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扫敌顽——1941年杨家套和十棵树之战 1941年6月初,在我军夏季反扫荡期间发生在杨家套和十棵树的突围战斗是冀东八路军主力部队成立以来遭遇的最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一场恶战,甚至可以说是事关冀东抗战生死存亡的一战! 1941年5月下旬,日军华北方面军按照其《1941年度肃正作战计划》,秘密集结了第27师团、独立混成第15旅、关东军5个独立步兵大队共3万余人,连同伪军3万余人,总兵力共6万余人,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日军此次行动经过了精心策划,一方面在冀东周边布下了重兵,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途径散播虚假情报,制造日军兵力空虚、已无力扫荡的战略假象。由于我军当时的情报工作还很薄弱,因此没能及时察觉敌人的战略阴谋。原本李运昌司令率13团一部,李楚离、包森率13团大部,陈群率12团,三路人马在不同地域分散执行任务。而此时,却意外地不约而同集结于蓟县南部和玉田一带,并最终被日军压缩在玉田南部、丰润西部、宁河北部的一条狭长水网地带。 这绝对是冀东抗战史上最最凶险的一刻! 李运昌及冀东八路军第12、13团全部主力部队,冀东抗战的全部家底,此时已完全陷入了6万敌军精心布设的铁桶合围之中! 大量敌军还在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向我军扑来,要想绝处逢生,几乎已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冀东八路军前途之危机四伏、惊心动魄,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1日,第13团在玉田县杨家套、杨家板桥与日伪军千余人激战终日。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当夜第13团向蓟县南部地区转移。(摘自《冀东子弟兵》235页) 2日,冀东军分区领导机关率第13团在蓟县十棵树、六道街、大小扈家庄一带与日伪军3000余人激战一日。毙伤日军300余人。第13团在弹尽人乏,难以再战的困境下,除第1营由李运昌司令员率领向北突围外,团直和第2、3营被迫分散插枪潜伏,致使武器受到很大损失。(摘自《冀东子弟兵》235页) 但奇迹还是发生了!李运昌率13团1营向北出击,连续突破敌人多道封锁线,摆脱了2000多日军的围追堵截,最终胜利突围。他们硬是从敌人千军万马的铁桶阵中撕开一道口子,杀出一条血路。 这就是所向披靡、神出鬼没的冀东八路军!这就是冀东父老口中传奇的“李云长”!这就是日军战略地图上那个谜一样的“李云长”! 然而,突围的代价是沉重的。此战除李运昌司令员带第13团第1营成功突围损失较小外,李楚离、包森所率第2、3营则因弹尽粮绝,难以再战,不得不采取了化整为零、分散潜伏的办法,导致部队减员严重,损失了大量武器,这是第13团建团以来遭受的首次重大的损失。 第12团的损失更加惨重。他们在突围中连续遭到敌军重兵围堵,先后爆发多次恶战,虽歼敌数百,但自身损失巨大。首先在孟四庄,12团团长陈群不幸被炮弹击中,英勇捐躯。其后在于辛庄之战中,牺牲139人。大韩庄之战,12团1营营长杨作霖以下230人壮烈牺牲。这同样是第12团建团以来遭受的最严重挫折。 正是:丹心碧血冀东魂,英灵不灭万古存! 此次夏季反扫荡作战的损失巨大,教训惨痛。冀东党委在8月1日召开的遵化大张屯会议上进行了深刻反省,一致认为:战略情报缺失、战场空间狭小、主观麻痹大意,是此次反扫荡失利的主要原因。会议总结了不足,端正了思想,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同时决定开辟长城以北的热南地区,由此拉开了热南战役的序幕。 痛快淋漓降伪寇——1941年打治安军战役 1941年12月15日至1942年2月5日,冀东军分区发动的打治安军战役是冀东八路军创建以来实施的第一次战役行动,取得了空前伟大的胜利。