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罗奔尼撒战争(十):天才的战争

 陆一2 2019-08-30

在人类历史中,英雄人物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难道那些大名鼎鼎的英雄,真的具有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力量?

对此,托尔斯泰告诉我们,所谓英雄人物,说白了就是喊着“一二一”的军官,他以为是自己的“一二一”指挥着大部队前进,实际上是大部队的步伐指挥着他喊“一二一”。

然而面对同一个问题,汤因比却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 汤因比告诉我们,那些英雄人物,是“少数具有创造力的天才”,他们是决定我们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失偏颇。

如果针对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那么英雄人物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没有霸王的破釜沉舟,大秦就亡不了;没有格鲁希的迟疑,铁公爵可能就要输给拿破仑。

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两千年前的皇帝姓刘还是姓项,好像和我今天是玩刺客信条还是写古希腊说没有关系。拿破仑厉害吗?很厉害。但是他再厉害,法国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真正决定我们历史进步的,不是滑铁卢,而是三十年后的《共产党宣言》,六十年后的奥托内燃机,和九十年后的《相对论》。

这些东西,真真正正是人民群众的智慧。

至于英雄个人,我觉得那句话说的特别好,一个人的命运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就比如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雅典将领狄摩西尼,他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一方面他自己很优秀,另一方面国际环境和雅典政局给了他一个发挥自己的舞台。

伯里克利死后,克里昂把控着雅典政局,但是克里昂有一个非常大的短板,他不会带兵。他的一切权力都来自公民大会,打仗的事情他插不上手。每次讨论战争的时候,尼西亚斯(他的敌人)只需要说一句“你又不懂战争”就能给他噎死。

因此,克里昂非常想在军界找到一个朋友。

狄摩西尼是雅典新兴将领,他有实力,又是个民主派,很快,克里昂就把目光投向了他,他们俩就组成了政治联盟。

赫拉克里亚

公元前426年,在伯拉西达的撺掇下,斯巴达人在赫拉克里亚建立了一个殖民地。

斯巴达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当地的亲斯巴达势力,至于第二嘛,伯拉西达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赫拉克里亚距离优卑亚非常近。伯拉西达想把这个赫拉克里亚打造成一个军事基地,平时没事当当海盗挣挣外快,骚扰雅典海上经济,一旦形势有变还能出兵优卑亚,把优卑亚从雅典帝国挖出来。

但是很可惜,这个小殖民地后来凉了。

当地的帖撒利土著对远道而来的斯巴达人非常不友好。他们没事就来搞骚扰,整得殖民地一直发育不起来。再加上斯巴达人对其他国家的殖民者非常不客气,殖民地人口不断流失,最终这个小城竟成了一个空城。

斯巴达在搞事,雅典也没闲着。

经过公元前428年和公元前427年的两年作战,雅典逐渐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反攻。

公元前426年,雅典人派出了两支舰队。一支大舰队,一支小舰队。

尼西亚斯

大舰队有六十艘船和两千重装步兵。指挥官是尼西亚斯。

尼西亚斯我还是要说一下。

在克里昂执政前,雅典的军事和政治是高度重合的。公民大会上有话语权的大佬们,基本上打仗也都很厉害。像梭伦、地米斯托克利、亚里斯泰德、客蒙、伯里克利这些曾经的政坛领袖,那都是武功相当彪炳的狠人。

但是到克里昂这一代,情况不一样了。

克里昂的阶级成分和以往的领袖都不同,在他之前的领袖们都是大贵族出身(除了地米斯托克利,不过地米斯托克利早年也一直在经营和贵族的关系)。但是克里昂,正如前文所说,他就是个卖皮具的,打仗的事儿他不懂。每次开会只要涉及具体战略,他一句话都接不上,只能听尼西亚斯大放厥词。

而这个尼西亚斯也有点问题。他有点德不配位。作为雅典军界大佬,他的才华相当平庸。他没有克里昂的责任感,没有亚西比德的绝对天赋,也没有狄摩西尼敢闯敢为的干劲。如果他是一个“subordinate officer”,那么他绝对是称职的。但是作为一个“leader”,他比克里昂差远了。

