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4、只要固守人道的“上德”何须礼仪?——聊《道德经》 《道德经》在提出了“上德”“下德”的思想后,进一步论述了在执行中的表现。“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下德无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上义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上德”是顺应人性善自然而然的表现,而无需人为的作为;“下德”同样是顺应人性善的表现,而是需要人为的被迫制定、遵循的作为。所以,“上仁”要求人:为人“仁”,而无需有意作为;“上义”要求人:处事“义”,而必须有所表现;“上礼” 是强迫人:必须遵守的规范,而却没有得到人应有的响应,则需要抡起胳膊而强迫人们遵守。此处,讲的“上仁”就是指为人本性善的“上德”,因此无需有意作为;“上义”则是指人性善在与人交往处事中的表现,因此需要表现出来;那么,“上礼”则是指“上仁”“上义”所表现出来的规范,也就是“下德”,因此需要强迫人们遵守。 因此,“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遵循“德”的要求;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为人“仁”的要求,失去了“仁”而后才有处事“义”的要求,失去了义而后才有强迫遵守礼的要求。因为,人们遵“道”而行,自然就有了“德”;有“德”自然为人就“仁”;有了“仁”处事自然是“义”的;有了“义”何还需“礼”?! 也就是说:只要固守人道的“上德”何须礼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