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本文是小经方治病的医案,共13例,读来是种享受。 经典小方验案举隅 临证处方时,经常会有患者质疑:“李大夫,我从头到脚都是不舒服的症状,您就这几味药就能治我的病?”尤其是一些危重病人,更是满怀质疑:怎么这么严重的病几味药就打发了?是不是没得治了?有的还会问问为什么,有的干脆药一扔直接换医生了!(很无奈,药效跟药味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啊!)其实,治病只要辨证精准,药虽了了,亦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之功! 下面整理出我临床中部分经典小方医案,以飨诸君! 1.小儿痢疾 雷某,4岁,主诉腹泻一周余,患儿一周前因双目红赤,在他医处服清热泻火药后出现腹泻,大便泻下白色粘液中夹杂数枚如算盘珠般硬便,日4-5次,伴咳嗽,干呕,面色暗,小便可,舌质红淡,苔白厚腻,脉缓滑。 患儿素体虚寒,妄用寒凉,以致脾胃阳气受损,浊阴下迫而致腹泻。《伤寒论》曰:“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处方吴茱萸汤: 吴茱萸8g(洗),党参9g,生姜15g,大枣3个切为引。 上方服两剂,腹泻消失,病告痊愈! 2.不安腿综合征 邵某,男,46岁,近一月来,双下肢沉困如灌铅,夜间尤甚,常觉双腿无处安放,难以入眠,伴视物昏蒙,气短乏力,面色黄暗,形体瘦削,纳食可,大便调。舌质红淡,苔白腻,脉细涩。湿性重浊,趋下则双腿困重,更兼夜间阳微阴盛,故觉双腿无处安放,难以入眠,乃立健脾化湿大法,予苓桂术甘汤: 桂枝15g,茯苓20g,生白术15g,炙甘草10g。 上方服七剂,下肢困重已不明显,夜间正常睡眠,乏力气短均改善,守方续服七剂,诸症皆愈! 3.手麻 王某,女,42岁,近两个月以来常感上臂麻木,从臂至手时如放电,指尖麻木,面色㿠白,喜汗出,纳可,二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涩。处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30g,桂枝20g,生白芍20g,生姜15g,大枣3个(切)为引。 上方服药两周,诸症痊愈! 4.肾结石 吕某,男,35岁,发现右肾结石一周余,结石4×7mm,右少腹剧烈疼痛,输液仍不能缓解,饮水多,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淡有齿痕,苔白,脉弦。桂本《伤寒论》论曰:“肾脏结,少腹硬,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细思此证与本条条文病机相投,症状相符,故疏方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温阳利湿,缓急止痛: 桂枝15g,茯苓20g,炒枳实15g,生白芍20g,炙甘草10g。 上方服一剂,次日晨起结石从小便排出! 5.痤疮 秦某,女,36岁,面部痤疮一月余,他医以甘草泻心汤予之,痤疮未见好转,反增牙痛,邀余诊治。思患处虽红肿热痛,但面色暗黄,手脚冰凉,脉象沉细,口不思饮,本为寒证。故处方薏苡附子败酱散: 生薏仁30g,黑附片15g,败酱草2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患者服后牙痛消失,痤疮明显好转,已不疼痛,照方续服四剂,诸症消失! 6.小儿肺炎 4岁患儿,咳嗽3天,日渐加剧,夜间咳嗽频繁,时有喘息,张口抬肩,西医检查为肺炎。刻诊见:咳嗽频繁,时有痰声,流涕,口唇红,夜间汗出多,纳可,大便干,每天两次,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初因惧有汗出,不敢发散,以柴桂汤加杏仁厚朴疏散风热,不效。风寒束表,肺气不得宣发,故而咳嗽喘息,张口抬肩,内有郁热,所以口唇红,大便干。予麻杏石甘汤: 生麻黄6g,生石膏18g,炒杏仁9g,炙甘草6g。 患儿服药三剂,咳嗽消失,病告痊愈。 7.手麻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臂挛痛,举物困难,一碗水即难以端住,手腕转动时手臂筋脉则响,声如拽锯。患者因此恐惧万分,恐为不治之症。 刻诊见:面色精神佳,体态偏胖,手臂红肿,稍转动则响,纳可,二便可,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脉涩。问及患者无明显外伤史,然手臂红肿,许是劳动时磕碰而不自知,故嘱其不必紧张,先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疗效。 