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董仲舒、程朱等儒学大家会歪曲孔子的儒学本义?

 梧桐树边羽 2019-08-31

首先咱们得出结论,然后再思考为什么。

结论就是后世的儒学和先秦孔孟之学已经相去甚远。

我们现在能了解孔子的儒学本义吗?通过很多方式,我们都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先秦儒家的主旨是什么?经国济世。孔子的施政逻辑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孔子施政逻辑的起点。修身的标准是什么?“仁”。

那么我们稍微动下脑筋就会知道:两千年后的我们,面临着古籍散佚,句法不通,文字变形,读音离乱的情况下,还能搞懂孔子,当时的董仲舒会不理解孔子的意思?程朱理学的大家文言文功力未必比我们还差?答案显而易见。

他们都懂孔子,也都懂儒家。但是一种思想,一种主义,一种学派要生存下来,不是光靠坚持自身理论就够了的。世事都在变化,理论需要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可到最后传下来的也只有“道,儒,法”三家了吧?思想和人一样,适者生存,那么,在适应新时期的变化中,孔子的本义固然是重要的,如何改变以求生存发展才是更重要的。

其实,就儒家学派来说,他们真是做得不错,要不然何以一统中华官场二千年,一直到如今还在复兴?

这种发展变化,你要称其为“歪曲”——也可以。

但是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属于比较朴素的儒家学说,我们称其为“先秦儒家”。可是你看,孟子的“义”不也是对孔子学说的“歪曲”?

而暴秦灭亡后,焚书坑儒造成的各种思想损失,以及暴秦法家失败对汉朝的警示,西汉从建立到文景之治一直都是流行“黄老之道”作为统治阶层指导思想。儒学慢慢复兴,急需要扩大生存空间,正好汉武帝需要对抗喜欢“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并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和刘彻那是一拍即合,他引入道家思维,法家手段搞出来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这套理论深得汉武帝之心,儒家迅速成为国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学派从此广大。

到了这个时期,儒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一个融入了法家道家的新儒家。孔子是表象,老子是潜意识,韩非子才是政治手段。新儒家就成为了一种比较完整的意识形态,并且成为了两千年来官场的传统。而由于引入了道家的思想,在哲学思想范畴里,儒家不再是世俗政治学,开始了修身修心的哲学化和神化历程。所以汉儒,我们又称之为“经学”。

而程朱理学的变化也不过是因为唐至五代,兵马天下,谶纬学被禁止,儒学已经衰微,不得不进行改革,更多的引入道家,甚至佛教的思维,把务实的儒学变得相对务虚。我们称之为“理学”。

后来还有陆王心学。你要说是儒家吧,对,都是儒家。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和先秦孔孟的儒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这是时代变化的需要,是历史挡不住的洪流。

当然,你硬要说是他们对儒学的“歪曲”——也对。

不歪曲,就没人信了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