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445

 随缘522 2019-08-31
针灸治疗腮腺炎
822日下午,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说需要我帮忙,上午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她脚疼,还以为是来找我治疗脚疼的,不到半小时,她到了,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她告诉我小男孩是她儿子,十二岁,白白净净的一个小男生,只见小帅哥用手捂着右边的脸,我一眼就看到他手捂住的地方贴的有纱布。朋友告诉我她儿子得了腮腺炎,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敷的药,三四天了也不见好,又疼又肿,这才想起我来,看看能不能给他针灸?。
我看了看小家伙,拉着他的小手,问他怕不怕扎针?他说怕就不扎了,我给你的手消消毒病就好了,愿意吗?,小家伙点了点头,于是我拿起他的左手在中渚穴上用酒精棉签装模做样的擦了擦,然后就稍用力的按压,边按边问他问他脸上有啥感觉?小家伙摸摸脸说不太疼了,我说:你看我按按就不咋疼了,要是我给你扎针,会更不疼,只扎三根针,行不?他不太相信的看着我,歪着脑袋想,他妈摸着他的头说:扎吧,好了以后明天好带你去喝喜酒,你脸上也不用贴东西了,要不还得用手捂着脸,还累胳膊还难看,也不帅了。我说:其实扎针还没有你那脸上疼呐,你平常玩的时候磕住过没有?摔倒过没有?他点点头说:“”还被图钉扎过脚里。我说这比那疼差远了,也就和蚊子偷偷地咬你一口差不多,我看你很勇敢,长大了可以当大英雄!说话的时候对他竖了一下大拇指,他笑了说,得到他的同意后,我开始扎针。
腮腺炎的肿痛是以耳垂为中心,症在上焦,涉及的经络有阳明、少阳、太阳,右症左治,所以在他左手上合谷、中渚、后溪很快扎完三针,刚扎完,还没转身,他就说脸不疼了,我告诉他:该玩就玩吧,等会我就给你拔针,还没等我给他拔针时,他已经把脸上敷的药用另一只手揭掉了说:贴了好几天了也没啥用,这针扎上就不疼了,还要它干啥……”
27日,晴了一个月的天终于降下一场大雨,上午8点多,我正欣赏着门外的雨,只见一辆厢式电瓶车开过来停在我面前,又是她娘俩,一下车我就责怪她:你儿腮腺炎没好咋会等好几天才来?也不连续扎?她笑着说:不是没好,右边的脸,你扎一次就好了,这几天玩的可兴了,今天是来请你看看,他左边脸又肿了,还疼。
拿起他右手正准备扎针时,才想起来问他吃饭没有?,他说没有,怕他晕针,只好用指针,我拿起他的右胳膊,在手三里部位找痛点,并按了大约一分钟,他说脸上不疼了,我说不疼了,那你们就回去吧,给他带上一瓶牛奶,嘱他要吃早饭,临走时他妈说马上要开学了,下午再来扎,让他好彻底。
下午娘俩准时来到,在他右手上如前几天之法扎了针。
今天朋友告诉我,孩子已经开心的上学去了……
腮腺炎,俗称痄腮,本例用黄帝內针一次而愈,主要在于该病的症状典型,容易抓症。黄帝内针没有绝招,就是:抓症,求同气,根据法则,随证治之。
 
 
 
 
 
 
 
