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王莽那么厉害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图)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8-29

六张王牌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三月,面对日渐猖獗的汉军,王莽终于坐不住了,他清楚地知道,这些汉军已经成为心腹大患,不除不快了!

话虽如此,但王莽也明白,这些汉军已经成了气候,实力今非昔比,不可小觑了。

对比先前的战果,甄阜十万精兵,栽了;岑彭一代名将,跑了。看来王莽不出王牌是不行了,而且一张王牌还不够,还得来个同花顺、大小王加四个二,这样才能彰显自己无敌的实力与霸气,让对方不战而屈,被扼杀在鸡蛋篮子里。

总之一句话——大家瞧好了,看我出牌了!

伴随着王莽这一声怒吼,这个以天下为赌注的牌桌上,立刻出现了六张无敌的王牌。

即使百年之后,南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在记载此事时,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浑身颤抖地说道——“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

第一张王牌,就是新莽王朝第一名将,兼任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的王莽堂兄王邑。

虽然这个王邑是新莽王朝的外戚,但他绝不是一个绣花枕头,这个人相当了不起。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王莽那么厉害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图)

遥想十六年(公元7年)前,东郡太守勾结刘氏宗室,聚集十万人造反。同时,关中盗贼接连响应,又聚众十余万人攻击长安,战火甚至烧到了未央宫附近。

在这危难之际,王邑临危受命,奉旨平叛。仅仅用了两个月,王邑就平定了这二十万大军,真正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最后被王莽封为威宝之臣。

可见,王莽的这第一张王牌,简直就是王牌中的王牌,王牌中的大明星。

第二张王牌,就是征召天下六十三家兵法的在世传人,总计数百位的奇人异士,让他们各携独门秘传、兵法与秘籍,参军成为高级军事顾问,负责运筹帷幄,千里杀敌。

也就是说,王莽组成的这支部队,领头的是新朝“第一名将”加上“天下第一资料库与智囊团”。如此强大的指挥系统,如此豪华的阵容,真是创了古今未有之格局。

当然了,除了征召精通兵法的智囊外,那些天下的武林高手也全都不能落选。

第三张王牌,就是天下第一猛将,山东蓬莱奇人“巨无霸”。

根据《后汉书·王莽传》记载,此人“长一丈,大十围,駋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

就是说,这位仁兄身高232米,比姚明还高6厘米;腰围整整2米,比“大鲨鱼”奥尼尔还壮实。普通马车装不下他,三匹烈马拉不动他,睡觉只能躺在战鼓上,吃饭也必须用铁筷子。因为要是用了木筷子,直接变成牙签进肚子里了。

可见,这家伙就是一个奥尼尔与姚明的合体,泰森与金刚的化身。按照各种评书演义的描述,这个巨无霸能以一敌万,杀尽豪杰,败尽英雄,天下无人是其对手。此人简直就是一个猛到极点的猛男!

殊不知,巨无霸不仅自己天下无敌,他所率领的那支“禽兽”部队,更是恐怖到了极点。

第四张王牌,就是无敌的魔兽军团。

在巨无霸的调教下,王莽组建了一支由老虎、豹子、犀牛、大象等猛兽组成的动物军团,简直拉风到了极点。有了这么一支魔兽军团,既能吓唬小朋友,还能大壮本方军威,更能兼职当动物园和马戏团,真是一举三得,好处多多。

当然了,王莽组建这么一支部队,也是效仿古人的结果。古代黄帝与炎帝争夺天下的时候,不是“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吗?如今王莽再现了古人的壮举,也算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心中的偶像进行了完美的致敬。

第五张王牌,就是当时科技含量最高的战争兵器。

为了打赢汉军,王莽还研究了一批当时最可怕的战争兵器,有高达十余丈的云车、威力无比的冲輣车、可以投掷巨石的攻城车,等等。

根据《后汉书》记载,王莽收集的这些兵器,史称“车甲战攻锋芒毕露,旌旗辎重千里不绝”,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有统帅、有智囊、有猛将、有禽兽、有兵器,这些都是不够的,王莽这支部队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那千里沃土之中,阵形分明、严阵以待,威风凛凛,势如破竹的人。

在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讲中,他曾经列举了七个中国历史上以少打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其中就包括这场昆阳之战,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以弱胜强、实力悬殊”的经典战役。

既然是实力悬殊的经典战役,您知道以弱胜强的极限吗?