尼西亚斯战纪

也就是雅典的社会类型比较特殊。不像我们今天,雅典是一种“面对面”型社会。雅典各个阶级的割裂感远没有我们今天这么严重。大家不要把雅典想成一个国家。其实它更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大院。所有人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即便是国家领袖,在不开会的时候也不过是村头老李。需要讨论什么问题,就在菜市场搭一个台子,大家都可以上去说,然后投票决定。也正因如此,雅典人的民族认同感非常强烈。雅典人看待自己的同胞那可真是像家人一样。而这也正是民主政治能在雅典生根发芽的原因。

也只有在这种社会,尼西亚斯这种人才能上位。

在当今社会,一位政客支持率高不高,主要取决于他的政绩,他的工作成果。靠走秀很难上位。但是在雅典那种社会,一个政客只要会包装,能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不管他政绩再烂,都会赢得人民的支持。尼西亚斯就是这种情况,他是靠着正直的人品,以及对宗教虔诚的信仰才取得了现在这个位置。他只会享受那种万众瞩目的感觉,却丝毫没有责任意识。他遇事只想着保全自己的名誉,保全自己的地位,丝毫不考虑他对同胞应尽的义务。

这种人,临死还要拉着几万人给他的愚昧无知垫背,最后迎来那样的结局,也算活该。

米洛斯岛(深红)

By Pitichinaccio - Own work, CC BY 3.0, https://commons./w/index.php?curid=11986207

说了那么多尼西亚斯,咱们再说回公元前426年那两支舰队。很明显大舰队担任主攻任务。尼西亚斯的战略目标就是把米洛斯岛夺过来。整个爱琴海,那么多城邦,只有米洛斯不在雅典这边。不仅如此,公元前427年,米洛斯还对斯巴达人提供了援助。要是能把米洛斯夺过来,雅典在爱琴海就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

但是尼西亚斯很菜,他没能完成目标。当时雅典财政很拮据,打不起围城战,尼西亚斯只好撤军,跑到皮奥夏蹂躏一圈然后直接回国。

大舰队凉了,没想到小舰队搞了个大事情。

公元前426年这支小舰队只有30艘船,再加上300武装成重装步兵的马润(没错,就是海军陆战队)。

从数据上看,这支小舰队远远比不上那支大舰队。

然而,这支小舰队的指挥官,是狄摩西尼,是一个不甘寂寞,渴望荣誉的军事天才。

不过这位天才的第一仗,打得却并不怎么顺利。

狄摩西尼这支舰队先到了西线战场的琉卡斯,利用伏击消灭了琉卡斯的野战军,很快雅典来自各地的援军都赶到了,阿卡纳尼亚人自不必说,他们充分发扬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的革命精神,全军出动,全身心地投入到雅典解放整个西线的大业中去。科西拉也送来了十五艘船。凯法隆尼亚和扎金苏斯也分别送来了援军。

有了盟邦的援军,这支小舰队摇身一变,变成了足以在西线掀起一场风暴的大军。

阿卡纳尼亚人撺掇雅典人一鼓作气,把琉卡斯拿下来。科林斯湾出海口一共有三个大岛,只有琉卡斯不在雅典人手里。也只有琉卡斯对阿卡纳尼亚威胁最大。一旦琉卡斯岛被雅典人拿下,阿卡纳尼亚人就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防备北方的安布拉西亚人。

西线

这个安布拉西亚,我在这个系列的第七篇文章《佛米奥战纪》里提到过,它是斯巴达在西线最主要的盟友,一直和阿卡纳尼亚有仇。

要是一般人,这时候老老实实打琉卡斯就完了,但是狄摩西尼却不是一般人。

他可是一个极度追求荣誉,渴望建功立业的天才。

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雅典在西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纳夫帕克托斯。那里面住的都是公元前464年反叛斯巴达的希洛特奴隶,或者说是美塞尼亚人。在这里我们就管他们叫纳夫帕克托斯人。纳夫帕克托斯人常年受隔壁的埃托利亚人骚扰,一直想把埃托利亚人从地球上抹去。

因此他们派了个人去找狄摩西尼,请求他先别管琉卡斯,先把埃托利亚平了。

狄摩西尼愉快地同意了基地人民,然而他的野心可不仅限于一个埃托利亚。

狄摩西尼的大战略

By ca:User:Jolle - http://ca./wiki/Imatge:Etolia.png,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ndex.php?curid=1153258