 
天凉了,可以准备益智理中了
秋风又起,凉气又至,转眼又将白露了。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如果从立秋到立冬是从凉到寒的过渡,那么秋分就处在凉与寒中间,秋分前十五日的白露为凉之始,秋分后十五日的寒露为寒之始。
 夏至到秋分之间,一阴自天上向地面逐渐下降,一阴之下地面阳气上腾,阴阳相遇于上空,凝结为水,降落为雨,此雨缠绵半月,在江南为梅雨季节。
 随着阴气不断下降,地表阳气被压缩于地面,已不能升到高空形成降雨,就在地表形成湿热之暑气,此即小暑大暑间不断升温的湿热溽蒸之气。
 立秋之后,阴气下降至半空,地下外出之阳开始收敛,地表湿气渐减,燥气渐增。至处暑,一阴之气已压至天地六分之一处,暑气逐渐接近尾声。
 处暑再过半月进入白露,暑气开始全消,凉气开始笼罩地面,地上残余的热气与天上下降的阴凉之气合化为水珠,凝结于草叶之上,凉气袭人,这就是白露。
 白露是天凉的开始,虽然还未至寒,不过再露胳膊露腿已感觉凉了,所以应该穿长衣长裤了,一切防暑降温之物也都该收起来了。
 白露时节,凉袭皮表,如体内阳气不足,寒凉之气便易侵入肌体,在表则寒湿侵蚀关节,形成各种疼痛,在内则自鼻窍经呼吸道入肺,导致咳嗽胸闷气短,甚至饮食不化,腹胀腹痛腹泻等。这时给身体内部升温加热就很必要了。如觉体内阳气不足,外不足以抵御寒凉,内不足以运化饮食,可服益智理中汤调之:
 党参3,炒白术3,炙甘草3,干姜2,益智仁1(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至下午四时之间,可代茶饮。白露到立冬之间穿棉衣之前可常服。(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觉自身阳气不足以御寒者即可试服,不适即停。疑者莫用,不必多问)
 另,论坛已委托专人提前备好优质本草,供大家选择:
 附:去年服益智理中汤的部分反馈
 秋水伊人
 先生的方子太神奇了,下午近5点钟到家就赶紧给正感冒发烧流鼻涕的孩子泡好喝起来,过了大概10分钟左右吧,孩子额头就出汗了,因为喜欢这个味道,孩子又陆陆续续的喝了一些,前前后后1个多小时,除了嗓子还有一点点哑,其他感冒症状都没有了,体温也恢复了正常。昨天孩子感冒我就一直在担心没有先生的方子要怎么扛,没想到先生今天立马就送上及时雨,感恩先生的无私奉献.....
 2018-09-08 21:07:41
 暖香
 先生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好多了,才喝了两天早上就不会早早的起来打喷嚏了。我也不会在他的喷嚏声中醒来了!我自己也不会觉得口干舌燥了,前几天总感觉口干舌燥,总喝水也是口干,但是肚子又不愿意喝水。
 2018-09-12 12:36:11
 灿烂绽放
 今年长夏第一次喝生化汤,不知道是西北夏天不热还是没有连续喝的缘故,不管好的坏的一点反应都没有。因为生完孩子气虚,虽然手脚不凉但是怕冷就买了理中益智汤喝。这几天饭量大增,以前一天不吃饭都觉不到饿,心慌气虚时才想起来要吃东西,现在到饭点不吃就会感觉到有点饿还会心慌气虚;以前可以熬夜到一两点不睡觉,这几天到七八点就瞌睡的睁不开眼;以前嘴唇哪怕在夏天晚上都会干的翘皮,冬天直接裂口子,现在睡前不涂润唇膏早上起来也没那么干。
 2018-09-28 20:53:57
 