官渡之战:40万 VS 10万,4∶1的对比,不对。

赤壁之战:60万 VS 10万,6∶1的对比,不对。

淝水之战:80万 VS 8万,10∶1的对比,也不对。

唯有这昆阳之战:100万 VS 1万,100∶1的对比,这个才够看!

王莽的第六张王牌,就是集结天下之兵马,组建号称百万的超级大军。

虽然这支部队号称“百万大军”,但是咱们都知道,但凡是“号称”的,就一定含有水分。就像现在的方便面一样,看着包装袋上大鱼大肉的,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根据史料记载,王莽的这支部队,实际人数应该在四十二万左右,加上各种运输、医疗、补给的后勤部队,总人数应该在六十万左右。当然了,不管是四十万人,还是六十万人,对于刘秀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因为刘秀的部队,总共加起来都不到一万人!

原来,在更始帝登基后,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汉军开始了第二次围攻宛城的战役,可猛攻了一个多月,汉军愣是打不下来。为什么呢?原来宛城有一员名将坐镇,这位名将就是从棘阳县狼狈出逃,未来归顺汉军的岑彭。

实事求是地说,棘阳那个小县,十个岑彭也守不住。但是宛城不一样,这里城高池深、兵强马壮,正是岑彭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

看见宛城久攻难破,更始帝刘玄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分兵。反正围城的兵马就这么多,剩下的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王凤、刘秀等人率领一支部队北上,去开辟新的战场。结果,刘秀等人北上后,他们顺利地夺取了定陵、昆阳两地,打算休整一下,再北伐中原。

殊不知,刘秀等人在昆阳休整期间,就迎来了攻打自己的王莽大军。

于是,这个昆阳城就成了王莽与汉军决一死战之所,并成就了一场伟大的战役,也因为这个战役,昆阳将永载史册,与长平、巨鹿、赤壁、淝水一样,成为名将一战成名的舞台、数万生灵灰飞烟灭之所。

浴血突围

昆阳,位于今河南叶县的昆水北岸。这里四通八达,南来北往、行旅转运、物资运输,皆要经过这里。因为战略地位重要,昆阳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王莽大军剿灭汉军的唯一通道。

得知王莽进犯的消息后,为了拱卫这座极其重要的城市,负责守卫的刘秀倾尽全力,他会合了一万大军。

可是,用这点人马去对抗王莽的百万大军,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不自量力。

想想当时汉军的处境吧,虽然他们多次与王莽军对峙,但是只有这一次,他们将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作“前途渺茫”,什么又叫作“万念俱灰”。

放眼望去,整个“天下”都被王莽军所占领,那真是“车马如云、刀枪如雨、遮天蔽日、无穷无尽”。看那中间敌军大营内,站立一铁塔巨汉,手下各路禽兽,任其差遣,真是“虎啸狼嚎,鬼哭神泣,如天魔下凡一般,咆哮杀奔而来”。

这种情况,怎么打?

目睹了盛况空前的敌军后,汉军立刻达成了一个共识:逃,马上逃,否则必将玉石俱焚、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然而,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在汉军即将土崩瓦解、全军四散奔逃之际,刘秀大喊道:

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总之一句话:现在逃跑,必死;留下来一战,还能活,你们自己选!

当然,如果一直躲在城里当缩头乌龟,这也不是个事。于是,刘秀告诉诸将:敌我相差如此悬殊,这根本不是一场守城战,而是一场敌军的歼灭战。因此为今之计,就是成功突围,搬来救兵,跟昆阳城里应外合,与王莽军决一死战,这才是正道!

话虽如此,但是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怎么突围?谁去突围?

