上方为基础,配制水丸服用。 

发挥

魄门虽因其有为六腑排除糟粕的功能而得名,但它的启闭,却取决于五脏。

这是因为后阴为肾窍,其开合关系由心神支配;且与脾胃的升降、肝之疏泄、肺之肃降也有密切关系,肺又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说它是“五脏使”。

使,使役,支配的意思。《素问·五脏别论》将本句置于论述脏与腑的功能之间,其意在说明脏与腑二者既各有不同的功能特点,但魄门又在密切相关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故张介宾《类经》解释说:“虽诸腑糟粕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亦为五脏使”。腑受五脏浊气传泻而出,才能保持五脏清静。但传泻不得太过,必须适当的“藏”。

“藏”与“泻”要协调统一,既不能不藏,不藏则见脏气升降失调,甚则气陷神去的洞泻,但藏之又不能久,“久藏”则浊气扰乱五脏,壅塞六腑。


由于魄门的启闭正常与否,反映着脏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临床不论外感、内伤之病,审问其大便情况以了解病情,对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如昏厥证二便不禁者,多为脏气衰败之“脱证”,预后多不良。

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中指出“浆粥人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足证临床问大便情况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重要性。

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反映着脏腑的功能状态,同时还可以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的发挥。

因此临床治疗中,对于因脏腑之病引起的大便失调(泄泻或便闭),固然要治脏腑之病,以求其本;

但在大便失调直接影响脏腑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则应急先调治大便;以治其标。

例如举验(3),虽系情志不遂所致“强迫症”,病本当在心、肝两脏为主,但因其大便不通,十数日一行。

此时用任何调治心、肝之药,恐难奏效,需其腑气通畅,气机运转,才有使病缓解之望。

于是先以攻下为主,而获效。

大便得通,再缓图其本。

《素问·标本病传论》在讨论标本缓急治法时指出:“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便是这个意思。

前2例举验,一以五更泄泻为主,一以便秘为临床重要表现之一,其治疗用药与剂量虽略有变化,但却均以疏肝理脾之逍遥散为基本方。

其五更泻者4剂得愈,其患“焦虑”者,2剂便通,4剂便调。

此足以证明魄门与肝脏之疏泄有密切关系,其为肝脏之“使”毋庸置疑。

其余各脏亦是如此,如临床常见的脾气虚证,既可出现气虚推动无力的便秘,亦可出现气虚不能固摄的久泻脱肛,两者均可以用益气升阳的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而治愈,魄门为脾脏之“使”又明矣。

关于“五更泻”病,许多书中多指“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候,首选方为四神丸。

然则本人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用四神丸治疗无效,改用疏肝理脾法却常能收功

究其所以然,关键在于“五更”即属卯时,此时辰与肝胆木气相应。

由于木气旺盛,从而使脾土之气相对更虚,因此泻下定时。

其实,即使四神丸适应证,其病机也离不开“木”气疏泄失常,因而方中选用吴茱萸,意在温肝。

我们以逍遥散(汤)为基本方,不仅治愈若干例“五更泻”患者,另有“甲亢”病人除心烦急躁外,亦常兼“五更泄泻”的症状,同样可用逍遥散加减而获效。

近年见到有用四逆散为基本方,治愈五更泻的报导,其理相同,无非强调疏泄肝胆少阳之气耳。

此外,用逍遥散方疏肝,有人在使用汤剂时,常将其中生姜、薄荷二味舍弃,以为该两药轻清无力,不能起到治病作用。

其实不然,两物虽轻,但辛散之力颇强,尤其在逍遥散方中,以辛散而言,非此两味莫属。而这个“辛散”,正是肝气得以疏畅条达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气郁,故欲散而疏之,是以生姜、薄荷之辛散,正可使用,辛散适合肝气条达之性,所以称之为“补”;防其辛散太过,乃用酸味敛之,而酸敛与辛散其用相反,辛既为“补”,故称“酸泻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