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善于交际,性格内向 是错吗?到底是谁错了?

 雅博学苑 2019-08-31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有个难带的娃。

有的家长烦恼,因为孩子太闹腾,而有的家长,确实因为孩子太安静。

安静,离群,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如果不是十分亲近的人,就会保持一定距离。

这种孩子,就是我们说的内向型性格。

很多家长因此而烦恼,觉得孩子不能融入社会,不能像外向的孩子那样展现自己,对以后的生活、学习会有很大阻碍。

但是,这真的需要烦恼吗?

是否需要为孩子内向而担心,要看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1)天生的内向性格

(2)由于自我意识十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

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内心慌张,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

(3)家庭背景和封建的社会观念往往是造成后天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

内向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扼杀,让孩子失去了这个时期应有的天真、活泼,造成以后成长为一个精神不完全的人。

曾有一位内向者这样描述他的童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

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内向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4)与经历有关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很显然,后两者尤其是第三种,是受到伤害而造成的内向,甚至有些已经存在阴影和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家人和朋友帮其回归“正轨”。

而天生的内向,则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束缚,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优势。

在感知上,内向型观察较为被动,但更为细致;能够分析;感受精确性较高;带有解释性;情绪反应较隐蔽

在想象力上,想象具有深度;想象内容多为浪漫的,忧郁的

在思维上,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比较集中;具有方向性

在记忆上,长期记忆占优势;记忆具有连续性

在处事方式上, 内向型分析力较强;做事效率也比较高

外向的人能够在聚会上频繁切换话题左右逢源,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内向的人却总是欲言又止。

其实这是因为外向的人习惯在说的时候思考,而内向的人必须思考好后再说,仅此而已。内向的人做任何事会经过深思熟虑而外向的人则是做了再说,而所谓内向的优势也正是在于其慢的一面。能够把事情考虑清楚、考虑周全,所谓三思而后行。

内向的人更能够抵御诱惑、耐住寂寞、而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内心的思索,而过多的社交会使其丧失精力。 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伟人,艺术家,创业者都因为发展了很好的内向能力而让自己能在浮躁的社会里沉静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意,最终获得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