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益兴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鲜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 闻名于世的胡同、街巷,莫过于大栅栏了。 大栅栏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它的原名叫廊坊胡同四条,由这儿往北数,跟大栅栏平行的还有廊房胡同三条、二条和头条。这四条胡同原本都是买卖热闹的地界。
头条是著名的“劝业场”,像现在的超市模样。在列强欺辱之时,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期,爱国工商界在这里以实业救国,提倡国货为宗旨,出租摊位,召集大量摊贩经营各类国货,如日用百货、五金电器、陶瓷器皿、针织刺绣、裘皮和各种特殊工艺品。小吃、游艺应有尽有。
二条胡同不宽,近百家店铺,90%以上经营着各种珠宝玉器、古玩、首饰。家家门面都擦拭的透亮,装潢也富丽堂皇,有“玉器街”之称。 三条却是以加工珠宝玉器各类手工作坊为主。云集不少预期加工工匠,内中不乏高手。跟二条有自然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这四条,就是大栅栏。大栅栏只有270米长,9米宽,是条短胡同。这条胡同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就已经初具规模。以后再这里陆续开办了戏园子、商店。如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的中药店同仁堂;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的内联升鞋庄;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的步瀛斋鞋店;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张一元茶庄等等。大栅栏的右拐角,是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六必居酱菜园,而至今仍保持原样的瑞蚨祥绸缎店,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
在这不长的胡同里,先后建有庆乐园、三庆园、同乐园、庆和园、广德楼5家戏园子,加上以曲艺杂耍为主的大亨轩,大栅栏也可叫做娱乐城。
廊房四条胡同改叫大栅栏纯属无意。自明中期以来,为了加强皇苑的安全, 北京内外城当时在1000多条胡同内设置栅栏,有木制有铁制,并实行宵禁,有更夫敲木棒子打更。日久天长,百姓们便不再叫廊房四条,而改叫大栅栏。 编辑丨Nikky编辑整理 图文来源丨《北京胡同》、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