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决家长的困惑?(一)

 花样年华malan 2019-08-29

    昨天写了《如何提高家长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后有个妈妈给我留言:双子好:这两天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和您的昨天上传的"如何提高家长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内容差不多,即"看到主动去做”.。这几周,我按照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学,但应用了几天,孩子好像就烦了,不配合了,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所以从“看到家长做”再到孩子“主动要求做”,两者更难,这还要看家长怎么更好的引导,孩子才能产生兴趣,才能适应到主动要求去做,这个对我来说,我不会了,我找不到更好的调动他积极性的方法。

    如:孩子喜欢听故事书,我就对他说,造三个词语的句子,九句话,我就讲九个故事,第一天还可以,第二天就不太乐意了,第三天干脆不听了,无奈。

    能不能给我指点一下,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在这讲两件事;一:这个妈妈的困惑。二:家长为什么会心急?。

一、这个妈妈的困惑:

上述这个妈妈说出了许多家长困惑的事:就是“看了学了”方法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其实孩子是个活灵灵存在的生命,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生灵。让孩子学习要他掌握的知识,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果生搬硬套并带了很功利的心思让孩子来学习,许多方法必定不太会在孩子头上生效。

 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从小得到了太多的许愿和满足,对这种功利引诱根本不放在眼里;有的孩子原来就是溺爱放纵惯了,胆大包天,开始不太会安安静静停下来听家长说什么;有的孩子胆小怕事,家长强求不敢反抗,只好答应,但学习效力要打折扣;有的孩子反而会为能得到他的需要而开心的接受家长提出的要求;还有的孩子原本就喜欢做这种造句的游戏等等。

 所以许多的家长学到了方法,一用不灵,为什么?就出来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看到做”的过程,中间有个最关键的的一环:“想”没有去准备。就是家长要孩子接受事物时,要先动脑子想办法,想好这个方法能不能在孩子身上奏效?还要先想到失败,多想几种方法,才能开始和孩子一起进行,一种不行就换另一种,慢慢来,知识的积累是个慢话。可能低年级的家长因自身水平、能力的原因,一看不行,认为方法出了问题,就无法更不知如何去做了。

这位妈妈的孩子只有几岁,是好动想玩的时段,让孩子学造句,可以有多种形式。就举上面的例子:现在孩子已经拒绝了,就要想办法了。

1、办法:到孩子没有听过的故事书中找几个有相同词语的故事划出来。因为孩子看得故事书,都比较简单,相同的词会在大多的故事中出现。既然孩子喜欢听故事,有时间就讲给孩子听,在讲得过程中,划出来的词一出现,家长可以先讲解一下词语的意思,如果孩子原本就知是什么意思,就夸一下孩子,让孩子试着造一句,接下面赶快讲下去,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是在让他造句。第一天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很好了。家长把造好的句子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第二天讲第二个故事时,划出来的词一出现,就用一种惊奇的语调:这个词怎么这也有啊?让孩子试着造一下这个词。第三天同样,但有个前提,无论孩子造的好坏,造在前面、中间、或结尾。都不要干涉,让孩子能进入角色就好。目的是让一个拒绝学习的孩子喜欢上这种听故事游戏的学习方式。

 但每一句都要家长帮助记下来。积累多了,孩子作文时,把积累本放在孩子面前,试着让孩子用上,但不能强求。哪怕孩子只能用上一句,因为是自己说得,不是抄袭,所以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时间长了慢慢可能就会接受说更长一点的句子,由一句短话变成长话,还有可能变成一段话,只要是孩子说出来,都给他用本记下。就是妈妈爸爸要累一点。

2、冬儿小时候造三句,也就是将词放在句子的前、中、后。开始也不知如何说,当时只会放在句子的中间,我就一句一句子慢慢引。记得一个星期天,有一次说到“波浪”,冬儿说不出来了。我带她来到江边,看到江中有条船,我走不动了,更叫不动。冬儿一脚深一脚浅地在农田跑了很久,一路跑一路喊,最后划船的老人过来让我们上船......在船上听老人诉说,看人打鱼,江中水波荡漾......冬儿一句一句就造出来:(1)波浪推着船儿前行。(2)鱼儿在波浪中翻跟头。(3)江面风好大啊,吹开了层层波浪。

一个上午过去了,下船冬儿一定让我多给老人一点钱,说老人可怜,自己回家的路上就不买水喝了。当时真是很感动,冬儿这样小就懂得尊重他人,珍爱生命。也为能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学到点知识而开心。当然冬儿说句,说画,因为不会写字,都是我先记下。后来大多用到了她的日记中,效果很好。

为了她学东西,,我不知用了多少办法。天天睡到床上就动她的脑筋。有家长可能会说,这也太累了。棒棒妈妈说得好: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愿意。

所以想让孩子爱上学习,方法太多了,只有大人不停的动脑子想办法,别无它法。这就是从“看到做”中间最要的一环:“想”。先想好,并且永不放弃。

其实让孩子学说造句也好,学说动词也好,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三年级开始能用在书写上。这个用上的过程,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从说到写得飞跃。更是家长和老师的心血浇灌的过程。

所以家长的智慧在这最能体现。

接下来发(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