要知道,如今王莽的百万大军已经把昆阳城变成了“包子”,且里外有十几层之多,这可如何是好?此外,昆阳人马本来就少,再派出去一支部队突围,守备的士兵岂不是更少?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在这种重重包围之下,士兵能够突围出去。即使突围出去,也不一定能够搬来救兵。

可见,刘秀的这个提议简直就是一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棋。因此到了最后,只有十二个人愿意跟刘秀突围,一起去搬救兵。

当天晚上,这决定汉军命运的“十三太保”就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摸摸地从昆阳南门出发,开始突围了。

史料记载,在这次突围行动中,刘秀等人“几不得出”,差点儿去见了阎王,但最终,他们还是杀了出去。

从这个方面讲,百万王莽士兵居然拦不住区区十三个人,王莽军的战斗力以及士兵的效忠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也为王莽军土崩瓦解、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书归正传,虽然刘秀成功突围,但是搬请救兵的过程也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原来,面对王莽的百万大军,汉军所有的将领都蒙上了一层死亡的阴影。如今自保都够呛,谁还有那闲工夫,去蹚昆阳这池子浑水。

后来,无论刘秀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费尽口舌,说破嘴皮,他最后东拼西凑,也就借到了一万救兵。

如果精确计算的话,估计连一万都不到。

殊不知,就在刘秀率领这支部队急匆匆赶赴昆阳的时候,昆阳这座城市已经理论上被攻陷了,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它还在苟延残喘,勉强度日而已。

喋血昆阳

虽然放跑了刘秀,不免有些遗憾,但是王邑毫不介意。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看着眼前这座即将被夷为平地的昆阳城,想着手下百万大军破城之后的那种场面,王邑就浑身颤抖,兴奋不已。

既然暴风雨要来,就让它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二天一早,王邑下令百万大军攻城。一时间昆阳城外,旗帜蔽野,擂鼓喧天,喊杀之声遍及百里,壮观到令人傻眼。

当时,大大小小数百辆高十余丈的云车把昆阳城围了一个密密麻麻、水泄不通,上面还站有无数弓箭手,从高处往城内射箭。刹那间,万箭穿空,遮天蔽日,打得守军晕头转向,根本找不到北。

史料记载,在这种乱箭齐发之下,城内军民莫说登城防守了,就连出门,都要顶着一个盾牌或门板,且回来时,门板早已化身为钉床了。

除了狂轰滥炸外,王莽还动用了很多“高科技”的兵种,更为这场战争添加了无数恐怖的色彩。

根据《后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派遣了一支“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的“伞兵”部队,让这些人手持弓箭短刀,从云车上一跃而下,瞬间就空降到了汉军的阵地上。

要知道,王莽这招太狠了,面对这些从天而降的“鸟人”,汉军立刻陷入了混乱,好几处城墙也“不翼而飞”了。好在这些“鸟人”的数量并不多,汉军在重振旗鼓的攻击下,终于击退了这些“鸟人”,这才保得城门不失。

天空战激烈无比,地面战也毫不逊色。为了攻陷这座城池,王邑一口气投入了十万大军,任由他们挖地道、刨城墙、撞城门,一时间昆阳城四面楚歌,城墙砖土“泪如雨下”,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要知道,城墙一塌,就什么都完了!守军见此情景,立刻全力守城,什么滚木礌石、沸水热油,全都往下扔。甚至铁锅铜碗、屋瓦家具等,也往下扔,总之,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杀伤性物体都被汉军扔了下去。

最后,在汉军砸锅卖铁、殊死一搏的攻击下,王莽军只能暂时撤退,第一天战役随之结束。

第二天太阳高高升起后,王邑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原来,本来就不打算反抗的绿林军元老王凤,当看见王莽军无敌的攻势后,他就呈上了降书顺表,乞降了。

本来就是,第一天战役就打成这样,谁还有心力继续浴血奋战?还是保命要紧,保命要紧。

按理来说,战争的一方举了白旗,战争就应该结束了。结果,得知对方投降后,王邑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不准,老子没打够呢,不许投降!

太过分了吧!

也许,王邑没有指挥过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史上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他确实没有打过瘾;也许,王邑有自己的顾忌,毕竟王莽下达的圣旨是,“蹂躏至死,屠杀殆尽”;也许,王邑要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要用昆阳城所有的鲜血,来完成自己一幅伟大的史诗巨画!

话虽如此,不管王邑有多少个理由,他的这种态度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甚至错误到了极点。

要知道,对于昆阳守军而言,他们本来已经走投无路了,现在连乞降都不允许,还要被对方这样侮辱。真是辱极生怒,怒极生恨,恨极生死……反正横竖都是死,老子豁出去跟你拼了!

可见,汉军的这种表现正好应验了那句名言:谁的心灵深处,没个奔腾、咆哮的千军万马!

