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请假条

 hdzgx 2019-08-30

我们平常总会看到一些淘宝节目上,什么这个农民捡到一个碗,价值几百万,那个市民拿出一个传家宝,价值几千万,羡慕死个人。别误会,这里的淘宝不是马云的那个淘宝,是淘古董的那个淘宝。

不过一般这些意外被发现的宝贝,基本上都是一些瓶瓶罐罐,但是一张请假条,尤其还是肚子疼请假条,竟然能成为无价之宝?这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过如果你去到上海博物馆的话,还真能见到。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上虞帖》,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上虞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夜来腹痛帖》。是不是惊呆了,原来这还真是一张“肚子疼”的字帖。但为什么又说这是张请假条呢?还是让我们从头来看这个故事吧。

万育仁是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一,属于文物清理小组的成员。1972年的一天,万育仁奉领导命令,在清理博物馆仓库的东西时,无意间在旁边堆放废纸的垃圾堆中,看见了一张像是字帖的东西。这张有些发黑发黄的字帖,正是《上虞帖》。

他将字帖扒拉出来一看,发现是《上虞帖》后,就没兴趣了。这当然不是万育仁不识货,而是他太识货了,一眼就看出来这字帖是《上虞帖》。为什么发现是宝贝反而没兴趣?因为《上虞帖》的原作者太出名了啊,是书圣王羲之啊!

尽管书圣真迹早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说的《上虞帖》不过是唐代的摹本,可那也很值钱的好不好,只要能跟王羲之挨上边的书画作品,哪个不是价值连城?这样的珍品会被堆在垃圾堆里,显而易见,这肯定是张假的字帖啊。

只不过虽然又将《上虞帖》丢了回去,但工作中的万育仁总是会时不时的想起它,那字迹,那手感,还有上面的印章,万一就是真的呢?抱着对文物的尊重态度,万育仁又回去将字帖拿出,并且送到了还在工作的文物专家手中,让专家来鉴定。

不过当时的专家并没有重视这张字帖,也认为这是假的字帖。但是万育仁越看上面的那些圆形双龙印,政和、宣和的骑缝印,越觉得是真的,因为这些都是宋徽宗的收藏印。不过当时是特殊时期,万育仁也没敢多说什么,自己默默的将字帖藏在家中。

3年后,也就是197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终于被放了出来,重新主持文物工作,万育仁再一次拿出了这张字帖,希望重新鉴定一番。在当时的书画专家谢稚柳的鉴定下,确定了这是王羲之的真品书法,属于唐摹本,因此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至于说是请假条,则是因为字帖上面书写的那些字迹。“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原来王羲之当时跟朋友约好见面,但因为肚子疼不能赴约,因此写下了这张字帖,那不就是张肚子疼请假条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