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能力如何提高?四两拨千斤(一)

 花样年华malan 2019-08-29

    好久没有写博了,很对不起大家......健康和家里很多事,让人无法静心写博,但做地理卡和在各群中交流,没有减少.....春天要来了,问候所有的朋友,双子又要开写了......

    前些时一妈打电话双子:孩子的小兔子死了......孩子电话那头伤心欲绝的哭声,让妈妈听了不由的哽咽,还答应孩子给她再找一条狗来......放下电话就后悔了:如果狗又死了或自己没时间打理狗如何办?但答应孩子了,说话不算数是不是更伤害孩子?纠结到给双子电话,让双子帮想一下,如何才能说服孩子不再养狗?

    原本没打算写上来,因为上个星期在小学低年级群提到这事,再有打电话双子的人太多,不知是谁?没有经过对方同意,写出来有点不妥。但昨天又一家长处理问题的方法,虽然事不两相同,但同理,引出双子的浮想联翩。。。。。。打算写个三篇。。。。。。

    接上,电话对面的讲述,让双子好气好笑:原本世上一个鲜活生命不在了,无论人还是动物,对孩子而言,都是一次生命经历和过程,更是诠释生命很好的机会,让孩子对生命重新了解和认识:是个地球生命,都要珍惜,因为生命随时会离我们而去,生离死别是生话的常态......要想活好活长,只有科学养育......

    孩子电话一哭,家长不知所措,一起伤心的同时,只会用替代来补偿孩子的伤心,做了一件本末倒置并立刻心生悔意的事。

    这家长的行为,很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几个问题:生活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处理?如何转化成有利孩子成长的事?三个问题:

    一、 家长的思维会受孩子情绪的左右。

    二、妥协、替代、补偿处理孩子的情绪后果。

    三、如何用计化解无法兑现和满足孩子后的方法。

    下面说说一、家长的思维受孩子情绪的左右

    此事原本对孩子而言,是很好的科普学习机会。由于家长的思维受孩子情绪左右,演变成对哭的场面......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占多数,能与之互动的宠物,自然而然成为替代的兄弟姐妹,是孩子孤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时间一长会产生很强的爱与依赖。

    兔子死了孩子哭。。。。最好的伙伴不在了,情感宣泄流露太正常。

    家长电话与双子说:兔子太可爱了,一听死了,我都要崩溃了,真不知如何办......她与孩子一样,把可爱灵动的兔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养。“孩子”不在了,心情可想而之。所以与孩子一起崩溃的大人,想来占了多数。脑子反而把最重要的事给忘记了。

    记得冬儿幼年住在鄂州时,养了好久的一个大白兔,被保姆桂林喂油盐饭喂死了。冬儿从小不爱话,坐在地板上,面对一动不动,挺着个大肚子,慢慢僵硬的白兔,不让任何人拿走,默默流泪,两餐没吃。谁看了都会不忍并动容......

    双子坐在地板上陪着冬儿说大半天话......告诉她两件事:一、桂林姐姐不知道兔子不能吃油盐饭,这不是她的错,是妈妈没有和她说明。兔子是食草动物,因为家养,转变成杂食动物。杂食但不能粘油腻,不然它的肠胃无法消化......在这个世上,因不知而做错事的人很多,大人小孩子都可能,希望能原谅妈妈的没有告知。二、世上只有两种生命:动物或是植物.....而且都会走向死亡,只因物种不同,生存时间长短不一。假如了解、善待并科学养育,不同种类的生命都可能活更长久一些......

      冬儿爸也告诉冬儿,如果你想再养生物,就要明白这样的结果:它终有一天,要离你而去......

    冬儿呆呆的听着,不知能否听懂......接下来不久,好像老天为了补尝冬儿,两只蝙蝠莫名其妙,每天晚上从外面飞进家里,冬儿惊讶、开心的这房追到那房......让我们查一下蝙蝠的食性......接下来每天晚上桌面撒上各种小豆类,小碟倒点蜂蜜......

    冬儿爸不明白门窗都关着,为何蝙蝠还能飞进飞出。晚上留了心,这才发现从阳台窗上一条很窄的缝中钻进来。冬儿赶快让老爸把这条缝凿大点,说缝大,蝙蝠进出翅膀不会受伤……. 冬儿爸硬在水泥面上凿了个洞。

    幼小冬儿的善良和明事理让人非常感慨和感动。感慨的是:冬儿虽然不知道科学是个什么?但从兔子误食死亡,明白不同物种要喂不同的食物才可能长大,并要了解它们生存的习性......感动孩子的悲悯情怀:小心善待这对蝙蝠,希望它们可能活更久一些……

       想想是啊,假如当时顺着冬儿的情绪走,与冬儿一起悲伤:养这大多不容易,多可爱的兔啊,比挖了我的肉还要难过啊......并深深的责备桂林姐姐......或冷漠到不屑一顾:只不过死了个兔子,有什么好哭的?都可能让冬儿受到更深的隐形伤害:

    将来成长中,或学着出任何事只知道责怪他人,或学会冷漠:这是第二个话题要重点讲述的孩子心理行为。

    生养冬儿的当年,没有现在的电脑科技发达,看书找资料是学习的常态,冬儿后来如果不知道,不明白的事,大多让我们找书籍来看看:因为她虽然不认得字,但明白书上有很多前人的知识,爸爸妈妈也不一定全都知道,所以蝙蝠来了,才会让我们查书,了解蝙蝠的食性......。如果不是这样,下来蝙蝠进来再消失,她是什么行为或想法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懂不明白,乱来一起。

所以兔亡之事,变成冬儿重新全释生命,感悟生命的学习过程,并学会运用书来了解自己不明的事,所谓坏事变成好事。

    上面之事,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与孩子一起哭或难过,是双方产生了共鸣,孩子明白妈妈爸爸的情感与我一样,对孩子而言太重要,这是人之本性善良的基础,没有错。

    但接下来想办法不顺着孩子情绪走,借机找寻学习此事发生根源的方法,让孩子懂或知道一个事理,有了明白感才是家长要做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学习,随孩子的成长而慢慢完善自我,是双子一直来的观点和理念。

    的确家长是个成人,但思维过程、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学识、原生态家庭、成长环境等有很大关系,这深深影响后来与人打交道时的沟通技巧。这个过程是要慢慢学习的......

    但一个升级成了家长的人,不代表能和电脑芯片一般,心智同样升一级,所以面对孩子所有突发事件,不可能一下就会有冷静的思维和解决方法。沉下心来,重新学习,学会借外力:四两拨千斤来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下次写:二、妥协、替代、补偿处理孩子情绪产生的后果。三、如何用计化解无法兑现和满足孩子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