既然暴风雨要来,老子就彻底灭了它!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王莽那么厉害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图)

王邑万万没有想到,拒绝对方的投降信后,反而引出来这么一个神奇效果。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天内,任凭王莽军四面围攻,狂轰滥炸,用尽办法,这些汉军依旧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奋战,去搏杀,并在这个血雨腥风的海洋中,誓死保卫昆阳这艘千疮百孔的小船。

百万大军,攻城数日,蹂躏一个万人守军的小城,却死活攻不下来!

当然了,汉军的这种殊死搏斗终于迎来了战争的转折点。那个去搬救兵的刘秀,他终于“王者归来”。

在东补西凑后,刘秀搬来的救兵其实不到一万人。即使这样,刘秀还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吝啬商人”的本色,这些杯水车薪的人马,他竟然没有全用上。刘秀只是先带了一千人马,就这样威风凛凛地跟王莽大军决战了。

说实话,当王邑听说敌人救兵到了后,他心里还是有点儿打鼓的,结果一听怎么着?敌人援军只有区区的一千人马,这不是飞蛾扑火,没事找死吗?

于是,王邑派遣了三千人去应战,挑明了告诉刘秀——就你们这点儿蝼蚁,我用这些人就能收拾你们,这都嫌多!

可惜的是,铁的事实证明,王邑用这点儿人马还真不够。

两军交战后,在刘秀所部视死如归的攻击下,仅仅一瞬间,王邑的三千人马就没了,连个水漂都没看见,眨眼就没了。

这还不算,下了重手后,刘秀继续穷追猛打。他率领这一千士兵猛攻王邑的大本营,一时间如入无人之境,左右厮杀,无人敢阻,数十万大军无可奈何。

一人必死,十人不能当;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当;千人必死,万人不能当;万人必死,横行天下!

——班固《白虎通义·卷上》

看见刘秀骁勇善战的表演后,昆阳城内的汉军士气大振,他们居然弃城出击,全都冲了出来!

要知道,这帮人按捺心中的怒火很久了,此次倾巢而出,汉军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一般,全军士气到了顶点,嗷嗷地向王莽军冲来。

这一下子,王莽军腹背受敌,被敌人内外夹击,全军立刻陷入崩溃。逃跑者数以万计,互相践踏而惨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天公也不作美,它仿佛要帮助“真龙天子”一般。就在这厮杀的紧要关头,战场突降暴雨、狂风肆虐,倾盆的大雨与咆哮的狂风交织在一起,竟然拧成了一条条无情的鞭子,从天空中无情地抽打下来,毫不怜惜地抽在每个人身上。

虽然这种狂风暴雨对人的杀伤力有限,但是您别忘了,王莽的大军里还有一支动物军团呀!这些平时好吃好喝、养尊处优的猛兽,它们哪里见过这个!

于是,这支被王莽军寄予厚望,准备扭转乾坤的魔兽军团,就这样彻底崩溃了。它们四散奔跑,见人就咬,见物就撞,为王莽军这头快死的骆驼,狠狠地添了一把稻草!

大势已去,王莽军再也无力回天。

此战过后,除王邑率领千余护卫逃离外,王莽百万大军毁于一旦。物资粮草,漫山遍野;残肢断臂,堆积如山。以至于刘秀一连清理了好几个月战场,都没有收拾完。

这里多说一句,那个战场最醒目的巨无霸,却在这场战役后下落不明了,不知道是逃跑了,还是被猛兽吃掉了。总之,从此以后,这个人就彻底消失了。

至此,这场改变天下的昆阳之战就以刘秀的完胜、王莽的完败而告终。

哭泣的新郎

昆阳之战后,王莽军这头纸老虎终于被打回了原型,从此一蹶不振,只能苟延残喘。同时,汉军形势一片大好,刘秀的前途更是一片光明。

至此,刘秀这个意气风发、智勇双全、潇洒帅气的英雄男子,不仅成了全天下英雄豪杰顶礼膜拜的偶像,更成了天下女子疯狂追逐的唯一目标。

然而,就在此时,刘秀完成了人生的第二个理想——娶妻当得阴丽华。

根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有一个哥哥叫阴识,此人原来在长安上学,后来家乡起义后(邓晨干的),阴识就带领着全族一千多号兄弟投奔了刘,成了他的一员校尉。更始帝登基称帝后,阴识被封为偏将军,跟刘秀平级。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言。

要知道,刘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个弟弟成家立业。且按照时间来推断,昆阳之战那年,刘秀都二十八了,眼看就要“奔三”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里,这就是一个超级“剩男”了。

此外,要是刘秀哪天挂了,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身为长兄的刘……他能不着急吗?

