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纪三十九(一)--吐蕃侵入长安 汉奸竟成向导  

 zqbxi 2019-08-30
  吐蕃人攻入到退出长安15天,是不是被唐军赶走的,还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忍受不了长安地区的酷热、疫病、氧醉?

据《旧唐书 本纪第十一》记载:“冬十月……高晖引吐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周至等县。”这一条记载提供了两条很重要的信息,一是吐蕃人进占长安、是汉奸高晖引狼入室造成的。二是指明了当时长安的气候是冬天、农历十月份。翻遍史书、那个时期的长安从未有过关于疫病的记载。氧醉是由于氧气过剩而导致头晕目眩,就像喝酒喝高了、走路东倒西歪的样子。但吐蕃人不是当天从青藏高原坐飞机飞打到长安的。

早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吐蕃人见有机可乘,便从青藏高原下来了,并占领了青海、陇右地区。吐蕃人进入长安是在广德元年(763),都已经八年了,怎么在中原其它地方都不会氧醉、到长安15天就氧醉了?

吐蕃人离开长安退至凤翔,被唐军打得大败继而又退至们以前占据的原、会、成、渭四个州,便不再走了、还想呆在这儿碰碰运气。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于是尽收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乾元(758)之后,吐蕃乘我间隙、日蹙边城……数年之后、凤翔之西、玢州之北尽蕃戎之境,淹没者数十州。”某些唐黑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吐蕃的军力如何如何强、又是如何如何把唐军打得死去活来。吐蕃人为什么非要等到安史之乱后、唐边镇空虚、方敢走出高原来抢占大唐数十个州县?这叫什么?这叫趁火打劫呀!

“吐蕃之初入寇也、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冬十月、土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降之,遂为之乡导、引吐蕃深入,过玢州、上始闻之。”这段史料清楚地表明:吐蕃人之所以能顺利地进入长安,无非是靠大唐那两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一个是宦官程元振、他把边将的告急文书压下、隐瞒、不上报朝廷。另一个是泾州刺史高晖、他直接开门投降、并充当吐蕃人的向导、引其入京。

国家在危难时刻、出现几个民族败类并不希奇,令人欣慰的是:有更多的爱国者似雨后春笋般的迸发而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我们敬爱的郭令公郭子仪。他可真是一位襟怀坦荡、以大局为重、意志坚定的将军!因平叛有功、反遭猜忌,早已交出兵权、闲居在家。此时接到皇帝诏书:“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以御之。”郭子仪一刻也不敢耽误、匆匆忙忙招募了二十余骑赶往咸阳。

他一路收集散兵及各勤王兵马,有得凤翔节度使高升近千士卒。闻京城失守、天子车驾去了陕州,郭子仪听从中书舍人王延昌之言,直奔商州与六军使张知节会合。前光禄卿殷仲卿、羽林将军长孙全绪、太子宾客第五琦等相继率兵来、投入郭子仪麾下。“行收兵、并五关防兵合四千人、军势稍振。”郭令公声泪俱下地激励将士们共雪国耻、收复长安。他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地感染了全场每一位士兵,这一幕、似乎又重现出唐军久违了的贞观豪情。

前方有传来一个好消息,鹿坊节度使白孝德也引兵赴难、直趋长安与郭子仪军形成对吐蕃军的合击之势。

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的表现还不错,他带领神策军赶到陕州护驾,给落难的天子李豫带来了一丝春天般的温暖。

吐蕃军究竟是因何从长安撤离的呢?从吐蕃人进入长安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惶惶不可终日、深怕唐军会突然间把他们给包了饺子。可以说在长安的这15天,他们从未睡过一次安稳觉。其实当时反攻长安的唐各路勤王兵马数量并不多,郭子仪仅4000余人、加上白孝德的数千人马也不到一万。所以知己知彼的郭令公并不急于攻城,他使出了一招疑兵之计:“昼则击鼓、广张旗帜,夜则多燃火以疑吐蕃。”又派殷仲卿率二百骑四处狂奔、扬起阵阵尘土——

吐蕃人受不了了问百姓,百姓们说:“郭令公自商州率大军收复长安来了,唐军不计其数、一眼望不到边。”吐蕃人听了面面相嘘、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走人。

程元振,皇帝念在他有“除李辅国之功”,没有砍他的脑袋,打发他回老家吃闲饭去了。高晖——闻吐蕃逃离长安,便带着三百余骑随从如丧家之犬朝潼关方向奔去,被潼关守将李日越所杀。

吐蕃军从长安败退到凤翔,节度使孙志直据城坚守,吐蕃军围城数日。适逢唐镇西节度使兼御史中丞马嶙率领一千精骑自河西而来,“嶙乃持满外向、突入城中,不解甲、背城出战。”。吐蕃兵血流于野、死数千计。他们心有余悸的说:“这位将军是来跟咱玩命的,还是避一避为好。”这一避就退回到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原、会、成、渭四州之地。