狄摩西尼的眼光很毒。经过大胆而又仔细的分析,他判断只要拿下埃托利亚,局势将会变得对雅典极其有利。

当时的情况,阿卡纳尼亚和洛克里斯是雅典的盟友,佛西斯曾经是雅典的盟友(第二次神圣战争期间是,签三十年和约的时候恢复了中立)。如果能拿下埃托利亚,那么阿卡纳尼亚和洛克里斯就被打通了,雅典在西线的势力可以一直延伸到佛西斯,到那时只要争取一下,再把老盟友佛西斯争取回来应该不是问题。佛西斯东面连着皮奥夏,一旦佛西斯也归顺了,那么雅典就可以对皮奥夏形成东西夹击的局势(毕竟皮奥夏再东边就是雅典本土了)。

皮奥夏是底比斯的本土,底比斯是希腊世界第三大国,也是斯巴达在地峡外最主要的盟友。一旦皮奥夏也归降雅典,斯巴达的势力就彻底被限死在地峡以内了,到那时斯巴达就真的离投降不远了。

埃托利亚军队主要以轻步兵为主。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古典时代的轻重装步兵,不是靠装备轻重来划分的。这个划分标准其实是作战方式。肉搏靠莽的是重步兵,就算只穿个大裤衩子也是重步兵。至于“古希腊重装步兵”,那是一个特别的兵种,是靠方阵作战的长矛兵。

而轻步兵就是依靠ADC输出的步兵,只要是用弓箭,标枪,投石带作战,即便是巨石强森也是轻步兵。

这两种步兵专业的叫法应该是突击步兵和投射步兵。只不过投射步兵装备一般比突击步兵轻,为了方便起见才叫他们轻步兵和重步兵。

在古希腊有一个常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重装步兵,轻步兵只能起到骚扰等辅助作用。

然而事实上,大卫,有时候也能击败歌利亚。

弱小的大卫用投石带击杀了百战百胜的歌利亚

当然,狄摩西尼也考虑到了自己这边轻步兵不够的问题,正好洛克里斯人也是以轻装步兵为主,于是他派人去洛克里斯,通知洛克里斯人准备和自己集合。同时,他带着大军离开琉卡斯,开往纳夫帕克托斯。

结果没想到,他这大军还没出发,盟友就都扯呼了。

首先是阿卡纳尼亚人对狄摩西尼很不满,他们一直劝狄摩西尼进攻琉卡斯,结果狄摩西尼却跑去打什么埃托利亚,阿卡纳尼亚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们一气之下尥蹶子回国了。科西拉人对埃托利亚也不感兴趣,也回国了。

等于一下子狄摩西尼丢掉了三分之一的海军和大部分陆军。

即便如此,狄摩西尼也没有气馁。

他知道埃托利亚人分散在各个部落里,只要自己发动突袭,就可以把他们各个击破。当时洛克里斯人还没到,狄摩西尼权衡了很久,决定不等洛克里斯盟友了,就拿手头的 雅典纳夫帕克托斯联军发动进攻。

然而,狄摩西尼并不知道,埃托利亚人早就得知了雅典即将来袭的消息,他们早就联合了起来,准备反抗雅典。

埃托利亚一个古镇遗址

刚开始,雅典人连战连捷,一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那是埃托利亚人的诱敌之计。

当雅典人攻陷一个叫伊吉提昂的村落后,埃托利亚人突然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他们抄着标枪和投石带,将雅典人团团围住。

伊吉提昂那个地方是山区,埃托利亚人占据了周围的小山,居高临下向雅典人射击。雅典军队中也有弓箭手,但是他们的反抗太无力了,很快弓箭手的队长就阵亡了,其他的弓箭手也都无心恋战了,他们离开了战场,留下了重装步兵当敌人的活靶子。

重装步兵向敌人发动了几次进攻,但是每次他们前进,埃托利亚人就后退,他们后退时埃托利亚人又追了上来。几下下来雅典人就撑不住了。他们开始突围。但是很不巧,向导也阵亡了,雅典人在森林里迷路了,埃托利亚人放火烧森林,很多雅典人都被烧死了,幸存者逃到海边,一路跑回了纳夫帕克托斯。纳夫帕克托斯本地士兵就算到家了,而雅典人则又马不停蹄地乘船逃回了雅典。