正好,阴丽华这边的处境也不怎么样。按照时间推断,刘秀二十八了,阴丽华也该十八了。在那个时代,这个年龄的女子何止是嫁夫生子,孩子都该满地跑了。因此,阴丽华也是一个“剩女”了。

且阴丽华七岁就没有了父亲,可见,身为长兄的阴识……他能不着急吗?

于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两个月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在刘与阴识的撮合下,刘秀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能够与自己的梦中情人共度春宵了。

殊不知,刘秀那个“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却成了他最难忘、最痛苦、最刻骨铭心的夜晚。他哭湿了所有的枕头和被子,并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中。

因为,就在那一天,他的大哥刘被人杀了,而杀刘的人,正是他们的当今圣上——刘玄。

这个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虽然在史料的记载中,刘玄诛杀刘是一个突发事件,是他脑子瞬间“进水”的结果,但是,还原历史的整个经过后,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刘这个人,早就该死了!

原来,虽然在与绿林军的“斗鸡博弈”中,刘选择了退让,让刘玄捡了一个大便宜,当上了皇帝。但是,刘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上到刘玄,下到绿林军所有将领,大家都对刘不放心。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绿林军攻击新野时,新野守军选择了开城投降,但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必须让大司徒刘来这里劝降,因为他的话好使,别人的话我们都不听。后来,等刘的部队一到那里,新野守军就开城投降了。

实话实说,刘率军去新野劝降,这已经犯了功高震主的大忌,结果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还扬扬得意道:

“看见没有,这里就我威望最高,人家投降都奔我而来。你们还不让我当皇帝,这要是没有我,咱们的革命怎么办呀?”

可见,对于这么一个口无遮拦的人,但凡是一个领导,都知道该干什么了。

秉持着这种思想,没过多久,刘玄就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到了处决刘的借口。

这个人就是刘的部下,同为刘家宗室子弟的刘稷。

刘稷,“舂陵兵”最早的股东之一,他是刘的铁杆亲信。刘叫他,都不叫名字,而是亲切地称其为“刘四将军”,以告诉别人,我们是三个亲兄弟(刘、刘仲、刘秀是三兄弟),他是第四个“亲兄弟”,都是一家人。

因为是刘的铁杆亲信,所以在刘玄登基称帝后,刘稷的反对声也最大,而且还不止一次破口大骂道:“这个天下本来是刘兄弟打下来的,他刘玄算什么东西,也敢登基称帝?”

虽然刘稷反对声不断,刘玄也对他耿耿于怀,但不管怎样,这毕竟是一句牢骚话,算不上什么大罪。而且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刘玄还需要刘稷去打仗,也不好治他的罪。

根据《后汉书》记载,刘稷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至于到了最后,敌军只要听见刘稷这个名号,就如同见到鬼魅一般,立刻全军溃败,不战而逃。

因为刘稷是一员难得的猛将,所以即便他对刘玄不满,刘玄也没有处分他,反而给他加官晋爵,封他为“抗威将军”。

当然,刘玄封赏归封赏,还是要提醒刘稷一下,不要太过分了。否则,我也不会封你为“抗威将军”了。你知道“抗威”的意思吧?

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

面对刘玄的封赏,刘稷断不接受。不仅不接受,他还挑明了告诉刘玄:“老子只听大哥刘的,也只接受他的封赏。你刘玄算什么东西,一个半路出家的皇帝,也敢来封赏我?”

对于此举,如果刘玄不愤怒,那才叫新鲜呢。

要知道,不接受皇帝的封赏,这就不是发牢骚的问题,而是抗旨不遵、蓄意谋反的问题了,这是要斩首示众、株连九族的!

您想呀,刘稷跟刘是拜把子的兄弟,又是他最得意的部下,刘必须站出来求情了。但是,根据刘的个性,他要是肯低下头、心平气和地求情,他就不是那个刘了。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在这个问题上,刘“伯升固争”,就是非常“固执”地争,甚至是争吵,动手地争,根本不给更始帝刘玄一点儿面子。

可想而知,刘这么做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好吧,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投,绿林军将领们心里乐开了花,他们立刻状告,说刘对天子无礼,这跟刘稷性质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等同谋反!