唐纪三十九(一)--吐蕃侵入长安  汉奸竟成向导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纪三十九(一)--吐蕃侵入长安  汉奸竟成向导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纪三十九(一)--吐蕃侵入长安  汉奸竟成向导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起昭阳单阏(癸卯)七月,尽旃蒙大荒落(乙巳)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广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羣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诸将讨史朝义者进官阶、加爵邑有差。册回纥可汗为颉咄登蜜施合俱录英义建功毗伽可汗,可敦为娑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左、右杀以下,皆加封赏。

    戊辰,杨绾上贡举条目:秀才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五道;国子监举人,令博士荐于祭酒,祭酒试通者升之于省,如乡贡法。明法,委刑部考试。或以为明经、进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以仆固玚为朔方行营节度使。

    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糗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这说明国防重要,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时无备,强军才能和平。

    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可汗乃怀恩壻,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及史朝义旣平,诏怀恩送可汗出塞,往来过太原,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怀恩将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玚将万人屯榆次,裨将李光逸等屯祁县,李怀光等屯晋州,张维岳等屯沁州。怀光,本勃海靺鞨也,姓茹,为朔方将,以功赐姓。中使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为言怀恩与回纥连谋,反状已露。奉仙还,过怀恩,怀恩与饮于母前,母数让奉仙曰:“汝与吾儿约为兄弟,今又亲云京,何两面也!”酒酣,怀恩起舞,奉仙赠以缠头彩。怀恩欲酬之,曰:“来日端午,当更乐饮一日。”奉仙固请行,怀恩匿其马,奉仙谓左右曰:“朝来责我,又匿我马,将杀我也。”夜,踰垣而走;怀恩惊,遽以其马追还之。八月,癸未,奉仙至长安,奏怀恩谋反;怀恩亦具奏其状,请诛云京、奉仙;上两无所问,优诏和解之。(皇帝掩耳盗铃,控制力越来越虚弱。这些军队将领和政治行政权力混在一起,很容易变成军阀造反

    怀恩自以兵兴以来,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谕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而为人构陷,愤怨殊深,上书自讼,以为:“臣昨奉诏送可汗归国,倾竭家赀,俾之上道。行至山北,云京、奉仙闭城不出祗迎,仍令潜行窃盗。回纥怨怒,亟欲纵兵,臣力为弥缝,方得出塞。云京、奉仙恐臣先有奏论,遂复妄称设备,与李抱玉共相组织。臣静而思之,其罪有六:昔同罗叛乱,臣为先帝扫清河曲,一也;臣男玢为同罗所虏,得间亡归,臣斩之以令众士,二也;臣有二女,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三也;臣与男玚不顾死亡,为国效命,四也;河北新附,节度使皆握强兵,臣抚绥以安反侧,五也;臣说谕回纥,使赴急难,天下旣平,送之归国,六也。臣旣负六罪,诚合万诛,惟当吞恨九泉,衔冤千古,复何诉哉!臣受恩至重,夙夜思奉天颜,但以来瑱受诛,朝廷不示其罪,诸道节度,谁不疑惧!近闻诏追数人,尽皆不至,实畏中官谗口,虚受陛下诛夷;岂惟羣臣不忠,正为回邪在侧。且臣前后所奏骆奉仙,词情非不摭实,陛下竟无处置,宠任弥深;皆由同模拟周,蒙蔽圣听。窃闻四方遣人奏事,陛下皆云与骠骑议之,曾不委宰相可否,或稽留数月不还,远近益加疑阻。如臣朔方将士,功效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乃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奖,反信谗嫉之词。子仪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诋毁,弓藏鸟尽,信匪虚言。陛下信其矫诬,何殊指鹿为马!傥不纳愚恳,且贵因循,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忠言利行,惟陛下图之。臣欲公然入朝,恐将士留沮。今托巡晋、绛,于彼迁延,乞陛下特遣一介至绛州问臣,臣卽与之同发。”(一个功勋卓绝的将领,满腹冤屈,又遭人构陷,朝夕不保,且朝廷无是非,态度暧昧,岂能不逼反。

    九月,壬戌,上遣裴遵庆诣怀恩谕旨,且察其去就。怀恩见遵庆,抱其足号泣诉冤。遵庆为言圣恩优厚,讽令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以为不可,曰:“公信其甘言,入则为来瑱,不复还矣!”明日,怀恩见遵庆,以惧死为辞,请令一子入朝,志诚又以为不可,遵庆乃还。御史大夫王翊使回纥还,怀恩先与可汗往来,恐翊泄其事,遂留之。

    吐蕃之初入寇也,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冬,十月,吐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降之,遂为之乡导,引吐蕃深入;过邠州,上始闻之。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师震骇。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以御之。

