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研读(21)

 自学中医的医馆 2019-08-29

本文为我 在微信群与群友探讨伤寒论条文的记录(不全);条文采用宋版(赵版),取自“伤寒论查阅APP”;特致谢。

太阳上第五

9

2019-07-25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此为第一段;有汗出、恶寒,一般为桂枝汤的证。

脚挛急,症状名。脚,汉时指小腿而言,脚挛急,即两小腿拘急挛曲,难以伸直。

这个症状,其实是附子所主:

10、附子

《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生犍为山谷。

就是附子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所以,由于医者没有注意到“脚挛急”;故用桂枝汤;其实。

我认为,对症的应该是桂枝汤加附子。

原文的与桂枝汤攻其表;我认为应该是麻黄汤。——用桂枝汤也不对。

韩波:

是误用桂枝汤,导致患者的“得之便厥”。如果用麻黄汤,那将更厉害 ,后面应该直接用四逆汤了;

我的感觉,桂枝汤不是发表的。是调和营卫——的。

韩波:

服用桂枝汤肯定是要出小汗的,如果已经津亏,出小汗也为逆,如果用麻黄汤出大汗,那就直接over了

29条,如果没有小便数,脚挛急,心烦,那应该就是桂枝汤症。

我认为桂枝汤是武装营卫的,把该需要的物资送上去,让其各司其职,军民同心,外邪无处遁形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此为第二部分;是对第一步误治,采取的补救措施。

复其阳?这个阳,是指的什么?

这个阳——我认为是正气;

简单的正气,还是太笼统的了。

患者原来就有微恶寒,“厥”——附子证,我认为,是患者属于“阴性病”——少阴病。

一开始,应该用“麻附细”或“麻附甘”。

他这个烦躁是阴症的烦躁,吐逆,也是“少阴厥”引起的。

咽中干,也是少阴病的症状;咽干,也是禁汗的。

毛延升: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我的理解,回阳,是回“少阴病”阳气不足,的阳;或者,回阳救逆的回阳

从下文的“若厥愈足温”。也可以看出,这个回阳,是治疗“厥”的。更说明是少阴病的“厥”了。

韩波:

@毛延生 ,不对,因为脉浮,怎么会麻黄附子细辛汤呢?

我感觉29条像瘟病了

会不会白虎加桂枝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是不是这应该用白虎汤?清里热

白虎汤症,是有脉浮,有发热,有汗出,热盛伤津,所以有脚挛急,热胜善消,所以小便数

七月老虎:

反与桂枝,欲攻其表…… 说明 正治应当是 治里。@韩波 能想到白虎汤,思路方向正确。再结合一下阳明的条文,可能有新想法。@毛延生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与小承气汤和之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脉浮自汗,里热外泄。小便数,大便当硬。心烦者,胃热之熏冲。阳明病,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

张纵军:

伤寒误治以后伤了人体阳气 ,病人中气虚弱,中焦阳虚,阳气无根,胃阳虚,胃逆则阳气上脱,上焦阳盛,则病咽干、烦躁、吐逆;脾气下陷则阳气下脱,则病泄利、胀满、腹时自痛、四肢厥逆。甘草干姜汤复中焦之阳,使人体上逆下陷之阳归根。

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先治疗“厥”,就是回阳。那么,这个回阳,就是急救,回“少阴”到三阳的状态,这个是轻症,就用甘草干姜汤。

复其阳——就是把患者从阴证来回到阳证的状态。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若厥愈。足温者。——此为回阳的症状表现。

回阳后,再治疗“脚挛急”;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小腿抽筋。这个常规了。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这个是在回阳之后;与前“芍药甘草汤”属于并列关系;属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是回阳以后,若有胃气不和——谵语;与调胃承气汤;

这个是温里,温过头了。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这个接第一段,的用桂枝汤后,是假设;如果当时的发汗用的是“重发汗”——即麻黄汤。或用烧针来治疗的话,将出现“四逆”的症状,需要用四逆汤来——回阳救逆了。

四逆汤,以后再谈。

从最后,用四逆汤。看

条文的这个患者,不像是阳明病@韩波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30条,应该是对29条的解释。

像阳旦,就是说,肯定不是阳旦。

30条。阳旦汤,有人,认为是桂枝汤?有人认为,不是。

我倾向于桂枝汤证,就是阳旦。

所以,才会起手用桂枝汤,这样的失误。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就是,问老师,症状像阳旦——“桂枝汤”证;但是,用了桂枝汤后,咋出现了意外呢?