 请问先生,吃了这个药之后感觉食量大了很多,感觉不到饭点就饿了,这是怎么回事
 2018-10-02 18:55:56
 sheng
 非常感谢先生的方子,我是喝水都会胖的体质,吃饭都控制56分饱,但是还是一不小心多喝水就会增加体重,自从喝先生的益智理中汤开始,已经16天了,胃口特别好,每餐都吃89分饱,但是神奇的是体重一点都没有重,如果是以前这样吃我是可以一天重几斤哦。以前肚子冰冰的,这几天肚子都暖暖的呢,而且提供的中药特别好,本地根本买不到这样的好药材,再次感谢先生!问问先生像我这样的能不能一直喝益智理中汤呢?我觉得这个太适合我了
 2018-10-04 13:50:23
 芬陀利花儿
 这个必须要反馈一下,自从今年夏天7月底才开始喝生化汤,才喝了30天,这次的理中汤也是因为有事断断续续,喝了十几天,可是居然发现我的例假现在每个月从8——10月都特别准时的来了,而且几乎一天都不差,以前每次都是退后10天,之前头晕,恶心,头痛,各种经前综合症太折磨人了,现在基本没啥太大反应了,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之前为了这个例假真是吃了多少药都没调理好,每次吃药就好,不吃药就又回去了好多年例假时间都没那么准过,很让人头疼,太感恩先生了,轻松解决了宿疾,太开心了。
 2018-10-26 06:19:54
 陈静儿
 喝了一段时间,想来反馈一下,我以前经常口腔溃疡,后来我惊喜的发现自从喝了这汤,口腔溃疡不见了。真实神奇,特来感谢先生。
 2018-10-31 13:31:12
 微店反馈:
 ***
 质量很好,记得以前在药店买的益智仁是碎的,在这里买的都是整颗的,很好。药喝了几天,感觉腹胀不那么明显了,坚持喝一段时间!
 2018-9-21
 店主回复:谢谢您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益智仁每一颗都是手工剪开的壳,所以籽都是连在一起的,服方期间如果忌生冷油腻食品(最好素食),效果会更好的!
 
 
 
 
 
 
 
转筋
霍乱有转筋,以其足腹之筋拘挛急痛,甚至牵缩阴丸,痛迫小腹,最为急候。河间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拂,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丹溪认为转筋属血热,故治用以四物汤加苍术、红花、酒芩,南星水煎服。然观《内经》有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者筋弛纵不收。故介宾颇不从河间丹溪之论也。
转筋者,俗名抽筋。多指腓肠肌挛急。当是津液脱失的一种症状。非霍乱有,日常皆有之也。日常患转筋者,除运动型脱水者,一般皆是脾肾皆虚者。陈无择曰:转筋者,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外感四气,内伤七情,攻闭诸脉,枯削与筋,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者卵缩舌卷,为难治。介宾以为切当。然转筋之为病,所论在《灵枢·经筋》已经颇为详尽。涉及转筋之症者,病在足太阴和足少阴。其云: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又云: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其治皆在燔针劫刺,可见河间、丹溪之误。因而陈无择所论也是不准确的。转筋之症其本在于脾肾失养,津液亏失;其表则在于肝急。故日常转筋者常发于晨卯之时,急痛而醒也。或在行房之机,急发而难以为继也。霍乱致上吐下泻,津液严重亏失,自然脾肾失养,肝木弦急。丹溪之论血热虽不可取,然其治疗之法用四物汤,确是甚得其法。当归、川芎补血益脾,白芍平肝,熟地黄滋阴养肾,真表里兼治之良方也。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病脉证并治》另有论治转筋云: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以鸡屎白微寒,丹溪血热之论或从此而发?然鸡屎白用之当炒热后用,和温服,是知当以温舒寒,而非以寒济热明也。用鸡屎白者,取其水道而泄湿寒,则木达而筋舒之效。其作用主要在益肾平肝,水足肝平则筋舒也。
 
 
 
 
 
 
 
 
胃冷有酸,呕逆不思饮食,及中酒后,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半夏煮散
【别名】 半夏汤
【处方】 半夏16分(汤洗10度),木通16分,前胡6分(去头),旋覆花5分(去萼称),陈皮6分(浸,去白),槟榔6分(生杵,煎汤药成膏后斟酌入),官桂5分(去粗皮),枳壳5分(麸炒),茯苓6分,白术6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胃冷有酸,呕逆不思饮食,及中酒后,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用法用量】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 《博济》卷三
 
 
 
 
 
 
 
产后呕吐
半夏竹茹汤
【处方】 半夏??钱,竹茹??钱,茯苓??钱,伏龙肝??钱。
【功能主治】 产后呕吐。
【用法用量】 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1盏服。
【摘录】 《产科发蒙》卷四
 
