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九色鹿是通体白色 那么 为啥叫“九色鹿”呢?
那是一个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一点也不普通的夜晚……北魏和鄯善在敦煌打的不可开交。 北魏想要打通丝绸之路,继续发展国际市场。而丝绸之路现在被鄯善占山为王,谁都不让过。这个鄯善还有另一个更有知名度的名字——楼兰。
两国就在楼兰的边境打来打去,互不相让。 这个可怜的边境,就是敦煌。 敦煌到底是什么概念? 两国边境城市、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拥有广阔的市场、再加上那时莫高窟这项世纪量级的超大工程已经发展一百多年了,这个偏远大漠中的城市,身上的光环简直能把人的眼睛闪瞎。这么牛X的城市,也难怪两国相争都想得到了。
《魏书·列传第九十·西域》
本生,其实是佛经《本生经》的简称。看起来很玄乎,其实内容很好理解,相当于是古印度的《伊索寓言》。
佛陀的前生故事,被叫做本生;佛陀弟子的前世故事,被叫做本事。(所以“本事”这个词的原意难道是这样的吗!!?是小编没本事,太孤陋寡闻了……)
一只精致的、博爱的鹿王,救了一个落水的猎人。猎人非常感激,发誓肯定保密,绝对不会泄露鹿王的存在!如有违背,浑身长疮不得好死!这个开局,就让人忍不住屏了一口气,恨不得冲进壁画里揪着鹿王的耳朵让他清醒一点:你救的说不定是个见利忘义的大反派啊同志!恰巧这时国王放榜说,谁要是能弄到王后梦见的那只九色鹿,就能加官晋爵,数钱数到手抽筋。 猎人听到这些话,立马顶不住了,誓言哪有真金白银来的实在啊!于是以光一般的速度揭了皇榜,冲进皇宫,请愿带队去抓鹿王。利用鹿王的怜悯和爱,再次用溺水这件事把鹿王骗出来。 而鹿王看到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异常愤怒,直接在国王面前控告了这个反派的无耻行径,国王也愤怒了,下令全国上下都不准再捕杀九色鹿。反派当场翻车,得到了属于他的“浑身长疮不得好死”的结局,王后也因为没有得到九色鹿而心碎而死。▲ 莫高窟 第257窟 鹿王,说的就是壁画正中那只白色的九色鹿。白色的身体上,用石绿、赭石点彩,表示这头鹿不是白色的。所以九色鹿本鹿其实长的有点抽象,很像一头白色的鹿长满了麻子…… 可以肯定的是,主色是白色的鹿绝对不是后勤没有保证颜料的供应!故事的主角,颜色一定要与众不同呀。不用白色,怎么才能在朴素的背景中脱颖而出,怎么体现鹿王高贵的身份和倔强的精神? 高贵的鹿王不但要白,要做整幅壁画最“亮”的仔,更要牢牢占据C位,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示鹿王的地位,以及他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宝贵精神。 画面正中的鹿王,是正在向国王控诉小人的情节。而这一个画面是整个故事最解气的部分:坏人没得逞,国王也亲自下场展示了什么叫惩恶扬善。 画面中,九色鹿洁白的身体,与国王的坐骑黑马,形成了迥然相异的对比,画面构图,也是尽力突出故事主角九色鹿。 壁画构图为了强调故事的情节性,采用的是连环画一样的长卷式构图,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随着卷轴的铺展,故事也慢慢拉开序幕,利用少量的山水元素作为隐性的分界线,切分出不同的情节、场景。视线依次扫视过,看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横屏看 体验更佳 ![]() ![]() 在鹿身上用赭石、石绿点了几笔,没有多到遮住九色鹿原本洁白的身体,也没有少到让人误会这些点彩是画师的手误。挺拔的线条异常流畅,健壮有力的身体和倔强的性格,用寥寥几笔就体现出来了。这样精美的壁画,背后可能还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鹿王本生图》所在的257窟,正是在北魏与楼兰战争不断的时候开凿的。敦煌的工匠们非常敬业,好像对工地以外的世界完全一无所知的样子。![]() 莫高窟这么浩大的工程其实可以理解为这是中国早期的众筹项目,或者说“用爱发电”。王公贵族出钱,请禅师、画工、石匠来修建莫高窟,当地居民没钱赞助就出人出力。
战火连天的时代什么都是未知数,可能是工人们建着建着发现赞助商跑路了,有可能是发现出了门到处都不好买颜料了(壁画所用的颜料有矿石颜料或植物颜料;部分颜料确实稀缺,例如群青色需要其他国家进贡的青金石才能制出),甚至是出了建筑工地的大门,发现军兵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还能把工作做的一丝不苟异常精美,这简直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啊!![]() 来源: 畅听旅行公众号 |
|
来自: Michael430 > 《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