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近艺术,西文近科学

 Lesley_cc 2019-08-31

柳影入池鱼上树

槐荫挡道马登枝

 

这是一副汉语对联,相信西方任何一门语言都无法把其中的“对仗美、意境美和韵律美”翻译出来。

 

再看这九道速算题:

15   x     15   =             225

25   x     25   =             625

35   x     35   =            1225

45   x     45   =            2025

55   x     55   =            3025

65   x     65   =            4225

75   x     75   =            5625

85   x     85   =            7225

95   x     95   =            9025

 

15x1525x25 一直到 95x95 的速算规律是:结果的最后两位数是 25,而 25 前边的百位(和千位)数字是乘数的十位数乘以十位数加一。

例如:

15   x     15             1x2   = 2….25

25   x     25             2x3   = 6….25

35   x     35             3x4   =12…25

45   x     45             4x5   =20…25

55   x     55             5x6   =30…25

65   x     65             6x7   =42…25

75   x     75             7x8   =56…25

85   x     85             8x9   =72…25

95   x     95             9x10 =90…25


这个速算的模式用汉语表达实在不容易,如果不举例说明,一次甚至两次都说不明白,但是,用西方语言,一个公式就彻底清楚了:

 

10x+5)(10x+5=100 xx+1+25

 

不过就是西文的一个字母,通过这个字母就把这件事说明白了。由此,中文和西文的区别就可见一斑。虽然都是语言,都能表情达意,但其功能性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说汉语的人与说西文的人在思维上存在差异性吗?事实证明是肯定的。比如,面对浮力问题,中国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曹冲称象,而西方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浮力定律。

 



差异必然导致各有所长,汉语和西文各有什么长处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好像至今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也许可以这么说,汉语在艺术化地描摹世界方面是绝论的,西文在科学化地解析世界方面是卓越的。就语言的使用者而言,中国人更具艺术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精神。

 

这里我们先说汉语和中国人: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被中国人无以复加地艺术化了,发展出了独到的语言之美。从字形方面有书法之美,从字音方面有歌赋之美,把字音美和意境美结合得最好的则是诗词之美。

 

中国文字的艺术化有着久远的传承和深厚的基础,就书法而言,从秦汉到明清再到现代,都有众多名家名篇,而许多传世名作更是脍炙人口、价值连城。就群众基础而言,当代还有相当多的中国人能写得一手好字,而懂行的欣赏者则浩如烟海、不计其数。这就是中国人有古韵、有文化的一面。

 

诗词方面更是中国人的长项。每个人,甚至小孩子都能背诵几首诗词,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当代还有相当多的人随手就能写上一首,虽然风格和韵质千差万别,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艺术气质。中国古诗把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都写遍、写绝了,从思乡咏物,到念国怀古,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绝妙刻画。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汉语的诗词还把许多大山大河,名楼名院诗情化、典故化了,让中华大地无不与诗韵相联。登上黄鹤楼,不管你记起的是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还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为中国人,你的胸中总会荡起怀古诗情。登泰山的时候,一路山壁上七万多处的历代书法石刻更是让人置身于文字美的气韵当中。踏临一寺一岛,虽不知名,也常常能有一、两幅绝妙的对联让人驻足良久。中国的文字不光是语言载体,还是登峰造极的艺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时时都能沉浸在文字的声、意、形的艺术享受之中。


宋徽宗(瘦金体)墨宝,“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中国有着这么绝妙的文字文化,但却无法用西方的文字翻译、表达出来。这恰恰印证了心理语言学上的萨匹尔-沃尔夫假说,特定的文化只有通过特定的语言才能得以表达。

 

如果我们接受这种假说的话,我们就会承认任何语言都有其局限性,汉语也不例外。比方说,汉语的计数字很难表达自然科学的公式,不管是一、二、三、四,还是甲、乙、丙、丁,或者是子、丑、寅、卯,都没有西文的 ABC好用。例如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用中文就很难表达。而公式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是极为重要的。由此可见,在自然科学的表达方面,汉语没有突出优势。

 

汉语的文字源自于象形文字,其字形来源于自然之象,比如山、水、日、月。以形会意应该是中国人的一大思维基础,比如,汉语中比较喜欢用图像说明或比喻事物,例如,形容事理相悖(Contradiction)叫自相矛盾;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别人(Feed on fancies)叫做“画饼充饥”;形容关系融洽(Perfect harmony)叫做“水乳交融”;比喻事物崩溃(Disintegration)叫做“土崩瓦解”……


这种利用具体事物说明、比喻抽象概念的方法虽然直观,但是不容易揭示抽象概念的本质,也容易让思维停留在具体事物上。所以,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往往在物,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物的发明,而自然科学的定理、定律大都出自于西方。

 

汉语和西文以及其它语言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有其形成的因缘和发展的历程,虽有不同,但无高低上下之分。然而,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点是,学习不同的学科,使用不同的语言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我曾经有一个德国朋友,是一个中国迷,一直潜心学习中医,还喜欢中国武术。我建议他一定要学好汉语,并努力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特别要了解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因为道家讲阴阳、讲五行、讲相生相克;儒家讲中庸、讲尊卑、讲君臣佐使。中医的很多医理都来自于道、儒两大哲学思想,对此理解越深,越有助于学习中医。

 

同样,对于有志于学好理工科的中国学生来讲,至少熟练掌握一门西方语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语言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对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