这一仗光雅典人就死了120个,至于纳夫帕克托斯人,那死伤那就不计其数了。

古希腊重装步兵

其他人回国了,狄摩西尼却不敢回国。他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吃了个大败仗,他害怕回去被审判,干脆留在了纳夫帕克托斯。

他是失败了不假,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与成功可能取得的巨大收益相比,这点损失其实不算什么。一个平庸的将领可能因为一次失败而止步不前,但是狄摩西尼却绝不会如此。在纳夫帕克托斯逗留期间,他积极反思,认真总结,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一套下来之后,他立刻恢复了斗志,开始制定下一步战略。

当然,就是靠着这一仗学到的经验,一年以后,狄摩西尼才能在正面战场击败斯巴达。

这个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讲,此处不做赘述。

埃托利亚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斯巴达人。他们当机立断,决定派出3000重装步兵前往西线,进攻纳夫帕克托斯。斯巴达这次进攻声势极其浩大,一路上各城邦都是望风而降,就连雅典的盟友洛克里斯也投降了。很快,斯巴达大军和埃托利亚人成功会师,联军一直打到纳夫帕克托斯近郊。

当时的纳夫帕克托斯,只有一个狄摩西尼。

根据狄摩西尼的判断,仅凭纳夫帕克托斯这点人,基本不可能抵挡住斯巴达大军的进攻。环顾四周,只有阿卡纳尼亚人还是雅典人的盟友。

当初阿卡纳尼亚让雅典人打琉卡斯,狄摩西尼不干,非要跑去打什么埃托利亚,现在阿卡纳尼亚人还会帮雅典吗?

狄摩西尼只能赌一把。

这回,狄摩西尼没有耍什么花招,他真诚地向阿卡纳尼亚人道歉,请求阿卡纳尼亚人不要坐视纳夫帕克托斯毁于敌手。

可能是感召于狄摩西尼的人格魅力(名将往往都非常charming),阿卡纳尼亚人决定不计前嫌,派出了一千重装步兵跟随狄摩西尼前往纳夫帕克托斯。

有了援军,纳夫帕克托斯就不虚了。反倒是斯巴达人,他们见这个情况,也不攻城了(也知道攻不下来)。当时正好北方的安布拉西亚人来了个使者,请求斯巴达人帮自己打安菲洛奇亚。

By MaryroseB54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ndex.php?curid=49593590

我在这个系列的第七篇文章《佛米奥战纪》里面提到过,安布拉西亚是斯巴达在西线最主要的盟友。接到他们的请求后,斯巴达将领毫不迟疑,立刻挥师北上。同时,安布拉西亚人拉出了一支3000人的大部队南下,这三千人一通操作猛如虎,直接拿下了滨海小城奥尔匹,进逼重镇阿尔戈斯(这个阿尔戈斯并不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那个阿尔戈斯,前者据说是后者的殖民地)。

阿卡纳尼亚人集合全军北上。当时斯巴达的三千人和安布拉西亚的三千人还没会合。阿卡纳尼亚人一边据守阿尔戈斯,一边派人去找狄摩西尼求援。

可能是之前狄摩西尼道歉时态度太好了,居然把阿卡纳尼亚人化敌为友了,这回阿卡纳尼亚人居然点名要求狄摩西尼统帅他们的全军。

当时雅典有一支20艘船的舰队环绕着伯罗奔尼撒半岛游弋,狄摩西尼向那支舰队求援,很快,那二十艘船赶来纳夫帕克托斯,载着200纳夫帕克托斯重装步兵和60雅典弓箭手前往阿尔戈斯。然后那20艘船从海上包围了奥尔匹。

By Brastite,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ndex.php?curid=1386130

阿卡纳尼亚人本来想阻止斯巴达人和安布拉西亚人会合,结果没挡住。会师后的伯罗奔尼撒联军拥有6000重装步兵,这个数字远超雅典人和阿卡纳尼亚人的总和。这回斯巴达军队不管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碾压雅典。