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这一段,是指29条的治疗经过;为啥这样做呢?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这一段,是老师的回答;

先说正确的方案,这一段,是讲,这个症状,的正确方案是——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正确的处方就是用桂枝汤加附子

为什么呢?

为什么加附子呢?亡阳故也;——“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可以这样理解。但29条没有这样用,故我认为,是老师教育徒弟,说,刚才的治疗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这么这么做,就对了。就是,加附子,就对了。

韩波:

因加附子参其间,这句话啥意思?

我翻译一下,期间因为加了附子和人参?这样理解对吗?

不对呀,桂枝加附子汤是小便难。

为什么加附子?

脚挛急,即两小腿拘急挛曲,难以伸直。

——这个症状,其实是附子所主。

韩波:

脚挛急,即两小腿拘急挛曲,难以伸直。

——这个症状是,芍药甘草汤所主吧。

亡阳,也“脚挛急”。即四肢拘急。

道哥:

阳证的脚挛急是啥样

29、30条也是针对桂枝汤讲的,对于表证需要发汗的就要看其他方面有津液损伤的证,比如小便数、四肢厥、拘急、脚挛急,心烦(胃不和)等,就不能再发汗了,那怕脉浮也不行。主要是讲桂枝汤的禁忌。

这个脚挛急应该就是个阴证的,津液虚引起的。

脚挛急是脚有点抽筋

韩波:

@毛延生 ,阴正的脚挛急,应该是真武汤正的阵阵欲倒地吧。

心烦,也就是心神失养,阴证阳证都可能出现。

从条文找,心烦——也有阴症的心烦,也有阳证的心烦;

所以,这个微恶寒,也有可能。但我查了伤寒论条文,有微恶寒,是用桂枝汤的

那么。这个条文的阴症的原因是能量引起的,或那个是关键环节?

或者是“小便数”——引起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重视,这个小便数啊,凡是应该发汗的病,小便数绝不可以发汗。这个在《金匮要略》里的《水气篇》他讲过。像我们方才讲越婢汤中的那个风水,是水气在表,都可汗出。惟独小便数者,他有这么一段,他说:“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这个要注意。这个小便数呀,大概都是里即虚而津液不守,你再发汗再亡失津液,这个发汗最亡失津液了,这是逆治——胡希恕

道哥:

29、30条也是针对桂枝汤讲的,对于表证需要发汗的就要看其他方面有津液损伤的证,比如小便数、四肢厥、拘急、脚挛急,心烦(胃不和)等,就不能再发汗了,那怕脉浮也不行。主要是讲桂枝汤的禁忌。

韩波:

29条说的是太阳病的无阳证,这种说法不知道能站得住脚吗?

@毛延生 ,29条弄不好也很容易判断是阳明里热,毛哥仔细想想是不是?

不好说;你刚才问的好。

道哥,刚才讲的有道理。在太阳病桂枝汤证的时候,如果有“小便数、脚抽筋、烦躁”等,应该谨慎行事。

李克绍讲的是“表太阳,里少阴”

韩波:

@毛延生 ,29条弄不好也很容易判断是阳明里热,毛哥仔细想想是不是?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如果没有微恶寒,很有可能是阳明里热。

古月如心:

@韩波 是哟;阳明有微恶寒的情况

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主。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韩波:

白虎汤症,没有微恶寒,而白虎加人参汤证,有微恶寒。

以上对“回阳”讨论的多。

后面是芍药甘草汤与调胃承气汤、四逆汤;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