    子仪闲废日久,部曲离散,至是召募,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众,弥漫数十里,已自司竹园渡渭,循山而东。子仪使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入奏,请教兵,程元振遏之,竟不召见。癸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破吐蕃于盩厔之西。乙亥,吐蕃寇盩厔,月将复与力战,兵尽,为虏所擒。

    上方治兵,而吐蕃已度便桥,仓猝不知所为。丙子,出幸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郭子仪闻之,遽自咸阳归长安,比至,车驾已去。上纔出苑门,渡浐水,射生将王献忠拥四百骑叛还长安,胁丰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遇子仪于开远门内,子仪叱之,献忠下马,谓子仪曰:“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子仪未应。珙越次言曰:“公何不言!”子仪责让之,以兵援送行在。丁丑,车驾至华州,官吏奔散,无复供拟,扈从将士不免冻馁。会观军容使鱼朝恩将神策军自陕来迎,上乃幸朝恩营。丰王珙见上于潼关,上不之责,退至幕中,有不逊语;羣臣奏议诛之,乃赐死。

    戊寅,吐蕃入长安,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礼之孙承宏为帝,改元,置百官,以前翰林学士于可封等为相。吐蕃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长安中萧然一空。苗晋卿病卧家,遣人舆入,迫胁之,晋卿闭口不言,虏不敢杀。于是六军散者所在剽掠,士民避乱,皆入山谷。(不想吐蕃入过长安

    辛巳,上至陕,百官稍有至者。郭子仪引三十骑自御宿川循山而东,谓王延昌曰:“六军将士逃溃者多在商州,今速往收之,并发武关防兵,数日间,北出蓝田以向长安,吐蕃必遁。”过蓝田,遇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仪与延昌谋曰:“溃兵至商州,官吏必逃匿而人乱。”使延昌自直径入商州抚谕之。诸将方纵兵暴掠,闻子仪至,皆大喜听命。子仪恐吐蕃逼乘舆,留军七盘,三日乃行,比至商州,行收兵,并武关防兵合四千人,军势稍振。子仪乃泣谕将士以共雪国耻,取长安,皆感激受约束。子仪请太子宾客第五琦为粮料使,给军食。上赐子仪诏,恐吐蕃东出潼关,征子仪诣行在。子仪表称:“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若出兵蓝田,虏必不敢东向。”上许之。鄜延节度判官段秀实说节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难,孝德卽日大举,南趣京畿,与蒲、陕、商、华合势进击。(郭子仪二度救国,朝廷刻薄,急则取用,安则排挤

    吐蕃旣立广武王承宏,欲掠城中士、女、百工,整众归国。子仪使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将二百骑出蓝田观虏势,令第五琦摄京兆尹,与之偕行,又令宝应军使张知节将兵继之。全绪至韩公堆,昼则击鼓张旗帜,夜则多然火,以疑吐蕃。前光禄卿殷仲卿聚众近千人,保蓝田,与全绪相表里,帅二百余骑直渡浐水。吐蕃惧,百姓又绐之曰:“郭令公自商州将大军不知其数至矣!”虏以为然,稍稍引军去。全绪又使射生将王甫入城阴结少年数百,夜击鼓大呼于朱雀街,吐蕃惶骇,庚寅,悉众遁去。高晖闻之,帅麾下三百余骑东走,至潼关,守将李日越擒而杀之(高晖,唐军守将,汉奸。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九月,吐蕃向唐王朝发起大规模进攻。吐蕃军队长驱直入,迅速攻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唐朝守将高晖不仅放弃抵抗、举城而降,而且替吐蕃当向导,引领敌军深入关中。他带领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导致唐代宗东逃陕州。)。

    壬辰,诏以元载判元帅行军司马,以第五琦为京兆尹。癸巳,以郭子仪为西京留守。甲午,子仪发商州。己亥,以鱼朝恩部将皇甫温为陕州刺史,周智光为华州刺史。

    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程元振专权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狼狈出幸。上发诏征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中外咸切齿而莫敢发言。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为:“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劫宫闱,焚陵寝,武士无一人力战者,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羣臣在廷,无一人犯颜回虑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诸道兵,尽四十日,无只轮入关,此四方叛陛下也。内外离叛,陛下以今日之势为安邪,危邪?若以为危,岂得高枕,不为天下讨罪人乎!臣闻良医疗疾,当病饮药,药不当病,犹无益也。陛下视令日之病,何繇至此乎?必欲存宗庙社稷,独斩元振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隶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曰:"天下其许朕自新改过,宜卽募士西赴朝廷;若以朕恶不悛,则帝王大器,敢妨圣贤,其听天下所往。"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请阖门寸斩以谢陛下。”上以元振尝有保护功,十一月,辛丑,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柳伉斗胆说昏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