于是,昔日的战友,今日的皇帝,终于为了自己的权力,举起了消除一切“隐患”的屠刀……

“咔嚓”一声,手起刀落,两条抛头颅、洒热血,为复兴汉室抛弃一切的好汉,就这样凄惨地落下了帷幕。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发誓效忠更始帝、一生与世无争的生命,也已经“死”去。

这条生命,就是刘秀。

对于自己莫明其妙地锒铛入狱,受尽苦难,他没有崩溃;眼看亲戚好友被官兵残忍杀死,几乎家破人亡,他也没有崩溃;看着百万敌军咆哮而来,再现地狱景象的时候,他更没有崩溃……如今,他敬之如父的大哥惨死后,刘秀却彻底崩溃了!

曾几何时,大哥就是刘秀的天,大哥就是刘秀的地,大哥就是刘秀的一切!如今,天塌了,地陷了,大哥的生命也没了,这种让刘秀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你让他如何挺得住?

然而,刘秀就是那个刘秀,在一夜未眠后,刘秀擦干了自己的眼泪,他告诉自己的部下:“我要去宛城,立刻就去。”

此言一出,刘秀的部下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他们告诉刘秀:“我们马上整顿兵马,讨伐刘玄,陪你一起去报仇!”

一听这话,刘秀反而笑了,他告诉自己的部下,此次回去,自己不是去报仇,而是要去“谢罪”。

谢罪?谢什么罪?如果要去谢罪,不就直接挑明了,你大哥该死,刘玄杀得对吗?

这个世界上,有这么没心没肺的人吗?

答案是:否。

刘秀清楚地知道,刘玄的双手沾满了大哥的鲜血,他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然而,现在自己实力不够,刘秀只能忍辱负重,忍受这一切的耻辱与痛苦。等到将来的某一天,他再用自己的手掐着刘玄的脖子,让他血债血偿。

秉持着这种思想,刘秀选择了“负荆请罪”,他与刘划清了界限,并挑明了立场,再三重申——刘包庇下属,刘稷目无法纪,死不足惜,皇帝你杀得对,杀掉太好了,不杀无法示军纪,不诛无以振朝纲!

可想而知,刘玄被刘秀深深地震撼住了。说这个刘秀拥有一种何等“高尚、无畏”的精神啊。我杀了他的亲哥哥,他还如此忠心,反过来拍手叫好!

至此,刘玄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判断——刘秀还是那个刘秀,胸无大志,跟他哥哥不一样,咱们应该区别对待。

话说如此,杀害刘的那些主谋,他们却对刘秀的表演不放心,毕竟刘秀是一个有前科(亲信)、档案又太黑的家伙,这要是让他糊弄过去,岂不是放虎归山、永留后患?因此,这些人表示再观察刘秀一段时间,看看这个家伙是真老实,还是在假殷勤,若是口不对心,立刻诛杀之。

于是,这场“王子复仇记”的大戏,就从一出几十分钟的电影,变成了一部不折磨死人誓不罢休的长篇连续剧。

在这部连续剧中,刘秀必须隐藏自己所有的愤怒与悲伤之情,表现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与仇人握手言和,向仇人摇尾乞怜,甚至把自己所有的血性、骨气,乃至功绩,全都消磨干净。因为,在敌人天罗地网、明枪暗箭的攻击下,只要一个缝隙没防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进而人头落地。

总之,为了这部大戏,刘秀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自己都痛恨自己。

古代规定,父兄死后,家人要守孝三年,其间不能饮酒作乐、娶妻生子,以表示自己的悲痛之情。结果呢?大哥尸骨未寒,刘秀就忙着办喜事,迎娶自己心目中的仙女。

谁能料想,这段永载史册的爱情佳话,竟然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的辛酸与无奈……读史至此,真让人无限感慨。

除了不守孝道外,刘秀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很荒唐,他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该玩乐玩乐。每一天,刘秀都要流连于烟花风月之所……

至此,当初那个在昆阳城力挽狂澜、万人敬仰的大英雄,已经彻底堕落了。

后来,看到刘秀这么不堪重用,刘的旧属们彻底死心了。没想到“柱天大将军一世枭雄”,竟然有这么一个无情、无义、无脑、无志的废物弟弟。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各自散去,另寻出路,再做打算。

殊不知,每个夜深人静、无人监视的夜里,刘秀都会偷偷地爬起来,穿上为哥哥守孝的丧服,不御酒肉,偷偷哭泣,直到天明,方才停止。

可见,一个成熟的男人就要为自己的理想卑微地活着,不管是人间,还是地狱,总之一句话:

在胜利的那一天到来前,一定要活下去!