 
 
 
 
 
 
 
 
 
 
补益阴血,降逆和胃。主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半夏竹茹汤
【处方】 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蜣螂12克,当归12克,仙鹤草30克。
【功能主治】 补益阴血,降逆和胃。主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
 
 
 
 
 
 
 
胃冷有酸,呕逆不思饮食,及中酒后,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半夏煮散
【别名】 半夏汤
【处方】 半夏16分(汤洗10度),木通16分,前胡6分(去头),旋覆花5分(去萼称),陈皮6分(浸,去白),槟榔6分(生杵,煎汤药成膏后斟酌入),官桂5分(去粗皮),枳壳5分(麸炒),茯苓6分,白术6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胃冷有酸,呕逆不思饮食,及中酒后,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用法用量】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 《博济》卷三
 
 
 
 
 
 
 
 
 
产后呕吐
半夏竹茹汤
【处方】 半夏??钱,竹茹??钱,茯苓??钱,伏龙肝??钱。
【功能主治】 产后呕吐。
【用法用量】 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1盏服。
【摘录】 《产科发蒙》卷四
 
 
 
 
 
 
 
 
补益阴血,降逆和胃。主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半夏竹茹汤
【处方】 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蜣螂12克,当归12克,仙鹤草30克。
【功能主治】 补益阴血,降逆和胃。主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
 
 
 
 
 
 
 
 
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
 甘松,又名香甘松,味甘微辛,性温,为脾胃病之要病,在宋人脾胃病方中较为常见,如《和剂局方》大、小七香丸,大沉香丸,木香饼子,木香分气丸诸方皆用之。上述诸方,用药亦大同小异,大旨不外行滞(配香附、台乌药、丁香、砂仁、藿香、莪术等),温中(配肉桂、干姜等)。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故兼温中理气之长,且以其芳香之气,大可醒脾,如李时珍说: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从《局方》诸方所列主治来看,诸如脾胃气冷不思饮食心膈痞塞气滞气注脾胀脾疼口淡等等,皆因脾胃气滞寒凝所致,温中行滞,自为正着。不过《局方》脾胃诸方有一个毛病,即香燥药用得太多,往往是集数味甚至十几味辛温香燥药于一方(其中有一个方子就以集香丸名之),脾喜燥而恶润,设是虚寒而湿困之证,用之确有捷效,若是胃阴不足,舌红、口干之人,则无异于抱薪救火,何况辛温香燥之品,也不宜久服、常服,否则便难免伤阴之弊。是以金元医家,皆对《局方》有所指责,以朱丹溪为代表,后人未能深察,遂误以全部《局方》皆为辛温香燥剂,这是不公正的。甘松这一良药,亦因此而鲜为人识,观《本草纲目》甘松条下,竞只寥寥数行而已,[主治]条下=,也只是抄录《开宝本草》的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几个字,无多发明。张路玉《本经逢原》、黄宫绣《本草求真》诸书亦然。朱老治疗气滞胃痛、胸满腹胀、不思饮食、脉弦细、苔白腻者,常用甘松配香附、陈皮、香橼皮、麦芽、苏梗、焦楂曲、大腹皮、生姜等,取效甚捷。
 ×,男,37岁,商人。素日工作较为劳累,不能按时进食,有时又常暴饮暴食,致胃脘经常胀痛,得噫稍舒。偶遇情绪拂逆,则其胀痛更甚,纳谷欠香,苔白腻,脉细弦。劳倦伤脾,肝胃不和,气机郁滞;治宜疏肝调胃,而和中州。
 苏梗、甘松各10克,广玉金12克,徐长卿、生麦芽各15克,fo手片、陈皮各8克,甘草4克。5剂。
 二诊:药后脘胀显减,知饥思食,苔薄腻,脉细。原方损益,以善其后。
 甘松的另一作用,是解郁安神,此则人所鲜知者。朱老对胸襟拂逆,肝失条达,自觉腹内有气冲逆,胸闷如窒,或妇女经期乳胀,喜太息,无端悲伤流泪者,常用甘松,视其虚实,或与疏肝理气药配合,或与养心安神药配合,每收佳效。
 【病案举例】
 ×,女,34岁。头眩神疲,夜寐多梦纷纭,经前乳胀较甚,胸闷欠畅,太息始舒,苔薄质微红,脉弦。此肝郁气滞、气机失畅之咎,治宜疏肝解郁,而畅气机。药用:甘松、广玉金、丹参各12克,合欢皮、功劳叶各15克,淮小麦、夜交藤各30克,大枣5枚,甘草5克。5剂。
 药后诸象均见好转,原方继服5剂而安。甘松的用量,一般为612(汤剂),又以其含芳香性挥发油,故人汤剂不宜久煎,后下效佳。
 