《伤寒论》第29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可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尤其是筋脉痉挛性疼痛,且仲景在《伤寒论》多处条文中提到“腹痛者,加芍药。”本案患者手臂挛痛作响,正与本方证相符。故处方: 生白芍30g,赤芍15g,炙甘草15g。 针刺:患侧合谷、外关。 患者服药七剂手臂筋脉已不响,红肿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可提重物,唯手腕转动时疼痛,效不更方。原方续服5剂,后路遇该患者,追访已完全康复,正常从事体力劳动。 8.腰痛 袁某,男,35岁,腰痛月余,稍弯腰或久坐即觉腰痛,时觉腰酸,眠差,盗汗,纳可,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涩。《金匮要略》有云:“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患者正值壮年,却脉象细涩,加之夜间盗汗,形体瘦弱,故诊为虚劳,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15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生龙牡各30g,生姜6片,大枣3个(切)为引。 患者服药后腰痛明显好转,以此方加减,服药一月,腰痛未再出现! 9.小儿积滞 患儿四岁,平素纳少,不欲饮食,每次吃饭都要追赶着喂,面黑体瘦,发枯焦黄,大便干难解,每次三到四天一行,小便可。此证当为小儿疳积,但患儿保和丸、王氏保赤丸、小儿化积口服液从未间断,病情未有丝毫改变。细问患儿除以上症状外,平素手脚凉,怕冷,顿悟此为阳虚有积,当以温阳攻下,处方大黄附子细辛汤: 生大黄5g,黑附片9g,细辛3g。 患儿服药三剂后主动开口吃饭,纳佳,父母连连称奇,声称从未喊过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岂知患儿阳气较弱,只知消导,不扶阳气,脾胃怎能强壮? 10.头晕 患女,75岁,头晕一月余,纳差,心下痞满,手脚凉,大便急迫,一天一次,时有遗尿,面色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涩。下焦阳虚,故二便不固,水湿不化则舌苔白腻,上泛故而出现头晕。此阳虚水泛之证,予方真武汤: 黑附片12g,生白芍15g,茯苓20g,生白术15g,生姜8片。 上方服用半月,诸症消失! 11.口糜 李男,70岁,口腔溃疡2天,口腔内疼痛,影响进食,鼻内亦红肿溃烂,纳可,大便干,1次/天,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患者虽年事已高,但声如洪钟,面色红润,精神佳,加之脉象弦滑,辨为火热内盛,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生大黄12g,黄连6g,黄芩6g。 三剂,开水泡服。后患者告余,此药不仅服用方便,且效果明显,三剂药服完,口鼻溃烂已痊愈! 12.腹胀 一日在门诊值班,遇一中年妇女,诉其母亲腹胀,不能进食,稍食则吐,住院输液后仍不能缓解,问我能否开些消食药,详细询问得知其母平素胃寒,因食冰镇西瓜后出现腹泻,之后开始不欲饮食,日渐消瘦,后以致卧病在床,身覆厚被仍觉身冷,脾胃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此时只需温阳健脾! 予之桂枝人参汤3剂,三日后带其母来诊,诉已能食软饭,短暂下床活动,后以此方续服十余剂,诸症消失! 13.乳腺增生 张女,38岁,乳房疼痛月余,乳腺增生,纳可,平素怕冷,见凉气则流涕,二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紧。查其所服中药大多为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品。岂知寒气郁闭,气机不畅,亦可出现乳腺疼痛。《金匮要略》有言:“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而疏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患者服药一周,疼痛已不明显,见凉气则流涕亦消失! 坐诊之初,开方之后总有不自信感,觉得药味如此之少,病能好吗? 常常控制不住想多加几味药,如今临证几年,坚信药方治病不是药味越多越好,经方就像一个阵法,不可随意加减,否则就会破坏他的整体性。 就像打仗,一支精锐的特种兵部队多了许多普通战士,战斗力不会加强,反而会减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