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最后这句话是讲古代的礼,从季氏开始,讲文化的没落、礼制的破坏,最后谈了礼的基础,那就是称呼的问题。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而他的妻子自称“小童”,国内的人称呼他为“君夫人”,她在别的国家自称为“寡小君”,别的国家人也称呼她“君夫人”。这段话对现代看着没什么意义,因为称呼变了,可现在称呼也乱了。 其实从称呼中也能看出社会的变化,我们举个例子,满清时候下属称呼上司,一半都是称“大人”,尊崇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的“文王序《易》,以前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一个简单的称呼就能体现出高低尊卑的文化制度,到了民国时期,以推翻这种世袭君主制,创立共和,就是谁有势力谁说的算,而军权代表了地位,所以下属称呼上级都称为“长官”,而共产党进一步革命,号召贫苦老百姓推翻“三座大山”,实现真正的人权平等,这时候称呼上也变了,改成了“同志”,没有任何贵贱高低之分,也没有权势的标签,建国之后,经济实行计划制,级别问题就出来了,如今改革开放了,强调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倡加快流通,自谋发展,所以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成份,大家见面都相互称呼“老板”,而市场经济也带动了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大家见面又都开始称呼“总”了。 所以从这种“称呼”的变化,也可以反应出社会的发展状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称呼的混乱,也代表了社会思想文化的混乱开始,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家张口闭口就是“****老板”和“****总”也不为怪。孔子明白了春秋时期该怎么规范称呼,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规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