 
 
 
 
 
 
 
 
 
外痔
本病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在临床,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疮不仅会导致肛门功能失调,还会引起肛门坠胀,腰骶痛和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紊乱。
内服方:槐米6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赤芍各15克,当归、桃仁、皂角、熟大黄、黄柏、乳香、没药各10克,炒苍术、泽泻、槟郎各5克。每日1剂。
 外洗方:苦参、五倍子、芒硝、白矾、川椒各30克,侧柏叶、苍术、荆芥、防风各20克,炙甘草10克,葱白3段。
 用法:每日同用内服及外洗方剂,内服方宜复煎后分2次空腹温服;外洗方将上药用水煎15分钟后,先以蒸汽熏肛门局部,待水温适合时,再行肛门坐浴,每日2~3次,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
 
 
 
 
 
 
 
 
足关节痛外敷方
我们用到只用一味中药白芷”250克,打成粉备用或者直接买白芷粉,白芷有很好的驱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
打成粉之后用倒进小锅内,加适量的白酒(52°白酒约150毫升)熬成糊,白酒不要加特别多只要不粘锅,熬15分钟左右呈糊状之后关掉火冷却。冷却到一个适合温度(约65°)摊到膝关节周围,尤其是膝盖前方的膝眼穴、血海穴这些地方摊个硬币厚用保鲜膜缠起来,包个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内。
每天可以在午休或者是晚上睡觉时候敷一敷,每天一次,坚持着先用一个星期,如果一个星期感觉有效了再坚持几天。如果一周感觉效果还不是很明显,看下白酒用65度以上的,效果应该就会出来的,这也是一个经验的小方子。
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85%全膝关节置换是由于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常见的难题之一是骨缺损的处理,骨缺损位置可发生于胫骨、股骨及髌骨,多见于胫骨平台骨缺损,股骨远端骨缺损较胫骨骨缺损的发生率低,但股骨远端骨缺损可增加膝关节的屈伸间隙,尤其是屈曲间隙。初次全膝关节置换骨缺损原因主要包括胫骨平台的磨损、骨坏死、髁发育不全、创伤、炎症反应等;全膝关节置换骨翻修术缺损的原因主要包括关节炎性、成角畸形、缺血性坏死、应力遮挡、胫骨高位截骨术史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史及假体取出操作不当,或见于感染关节置换,第一期的清创阶段。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亦可发生骨缺损,尤其多见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原因包括截骨过多、感染、翻修术中取出假体不当造成。术者需要合理地处理骨缺损,准确地安放假体和建立牢固的骨-假体接触界面,为假体提供足够的支撑而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因伤食内伤
半夏枳术丸
【处方】 半夏(汤泡7次,焙干)2两,枳实(麸炒黄色)2两,白术2两。
【制法】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因伤食内伤。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添服不妨,无定法。如热汤浸饼蒸为丸亦可。
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三黄丸10丸,白汤送下;小便淋者,加泽泻1两为丸服。
【摘录】 《脾胃论》卷下
 
