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浅谈内审职责和工作内容

 fjlyljc 2019-08-31

 提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注业内 心无旁骛

慢慢”网友提出要求:想了解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平时开展业务有何方式。我只有班门弄斧,成人之美,根据工作经验简单解读和介绍:

内部审计,简称内审,是审计体系的分支,也是单位内控管理的组成部分。建立内审机制是强化内部管理,防范违规风险的需要,但既然是内审,似乎既做裁判又当运动员,有时领导不待见,也确实无法独立、客观履职。

何况大多机关所属事业单位都是规模小、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不具备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配置专门人员显的条件。所以一般也只在预算数额大、所属单位多、经营规模大等一级单位、条管单位或较大的事业单位才会配置,执行例行性或专项性审计。

审计人员需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审计流程和财经法规,很多单位也生产不出这样的人才,象基建工程审计,一般人还真做不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大多是由主管部门会计人员或抽调人员交叉内审,你想想有时他们连自己的账都做不好,其审计质量可想而知。如引入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内审,又恐经费短缺、信息外泄。所以我认为,内审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查自纠的工具,要它发挥药力,尚须观察。现在来看内审是好比一把汽枪,专打泡泡。

新入行的内审人员,自是要熟悉会计制度、财经法规、审计准则,掌握会计方法、原理、审批流程、处理依据,更要时间的打磨和积累,工作时应注意策略和技巧,并按《中国内部审核准则》开展工作,使内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其次,内审人员并不具备生杀予夺权,更多地是发现问题,按程序上报,督促整改,强化内部控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规避外部审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内容摘自于网络,基本能满足问题的需求:

内审主要职责和内容

1、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经济行为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价; 

2、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概预算(竣工决算)执行情况及效益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价;


3、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执行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情况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价;


4、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价;


5、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经营管理、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价;


6、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确认和评价;


7、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8、开展有关专项审计调查;


9、检查和指导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10、办理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以及上级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交办的有关审计事项;


11、与外部审计协调,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12、负责向本级审计机关上报年度审计计划及执行情况报告;


1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内部审计程序

内审流程其实与审计、财政检查没什么区别,同样也要执行《审计法》,各省都发布过内部审计规定或办法,明确职责、内容、流程、处理等内容,具体可以去翻翻,不过想来太枯燥,也是看不进去。

内审实行项目计划管理,年度审计计划报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批准后实施,而后组成审计小组进行实施。

实施项目审计时,其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程序规范依照有关内部审计准则执行,并做出内审报告,出具初步内审结论。

 被审单位如无反馈意见,应当出具正式内审报告,报经批准后,下发给被审单位执行、落实审计报告有关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整改工作,并向内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如对审计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提出申诉,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应当及时答复。 

必要时可以开展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 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措施及效果,并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提交后续审计结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