在这里再说一句,为了怀念惨死的大哥,刘秀天天哭泣,却不敢在众人面前哭,他只能偷偷地流眼泪。然而,刘秀根本不知道,就在同一时间,一个男人也在痛哭流涕,他还带着数百人一起在天坛上号啕大哭,闹得鬼哭神号、惊天动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个哭泣的男人,就是王莽。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王莽那么厉害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图)

王莽灭亡

当百万大军惨败的消息传回长安后,王莽清楚地知道了——大祸已经临头。而那位刚刚登基的更始帝也没有辜负王莽的“厚望”。

公元23年七月,刘玄派出两路大军,一路全力北上,攻打洛阳;另一路西入关中,直取长安。

在这末日临头之际,王莽一点儿辙也没有,他只能天天喝鱼汤,玩命地看兵书,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可到了最后,依旧无计可施。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崔发的儒臣异想天开,他给王莽提出了一个非常搞笑的办法:

《周礼》及《春秋左氏》,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故《易》称“先号啕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

——《汉书·王莽传》

总之一句话:要不咱们对着苍天,哭一个试试。

可见,没有比这更荒唐、更可笑的办法了。可惜的是,如今这个脑子一半是水、一半是面,一思考就成“方便面”的王莽,他居然相信了!

于是,中国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但见王莽率领数百名官员直奔天坛,通通号啕大哭,直闹得鬼哭神号、惊天动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后汉书》记载,痛哭期间,王莽当众打开一个金盒,里面是他当年为汉平帝祈福的祭书。王莽拿着这封祭文,边哭边说道:

“汉平帝绝对是病死的,不是我毒死的。我是真心为他祈福,还给上天写信,请求以身代死,你们怎么就是不相信呢?

“还有,当年我不想当皇帝,是你们争先恐后,哭着闹着让我当的。怎么才短短几十年,上天就抛弃了我,大家争先恐后要干掉我?你们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见,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要是说王莽没得精神分裂症,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事实证明,此时此刻的王莽根本无药可救了。

连续哭了几天后,王莽发现上天毫无反应,他就觉得自己一个人哭,力量有限,要大家一起哭,最好是全城一起哭,才能起到效果。

于是,王莽在城内设立了数个“痛哭舞台”,让老百姓们都来这里展示“哭技”。凡参与演出者,朝廷都管饭;哭得好且节奏无误者,还可加官晋爵,名“吁嗟郎”,成为国家的一名公务员。

这一下子,老百姓这个高兴呀。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谁家里没点儿伤心事呀。反正都要哭,现在不白哭了,眼泪还能换钱,一个字形容:值!

于是,整个长安城的“演艺表演”者们,那些泪腺发达、感情丰富的爱哭鬼,全都发家致富了。

这样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纵观古今,横比中外,仅此一家。王莽的这种考核制度堪称古今天下最离谱的公务员考试了。

哭了一段时间后,王莽想明白了,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要采取军事对策。即使自己这条“鱼”死了,也要来一个“网破”,这才是正道。

为了对抗汉军,王莽临时提拔了九员大将,用“虎”字来称呼他们,号称“九虎”。王莽把最后的十万精兵交给他们,让他们去跟汉军拼命。

结果呢?面对气势如虹的汉军,九虎无疑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仅仅打了一仗,九虎就惨败而归。其中两只老虎兵败自杀,四只老虎直接跑路,就剩下三只老虎,也就凑一个“小虎队”了。

后来,这个“小虎队”一琢磨:汉军太厉害了,封我什么也不打了。你们才是老虎,你们去跟王莽死掐吧,我们就“坐山观虎斗”吧。

至此,王莽组成的最后一支部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不复存在了。

虽然失去了九虎联军,眼看着汉军就要攻进长安了,王莽依旧没有死心,他立刻采取了第二个军事办法——释放囚犯,让他们去拼命。

原来,长安作为帝国的司法中心,城内有好几座关押重犯的监狱,其中不乏杀人放火、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要是把他们全部赦免,赐予自由,并发给武器,就能得到一支上万人的“特殊部队”了。