 
 
 
 
 
 
 
下虚,阴阳错逆,霍乱吐逆,粥食不下
半夏正气丹
【处方】 硫黄1两,半夏1两,藿香叶1两,大附子半两,水银砂子1分(水银砂子即取方内硫黄少许垍碗内盛,慢火上结砂子用)。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下虚,阴阳错逆,霍乱吐逆,粥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煎正气活命散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十四
 
 
 
 
小儿脑长,解颅不合,羸瘦色黄,至4-5岁不能行
半夏熨方
【处方】 半夏1升,生姜1升,芎藭1升,细辛3两,桂心1尺,乌头10枚。
【功能主治】 小儿脑长,解颅不合,羸瘦色黄,至4-5岁不能行。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淳苦酒5升渍之,晬时,煮3沸,绞去滓,以绵1片浸药中,适寒温以熨囟上,冷更温之,复熨如前,朝暮各3-4熨乃止,20日愈。
【摘录】 《千金》卷五
 
 
 
 
 
 
妊娠7-8月,或因惊恐,或是伤寒烦热,腹肚满胀,气促腰重
半夏饮子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妊娠7-8月,或因惊恐,或是伤寒烦热,腹肚满胀,气促腰重。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葱白1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六
 
 
 
 
 
 
 
益气补中,降逆止呕。主胃反,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半夏饮子
【处方】 制半夏12 厚朴(炙)人参 白术 生姜(切)大枣各9 粳米10 橘皮6
【制法】 上八味,细切。
【功能主治】 益气补中,降逆止呕。主胃反,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
【摘录】 《外台秘要》卷八引《万全方》
 
 
 
 
 
 
 
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
半夏饮
【处方】 半夏(汤洗去滑)3分,大腹皮(锉)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白术3分,桔梗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前胡(去芦头)3分,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1两,防风(去叉)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
 
 
 
 
 
 
临床上腹胀腹痛
临床上腹胀腹痛,多从行气理气消滞等方法治疗,但虚劳过度也会引起腹痛,中医治疗虚劳腹痛的最经典的方子当属黄芪建中汤。
如果人体消瘦、中虚气短乏力、胃冷痛按压舒服、面色苍白,脉空虚而无力等症状,可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这个方子由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黄芪甘草大枣补气补中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大枣滋补阴血,有多方面的功效,凡是因为中焦阴阳气血不足导致的腹痛胃痛症状,或者身体各种虚劳症状,皆可以使用这个方子的调理治疗。
临床上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贫血等患者,属中虚,即可使用此方调理,而且这个方子味道甘甜,药味平和,适合身体虚弱的长期服用。
 
 
 
 
 
 
 
声音嘶哑约茶
风邪外感声音嘶哑
方法:茶叶、苏叶、食盐各3克。先用砂锅将茶叶炒焦,再将食盐炒至红色,同苏叶加水共煎汤服,每日2次。
功效:祛风宣肺利咽。可用治外感风邪引起的声音嘶哑。
No.2
内热声音嘶哑
方法:冰糖50克,梨2个。将梨洗净切块,同冰糖共放入锅中加水煮烂,每日分两次服用。亦可将梨洗净切块,绞取汁液,徐徐咽下,每次1小杯,有同等功效。
功效:清热润喉,生津降火。可用治声音嘶哑,对嗓子有保护作用。
No.3
久咳声音嘶哑
方法:咸橄榄5个,竹叶5克,乌梅2个,绿茶3克,白糖10克。以上材料共煎水,日服2次,每次1杯。
功效:清咽润喉。可用治久咳及劳累过度或烟酒过量引起的声音嘶哑。
No.4
风寒外感声音嘶哑
方法:荆芥穗、杏仁、桔梗各10克。上药加水煎煮至约100毫升,不拘次数,频频下咽。
功效:疏风宣肺散寒。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恶风,声音嘶哑,微咳,微热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