按说当时的局势,雅典人应该据守阿尔戈斯,跟斯巴达人拖着。但是狄摩西尼没有选择那么干。

他集结全军,立刻北上,在距离奥尔匹很近的地方停下了。

停下的原因,是狄摩西尼找到了一片好战场。

在那个地方,有一片长满灌木林的洼地,狄摩西尼分出400阿卡纳尼亚重装步兵埋伏在灌木林中,然后大部队面对着灌木林列下阵来。

布完阵后,两军开始了长达五天的对峙。

雅典人则希望斯巴达人钻进自己的陷阱,而斯巴达人在等安布拉西亚人一支一千多人的援军。没错,大部队出发后,安布拉西亚人要紧牙关,勒紧腰带,又派出去一千多人。

第六天,斯巴达将领憋不住了。

斯巴达兵力超过雅典,斯巴达士兵战斗力也在雅典人之上,自己再这么对峙下去,怕不是得被同行骂缩头乌龟。于是,斯巴达将领决定不等援军了,全军立刻出击。

斯巴达

这就正中狄摩西尼的下怀了。

刚开始,斯巴达占尽优势,斯巴达军队甚至包抄了雅典人的右翼,雅典眼看着就要溃败了。

这时,埋伏在灌木丛里的那四百人突然杀出。伯罗奔尼撒联军阵脚大乱,被一波反推。斯巴达主将和副官双双阵亡。数不清的士兵被杀,幸存者逃回了奥尔匹。在简单打扫过战场后,雅典人立刻围困了奥尔匹。

这个时候,狄摩西尼想了一个狠招。

他私下接见了斯巴达的使者,和他们达成了协议:允许斯巴达人和曼丁尼亚人(也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偷偷离开,但是不许安布拉西亚人离开。

狄摩西尼此举是想挑拨斯巴达及其同盟者的关系,从内部瓦解斯巴达帝国,让斯巴达的同盟者认识到,斯巴达是个多么卖队友的国家。

这也算最早的心理战了吧。

当天晚上,斯巴达人和曼丁尼亚人偷偷溜号了,结果没想到这个事儿被安布拉西亚人知道了(我估计是狄摩西尼故意透的风),安布拉西亚人就开始和他们一块儿跑。

这下就惊动了雅典守卫。雅典人追上了他们,放走了伯罗奔尼撒人,然后对安布拉西亚人发起了一场屠杀。

最后,那些安布拉西亚人里只有少数命大的逃掉了,其他的人都被杀了。

打赢这一仗后,雅典人北上去收拾那一千多安布拉西亚援军。

那一千多人还不知道奥尔匹之战已经败了。狄摩西尼让纳夫帕克托斯人打前锋(他们说的方言和安布拉西亚方言相近),夜袭安布拉西亚大帐。安布拉西亚人猝不及防,全军溃败。狄摩西尼趁势追击,一鼓作气直接攻占了安布拉西亚城。

根据修昔底德的说法,从来没有一个城邦在连续两天内遭受过如此大的损失。安布拉西亚整整一代人被消灭,不仅如此,他们还遭受了斯巴达的背叛。最终,安布拉西亚和雅典人签了一百年和约,宣布退出战争。安布拉西亚是科林斯的殖民地,科林斯也尽到了母邦的义务,当时安布拉西亚连自卫的部队都没有了,科林斯紧急派去了300人帮他们抵御附近的蛮族。

狄摩西尼这一仗打得很漂亮,从此以后,斯巴达再难在西线发动大规模反攻了。雅典人在西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狄摩西尼还不满足。

他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场世纪决战即将打响。

这回,这位军事天才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呢?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决战派娄斯。

注:战场划分:

正面战场:双方直接对决。

      西线战场:争夺意大利航线,控制科林斯湾的出口。

     北部战场:争夺木材资源(可以用来造船),银矿资源,这里是雅典帝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马其顿和色雷斯。

      拜占庭战场:这里是雅典的粮食生命线,关系雅典的生死存亡。

      爱琴战场:雅典帝国大后方,斯巴达通过煽动起义使雅典帝国解体。

     西西里战场:重要的粮食来源,如果控制了这里,即便拜占庭战场失守雅典也不至灭亡。在这里雅典遏制叙拉古的发展,迫使叙拉古屈服于雅典,或至少无暇参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