要知道这个办法可是有前科的。昔日,陈胜、吴广起义推翻暴秦时,大秦帝国也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结果章邯释放了所有骊山徒,瞬间就得到了七十万大军。他不仅击败了来犯的起义军,还差点儿平定了所有内乱。

既然秦朝可以上演这样的绝地反击,王莽自然也会想到这个办法。于是,王莽立刻释放了所有囚犯,他希望这些囚犯感恩戴德,以死相报,击退汉军,保住自己这个新朝。

当然,王莽也不傻,除了物质奖励外,他还加了一道双保险。出发的那天,王莽亲自检阅了这支囚徒军,不但发表讲话,鼓舞士气,还杀猪饮血,与之立誓——“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

用“鬼神之事”恐吓这些囚犯,使之不敢背叛。王莽真是两手准备,可见精明到了极点。

然而,那又怎样?

当这支囚犯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长安城,准备渡过渭水,与汉军交战时,只听“嗷”的一声,囚犯们立刻作鸟兽散了。转眼间,囚犯逃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三军统帅,即王莽的老丈人史谌了。

此刻,中国历史上战败最快的将军就此诞生。

想想史谌既愤怒又无奈的心情吧,白苍苍的天空下,空荡荡的桥面上,对面汉军严阵以待,自己左右无人,光杆一枚……史谌只能哭着逃回长安了。

至此,在汉军的狂笑声中,拱卫长安最强也是最后的一支力量,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不复存在了。可见王莽统治下的新朝,已经众叛亲离了。

这样的一个王朝,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公元23年九月初一,汉军开始攻城,仅仅过了一天,就攻破了长安城。王莽自知大限将至,他穿上皇帝的青色法服,拿着据说是舜帝用过的匕首,坐在天文官指定的北斗星大吉皇位上,开始疯癫地呓语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就是说,老子是受上天之命来人间传播道德的,区区汉兵怎么可能奈何得了我!

可见,王莽不愧为一代儒学大师,说的话都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昔日,孔子带弟子们来到宋国,在这里传播儒学。结果,宋国的司马桓魋讨厌他,就派人把他轰走了。对于这件事情,孔子气定神闲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我奉命来人间传播道德,区区司马桓魋,怎么可能奈何得了我!

当然,说归说,做归做,孔子最终还是灰溜溜地逃跑了,他躲到郑国去了。然而,孔子可以躲,王莽却没法躲,他也无处可躲。

话虽如此,但王莽却不想躲。这位四朝元老(汉朝)、开创了一个“新朝”政权、即将年满七十岁的老者,他早就活够了。与其窝窝囊囊地死在角落里,不如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还能风风光光地走一遭!

可惜的是,就连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王莽最终也没有实现。

一个小兵探头探脑地走了进来,高声问道:“汝是何人,何故独坐于此?”

疯癫的王莽没有回答,因为区区一个小兵不配跟自己说话。自己再落魄也是皇帝,岂能与一介庶民平起对话。

看见王莽不回答,这个小兵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个哑巴,看汝一身富贵荣华,定是个贵人,吾乃屠户杜吴,刀法甚好,可给汝一个痛快!”

想想王莽的心情吧,他都快气哭了。自己乃大新天子,竟然要被一个屠户当猪一样杀掉,真是岂有此理!

王莽刚想开骂,结果,他却看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画面:

但见这个屠户冲上前来,对着自己的头颅就是一刀……

就这样,一代帝王,一个主宰天下万民的天子,一个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万里河山的“圣贤”,最终竟然惨死在了杀猪刀下。真是生时荒唐,死得窝囊,可叹,可惜。

公元23年九月初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屠户是商人,卖肉的),随后被斩首示众,首级悬于宛市之中,享年六十八岁。他开创的这个新朝政权,仅仅历时十五年,就宣布寿终正寝。

后来,王莽的人头传回宛城,更始帝刘玄这才一睹其真颜。看着王莽的人头,刘玄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莽不如是,当与霍光等。

——《后汉书·刘玄传》

如果王莽不这样干,他应该能够成为霍光……

我不知道刘玄对王莽的评语是否客观公正,只能说,在中国历史的词典上,永远没有“如果”二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