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分钟看完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书蠹之家315 2019-08-30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以世俗实用方法讨论健康、财富、名声、心态、幸福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关于错综复杂的世俗人情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著

  写作于1853年
  原书155页,简写后约7700字

简写 | Susie  编辑 | 为为 Wendyzz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诞生在但泽(今波兰)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

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叔本华

书的目录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美丽与影响

书的简写

引言

在本书中,所谓“人生的智慧”,就是关于如何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本书教导人们如何才能幸福的生活,经过思考后我们都会认同活着比死要好,我们依恋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希望能永远活着。至于人生到底能不能幸福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在这里不做讨论。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我认为让人的命运产生差别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自身,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包括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向其他人显示出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的名声

人自身的差别是大自然划分的,因此和第二、三项比起来,它会对人的幸福生存产生更加根本的影响,因为人的快乐或者痛苦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人的自身,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拥有的财产或者他人的看法,都只能间接影响人的幸福。

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也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因为外界的东西只有在引起了一个人注意后才会对他产生影响,即使在相同环境中,不同人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

不少人羡慕他人能够经常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其实这些人更应该羡慕他人理解事物的能力。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含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是归功于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即便在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件,如果反映在一个肤浅、庸俗的头脑里面,同样的事件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

我们的个性是一直不变的,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它会终生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无法保证能一直拥有财产和名声。另一方面,人的自身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消退,但时间并不能夺走财产和名声。

另一方面,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得到财产和名声,相比之下,对于人的自身的能力我们就无能为力了。人的自身能力作为“神的权利”赋予人们,并终生牢固不变,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获得适合个性的发展,其他事情都要尽力避免。

第二章 人的自身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的自身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自身个性永远伴随着他,他所体验的一切都跟他的个性有关,无论他经历了什么,他首要感受到的是他自己。无论在物质世界和还是精神体验上,我们的个性都会对我们的感受产生影响。

在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自身素质中,最有效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心态,因为这一美好的心态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而原因就是——他就是一个愉快的人一个人如果有愉快的心态,就能代替他很多其他能力,但其他任何卓越的能力却不能替代愉快的心态。一个人或许年轻、英俊、富有和备受人们的尊重,但如果要判断这个人是否幸福,我们就必须问:他是否轻松愉快?

由此可见,我们应把获得愉快的心情放在我们追求的首位。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关于这点,只要互相对照一下我们在健康、强壮的日子里和在疾病缠身的时候,外在事件所留给我们的不同的感觉印象,一切就都清楚了。

虽然健康能极大地增进我们的愉快心情,但愉快的心情却不完全依赖于健康,因为即使是完全健康的人也会有忧郁和沮丧的心情,这是由人天生的自然结构决定的——一个人的感受能力和他的身体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一定比例。身体健康的人,会具有更强的感受能力,更容易获得超常的兴奋或者强烈的忧郁。天才的条件就是具备超越常人的感受能力,所以亚里士多德相当正确地认为: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郁的。

每个人天生的基本情绪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愉快的能力和感受不愉快的能力。同一件事情有出现好或不好两种结果的可能,郁闷型的人会因为不好的结果感到悲哀和烦躁,对好的结果也提不起高兴劲儿。愉快型的人却不会为不幸的结果悲哀和烦恼,但对事物的好结果却会深感高兴。

郁闷型的人总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并因此准备着防范措施,与那些愉快型的人认知的大好前景的人相比,他们更少失算与栽跟斗。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时痛苦有时无聊。痛苦和无聊是两种对立的情绪,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而一个人越能感受痛苦,就越不会感受到无聊。

精神迟钝的人会较少感受到痛苦,但是也会导致内在的空虚,这成为无聊的根源。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能使我们从痛苦或无聊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就是丰富的精神。人的精神越丰富,那么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一个人不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到无聊,而在痛苦时就会忘记无聊的烦恼。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会追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如果他具备深邃远大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

相比之下,一旦没有了物质短缺的痛苦,无聊和空虚就会找上门来,让他会不惜代价地寻找消遣和人群,甚至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烦恼。他这样做的目的不为别的,只是为了逃避他自己。因为在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返求于自身,这个人的自身的空虚就会暴露无遗。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是否满意不是由他所拥有的决定的,而是由他所想要的东西决定的。因此,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的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计划失算落空的时候,却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并以此安慰自己。

对于像人类这样一个贫乏又充满需求的物种,人们最为尊重和崇拜的就是金钱了,甚至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人们热爱金钱甚于一切,并经常为此受到责备,但是人们热爱金钱却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任何其他物品只能满足人的一个需要,例如食物能满足饥饿的人,药物能满足病人,皮毛能满足冬季等等,唯独金钱才具备了所有的好处,因为金钱不只是满足某一具体需要,而是满足普遍的多种需要。

