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判断是否属于气滞血瘀的8条标准!如何调理?黄元御此法有良效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9-08-31

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故曰:“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

放之于现代生活中,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气滞血瘀证的发生。这种体质的人群需要好好调理气血,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气滞血瘀体质呢?来听听中医名师的说法吧。

判断是否属于气滞血瘀的8条标准!如何调理?黄元御此法有良效

气滞血淤证

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淤证,是由于气滞不行(包括机能障碍或机能减退),导致血液运行阻滞或障碍所出现的血液疲滞证候。

病因

气滞血淤证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部气滞血淤证。

气滞血瘀体质自检

判断是否属于气滞血瘀的8条标准!如何调理?黄元御此法有良效

1、觉得说话有气无力或中气不足,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2、脸色苍白或比较黯淡。

3、经常性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气。

4、出现胁肋刺痛、黄疸、纳差、腹胀等症状。

5、肢体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足逆冷或发热。

6、女性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而不畅,逐渐增多,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感减少或消失,伴有经前胸肋胀痛。

7、男性少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质紫或有瘀点。

8、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细。

对照以上的症状表现,自检下你是否有气滞血瘀证呢?如已经患有气滞血瘀证的市民,来听听中医名师的调理之法吧。

判断是否属于气滞血瘀的8条标准!如何调理?黄元御此法有良效

调理方法

今天要说的是如何去调理血瘀,一般提到瘀血,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传世名方血府逐瘀汤。但是我们要说的却不是它。

今天要说的是,黄元御创制了破瘀汤,这个方子的组成,主要原理在于桂枝疏肝解郁;干姜温脾肾之阳气;丹皮上清乙木之火;茯苓、甘草泻湿培土;丹参、桃仁活血化瘀;何首乌润风降燥。

黄氏认为,瘀血主要的形成是肝血的升降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并指出,肝血“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也就是说肝血虚或者肝气下陷,就会导致瘀血。当然,溯根究源,肝血虚弱或下陷的主要源头在于“坎阳虚亏”,坎阳虚亏会导致“不能生发乙木”,乙木得不到生发,就会出现“温气衰损”,这样就会导致“木陷而血瘀”。

对于瘀血证的主要症状,黄氏认为,“久而失其华鲜,是以红变而紫,紫变而黑”,“肌肤枯槁,目眦青黑”。从另一个角度,除了肝血虚弱或下陷,还有肝血不升的问题,肝血下陷的问题本源在于“ 坎阳虚亏”,那么肝血不升呢?源头又是什么?黄氏认为,根源在于脾,“脾土滞陷,生气遏抑”,导致“肝无上达之路”,于是出现血瘀。

因而,黄氏认为,瘀血证的调理原则是,“其下宜温,而上宜清”,因为“温则木生,清则火长”。

假如这个时候肝木抑郁而变化为热,在调理原则上就不采用温法,而是采用清法,但脾与肾两个脏腑的用药原则,则依然是温燥。

如果考究脾陷的缘由,大多是因为土湿,而土湿的缘由,基本上是水寒,如果肾寒而脾湿,就会导致“中气不运”,“太阴不升”,这个病理机制基本上就是“水土湿寒,中气堙郁,君相失根,半生上热”,这种情况可不要误以为是阴虚的表现,而误用“滋湿生寒”的药,否则会出现追悔莫及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