它彻底扭转了我军夏季反扫荡失利后的被动局面,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打击了伪治安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冀东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士气,具有深远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1941年日军夏季大扫荡后,我军主力避敌锋芒,转入热南开辟新区。日军自以为扫荡大功告成,冀东八路军已不足为患,于是开始加紧推行“以华制华”策略,妄图利用华北的伪治安军来维持局面。到年底,冀东共进驻了伪治安军7个集团,合计21个团,总兵力3万余人。随着伪治安军的大量进入,冀东基本区内的抗战形势日趋恶化,基层组织纷纷告急。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彻底打乱日军的战略部署,打击伪治安军的嚣张气焰,支持基本区人民的抗战斗争,冀东军分区决定发动一次打治安军战役。 然而,由于受到夏季反扫荡作战失利的影响,部分指战员对于是否应该进行此次大兵团作战充满了疑虑和畏难情绪。在遵化驸马寨军事会议上,反对的意见相当强大,双方争论不休。关键时刻,李运昌审时度势,力排众议,为大家分析指出了敌人的诸多弱点和我军的优势,最终坚定了全军取得战役胜利的决心。为了鼓舞部队士气,李运昌司令员决定亲自指挥打治安军战役的第一仗,四十里铺战斗! (1941年12月)15日,打治安军战役开始。四十里铺首战告捷。李运昌、包森、曾克林率第12团两个营和第13团4个连及曹致福游击总队(迁遵兴基干队),在遵化县大柳树至四十里铺一线,伏击由迁安县三屯营向遵化县城移防的治安军第三集团第6团,歼灭该团1个多营,毙伤俘伪军450余人,缴机枪5挺、步枪350余支、弹药2.5万发及150辆大车辎重。此战揭开了打治安军战役的序幕。(摘自《冀东子弟兵》241页) 首战告捷后,八路军兵分两路,李运昌、曾克林率12团,包森率13团分别行动,各自寻找新的战机。1942年1月,李运昌率12团又分别取得了莫家屯、杨店子两场战斗的重大胜利。 (1942年1月)6日,第十二团在遵化莫家屯、西旧寨一线全歼治安军第五团第二营。毙日教官,俘伪营长以下250余人,缴重机枪1挺、轻机枪9挺、迫击炮1门、步枪200余支。(摘自《冀东子弟兵》242页) (1942年1月)20日,李运昌司令员和第十二团团长曾克林指挥第十二团第一、二营及第八总队,强攻迁安县杨店子治安军第二十团据点,激战17小时,击退沙河驿、迁安城伪军3次增援。毙伤俘伪官兵800余人,给该团以歼灭性打击。第十二团官兵亦伤亡百余。缴机枪5挺、步枪200余支。二三日后,治安军该团放弃杨店子据点,千余人的大团只残留300余人逃奔迁安县城。(摘自《冀东子弟兵》243页) 杨店子之战声威浩大,使得冀东八路军威震滦河东西两岸,为后来开辟滦东、路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我军另一路,包森所率13团也先后取得了东双城之战、亮子河之战、果河沿之战等重大胜利,获得了晋察冀军区的通报表扬。可以说,在果河沿、杨店子两场大战之后,治安军就彻底溃不成军,斗志全无了。 打治安军战役持续了50多天,我军作战20余次,歼灭伪治安军4个多团,击溃两个团,击毙日军中佐以下526人,击毙伪军551人,俘伪军2189人,经瓦解而逃亡、反正者2000余人,两个伪团长因战败失职被伪政府枪毙。此外,缴获火炮8门、轻重机枪68挺、长短枪2000余支、掷弹筒25个、弹药24.7万发,电台、步话机6部及其它大批军用品。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此次战役收获之丰硕超乎想象,以至于后来的战史研究者都将李运昌将军领导发动的这次打治安军战役视为军事奇迹。难怪后来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初到冀东时,会对冀东八路军的装备印象如此深刻。他问李司令冀东八路军怎么这么“富”,李运昌笑着告诉他说:“我们是打治安军发的家!” 来源:《黄埔》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