我们应把已经获得的金钱视为抵御灾祸的工具,不是拥有财富就可以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天赋赚到满意的钱财,那他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而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所以他会轻松地把挣到的钱花掉。但是天赋难免会枯竭,他们无法继续挣得钱财,最终只能陷于贫困。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已经获得的本金,获取更多利息。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拥有足够的财富,能够独立自足,不用操劳就能维持舒适的生活,那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优越条件,因为他就能摆脱纠缠人生的匮乏和操劳,他尽可以为自己的才能而生活了。

但如果他不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没有发挥他的才能来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他就只是一个可耻的无所事事者。这种人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不贫穷只会把他引到人生的另一个痛苦:极端无聊。许多有钱人到最后沦为贫困,就是由于有钱就挥霍殆尽,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从压迫他们的无聊那里谋求片刻喘息。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我们有时会过分看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但如果思考下就知,他人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并不重要。因此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每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似乎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时,他的心里就高兴,虚荣心也就受到了某种安慰。

这种人也许尽管正遭遇着不幸,或者就算自身的财富与健康都十分匮乏,但他人的赞许仍会给他带来安慰。而如果他们想获得别人好评的心理受到了挫折,或者当他们受到别人轻视怠慢时,肯定会难过,很多时候还会感受到深刻的创痛。

虚荣心有时会能够替代道德,促使人做出良好的行为,但是对于人自身的幸福而言,这种虚荣心会有扰乱和不良的作用。从增进幸福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抑制虚荣心这一人性弱点,尽量减低我们对别人意见的敏感程度,否则人们就只能成为他人的看法和意见的奴隶。

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看法的注重和担忧,一般都超出了合理程度,我们要做什么或者不要做什么,首先考虑的几乎都是别人的看法,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在意他人看法,我们才会有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和虚荣、自负、炫耀等,一旦我们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些奢侈和排场也会消失。这里有一个例子,能够显示出这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愚蠢。

下面这一段文字摘自《泰晤士报》上一篇关于对托马斯韦斯执行死刑的报道。

托马斯韦斯是一个手工制作学徒,他报复谋杀了自己的师傅,“在执行死刑的那天早上,监狱牧师很早就来到犯人的身边准备为他服务。韦斯举止安静,对于牧师的劝告没有丁点儿的兴趣,相反他心里唯一惦记着的事情,就是在那些目睹他结束生命的群众面前,能够壮起胆子,表现出勇气。

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韦斯步行向绞刑架走过去的时候,他高声发话以便让旁边的人听见:'啊!正如多德博士所说的,我很快就要知道那一个伟大的秘密了!’当时,他被绑着臂膀,但他不用别人的搀扶就迈上了绞刑架的梯子,他向朝观望者鞠躬,聚集在下面的人群对此举立即报以雷鸣般的赞许声”一个人在面对永远的死亡时,想的却是给一群乌合之众留下好印象,可见在意他人看法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强烈动机。

很显然,想要促进我们的幸福,既要抑制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冲动。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影响并不直接存在,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影响,我们自身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大多数人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当一个人不必惧怕别人,或者当他相信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被议论的对象的耳朵时,他就会不时地以轻蔑的方式议论别人,这些言论我们无需关注。

其实名誉本身的价值也只是间接而非直接的,我们并不会仅仅因为别人的几句评价就受到实质性的损失,它们所能影响的只是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当我们摒弃了在意他人看法这愚蠢的做法时,我们就会感到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在意他人看法让人类产生了三种不必要的情绪:好胜、虚荣、骄傲。虚荣和骄傲的差别在于:骄傲是对自己拥有突出能力的确信,是内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但虚荣则是试图在别人那里唤起别人对自己的确信,从而间接获得自我敬重。因此,虚荣使人健谈,而骄傲却让人沉默。一个人应该永远记住自己的优点,保持自己的骄傲,即便骄傲一般会受到人们的抨击和诋毁,但这正体现了那些抨击的人并没有值得他们骄傲的东西。

人所展现的表象可以分成三部分:地位、名誉和名声。地位是指世俗赋予的头衔或勋章,地位并不能准确评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地位的作用就是得到别人虚假的表面尊敬。

名誉则复杂些,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从我们主观上讲,名誉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一个人只要不是彻底堕落,那么他就会有名誉感和羞耻感,这是因为他明白个人是难以完成任何事情的,个人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而为了有资格享受集体给予的好处,他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就会让渴望和珍惜别人对他的良好看法。

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名誉,可分为公民名誉、公职名誉、性别名誉。公民荣誉(注:书里未给出公民荣誉的定义,但可理解为对个人素质的评价),我们需要无条件的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因此我们不可以运用不公正的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一旦我们违反了这一规则并因此受到了惩罚,那么我们的公民名誉就离我们而去了。

公民荣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由他的内在品质决定的,与他人的看法毫无关系,即便一个人受到了污蔑和谩骂,他的荣誉依然存在,并且他应该付出行动来保护和显示自己的荣誉。但如果一个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个人利益,这说明他内在品质是不佳的,那么他的公民荣誉就受损了。

公职名誉则意味着获得了别人对他完成工作的认可。性别名誉包括女性名誉和男性名誉,由于女性需要从男性那里获得她们所需要的一切,所以她们需要团结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男性,她们要求彼此不能和男人发生非婚姻关系的性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强迫男性结婚,进而获得她们想要的一切。而一旦她们违反了这一原则,她们就失去了女性荣誉。

男性荣誉是由女性荣誉衍生的,要求男性必须对其妻子破坏婚姻的行为感到愤慨,并至少要通过与她分离来惩罚她。如果他睁着眼睛容忍妻子的所为,他就将被整个男性社会打上耻辱的印记。

还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是骑士荣誉,它已经是一种古老的存在,甚至只在一些地区存在,它要求人们当荣誉受到侵犯时,应当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决斗来恢复自己的荣誉。仅仅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几句评价就要用生命去证明自己,这无疑是十分愚蠢的。

名声是更高级的名誉,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名誉,但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名声。名声的获得只能通过成就非凡的业绩,或创作传世的作品,这是获得名声的两条途径。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具备一颗伟大的心,但创作巨著则需要拥有一个非凡的头脑。

虽然名声常常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水平有关,伟大的成就有时不能立刻为人们认知,但是它根本上依旧是个人内在的体现,具有价值的不是名声,而是他藉以获得名声的东西;给人幸福的不是名声,而是他藉以获得名声的东西。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过:“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因为所有的快乐都是虚幻的,而痛苦是真实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无恙,但只有一小处地方受伤,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处疼痛处,而不会意识到我们整体身体的健康。同样,尽管各样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们也会总是惦记着这一件事情,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

因此,为了获得幸福,我们首先注重的应该是避开灾祸,而不是寻求快感,因为所有的快感愉悦都是虚幻的,即便获得了也对我们的幸福毫无帮助。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人应该首先向自身寻求幸福,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是自由的。社会交往是人们逃避自身的体现,由于一个人只能和自己达到最完美的和谐,所以任何交际都难免有妥协和让步,它使人变得更加平庸,泯灭了他们优秀的天性。相反,内在丰富的人只需向自己的内在寻求所需要的一切,便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关于如何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我们应当认识到,未雨绸缪的计划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时间会改变我们的想法,计划也常常因为各种阻碍而无法实现。将来和过去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重要,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享受现在、珍惜现在,要知道,每一天都是不会重来的。

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不应该拒绝和谴责任何人。因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早已决定的,我们只能接受和利用它,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无法改变的本性表现出不满,这意味着只有那个人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人后,我们才肯承认这个人的生存权利,这无疑是对这个人发出了生死挑战。

人与人之间的任何细微差别,都会在谈话中显示出来,两个性格投合的人,能很快地由于心灵的吸引相互靠近。正因为此,优秀的人往往会难以找到心灵相通的人,因为平庸的人占了太大的比例。

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看待别人,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理解他人因此,平庸的人难以认识到他人的优秀之处,而优秀的人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会降低自己的水平,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所以优秀的人如果想保持自己的独特天赋,就应当避免无谓的社交。而平庸的人却可以借助社交提高自己,因为他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各种毛病,实质上是自己弱点的投射。

在人生的历程中,运气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人的各种努力在运气的作用下常常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很难预测运气的好坏或事物的走向,我们只能根据眼前的情况做出行动,而每项行动,常常是由我们的天性决定的。平庸的人往往会被事物暂时的表象迷惑,而优秀的人能够认识到事物永恒变化的本质,从而不会因为突然的变故产生强烈的感情,影响自己的决定。

我们不应该为某一件事过分高兴或过分悲伤,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各种不幸时仍能保持镇定,那就意味着他明白人生可能会遭遇很多苦难,这样他就会降低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也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到不可承受。因此,如果想要坦然的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不幸,最好相信这一真理:“发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必然的发生。”这样,我们就能够接受任何离奇古怪的偶然变故了。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在讨论幸福的最后,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人生的各个阶段,看看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发生的变化。

在童年期,我们更多是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人愉悦的。而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也会从此刻留在我们的印象里,为我们肤浅的世界观打下基础。但也正是由于童年对世界产生的美好认识,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是一个给人幸福的地方,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各种渴望,也会在希望落空时感到无比的痛苦。

青年时期困扰我们的只是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总会对其感到不满,难以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而到了后半生,我们就会感到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我们此时已经认识到,欢乐是虚幻的,而不幸才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躲避不幸,各种焦虑和担忧困扰着我们。

人的精力和活力也会随着时间改变,年轻的时候会对各种事情产生兴趣,我们思考着如何显示自己的价值。而到了老年,我们已经对各种事物有了深刻认识,新奇感消失了,而更加注重思考的意义,全面的看待人生和世界。

但这不意味着青年期就是幸福的,老年期就是悲惨的。相反,青年期会受到欲望的煎熬,很难感受到快乐,而到了老年,人的认知力占据了主导地位,认知是冷静的、没有痛苦的,所以我们到了老年反而会感到安宁平和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