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江苏卷范文:物各有性,写出“共存”是关键

 心本心123 2019-08-3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题目解析>

今年高考江苏的高考作文里饱含生活逻辑,材料很短,借助“水”和“盐”两个形象,“酸甜苦辣咸”人间五味,来说人间至理。“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三个角度,其实是出题者给考生暗示的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考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条路走,也可以从三个角度同时切入,毕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处理到位,这三种之间可以呈现思维的梯度,也不失为很好的写作方向。

写作材料有四句话,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说水和盐的个性不一样,旨在强调“物各有性”的常识。中间两句话将水、盐的同物简单叠加和异物的“五味”之间“调和”而“共存相生”以至“百味纷呈”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既肯定“物各有性”,更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存相生”,从而臻于儒家所倡导的“和而不同”境界。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及“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从而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为考生拓展了思维空间,提示考生下笔时可以体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当然也可以把人、事、物融合到一起写。

<下水作文1>

五味调和,人间盛宴

江苏省南菁中学 刘艳萍

“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张岱湖心亭看雪的人生,是多少人的向往,而夏末将至的时节,有一个远方的人,让你惦念,于是铺开信纸,细细地梳理着心底的信念,想一想,就让人心底变得柔软——冬天的雪,夏天的信,无论是孤独的姿态,还是思念的模样,都让人心动。

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有四季;人间亦有百态,方才成就了丰富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人生从来不是千篇一律。浣纱的西施美,拜月的貂蝉美,异国他乡谈着琵琶的王昭君美,华清池里侍儿扶起的杨贵妃也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丽的样子千姿百态。可惜,当下很多小姐姐不却懂得这个道理,整容后一水的“网红”脸,锥子脸,大眼睛,高鼻梁,白白的皮肤,加上滤镜的美颜,没有半点辨识度,整容基地韩国现在正在掀起一股卸妆的热潮,不知道是不是顿悟了世间的美有千千万万种,而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你接受我的样子,我接受你的样子,你我彼此相容,不迎合,却有彼此接纳的相处最舒服。舒婷曾说: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相伴的两个人,最美的姿态啊。

这个世界,因为个性而多彩,因为相依相存,才丰富,你看,自然界中,红色的热烈,绿色的活力,橘色的温暖,黑色的沉稳……千万种光线交叠在一起,最终汇聚成了天地间的光明,白色的简约是终极的复杂;金子的刚硬,玉石的柔情,成就的是金镶玉的华美,美的最高境界,从来都是彼此的成就。你看人类各种创意又何尝不是?单看电影,声光电的运用,道具的设置,演员的表演,导演的视角,剧本的创意……太多的元素,才成就了屏幕上的动人,不过,如果你认为,是虚构的艺术打动了你,你就错了:我们不能否认,最终使你晕眩的不是电影,而是真实本身,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你,才成就了和而不同的天地大美。

无论是生活的模样,还是一个人的形象,无论是自然界的万物,还是人类的创作,都是百味纷呈。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世间物如此,事如此,人亦是如此,譬如“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方才有人间盛宴。

<下水作文2>

番茄炒蛋,美人千面

江苏省徐州一中  高原

听说某品牌店被挤爆了。人们一拥而上,争抢品牌联名艺术家推出的T恤。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街上的时髦青年人人都穿着这件同款的T恤向你走来——那该是多么——壮观(吓人)!其实,物各有性,何必千人同衫!共存相生,才可百味纷呈!

女子当如花。雨巷当中,娉婷飘过的必是丁香一般的姑娘,牡丹一般的姑娘太艳丽,太馥郁,青色氤氲,一线悠远的雨巷怎容得下?牡丹一般的女子,她必得在金闺绣户,对着菱花镜,“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连哀愁都浓浓郁郁,稠稠密密!“采桑径里逢迎”的就得是油菜花一般朴拙的农家姑娘,不必像深闺女子那样担心鹦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从不抱怨黄莺惊醒好梦、蜘蛛喜鹊误报远人回来的消息,油菜花一般茁壮,油菜花一般明朗,她们只在采桑径里“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美啊!美啊!她们都太美!朦胧柔美,艳丽馥郁,拙朴明朗……她们恰恰美在各不相同!而因此而各不相同,才能异彩纷呈,共放光芒!不敢想象,若是宋词中千人一面“泪眼问花花不语”,若是雨巷里挤满成群的牡丹姑娘,那还美吗?美,其实各有其性!

生活自有味。大厨喜欢在番茄炒蛋里加点糖,用淡淡的甜,温柔烘托番茄的酸。鸡蛋的鲜,再加上淡淡的盐,回味悠长。简简单单的番茄炒蛋,红与黄的视觉冲击,甜酸咸的和谐牵手,成就了多少个平凡又伟大的主妇,又萦绕在多少个游子的思乡梦中。

若是把它们强行分开,哈!一盘鸡蛋,一盘番茄,一盘作料——那该是多么丰盛(难以下咽)!滋味,其实贵在和谐!百味纷呈,才可令人回味无穷!

若是宋词只有婉约,唐诗只存闺怨;李白没有杜甫,管仲绝交鲍叔牙,我们的生活怕是就失了色彩,失了深刻……

同款的T恤可以给我们时髦的归属感,但最好别让它变成不自信和从众的遮羞布;坚持番茄炒蛋要加盐或者不能加盐,可以是生活习惯的差别,但千万别让它变成固执狭隘的冲击钻;喜欢哪种美人都没问题,只要不把她们都变成一个模样……

物各有性!采桑女不必羡慕金闺女;擦肩的一瞬,我微笑欣赏你张扬个性的T恤衫,却不妨碍我更爱自己中国风的连衣裙。这是自信,是尊重,是比海洋更宽广的胸襟。这样的我们,走在一起,美如春天!不自卑,不狭隘,能欣赏,能包容。共存相生,自会百味纷呈!

<下水作文3>

烙馍与鏊子

◎江苏徐州丰县和集中学 于光荣

在苏北,有一种美食叫烙馍,它是在鏊子上烙成的。

小时侯,家里主食以杂粮为主,小麦面不多,只有客人来时,才能吃上心仪的烙馍,这种奢侈的机会并不太多。每当这个时候,我也是迫不及待地想吃上那热腾腾的一张烙馍,总喜欢蹲坐在他们面前,静静地等待这面与火的杰作。奶奶是烙馍的一把好手,只见她先舀出一瓢面,倒入面盆中,左手搅拌面粉,右手注水,不一会儿,一大块面团就成形了。水与面两种特性的事物,竟悄然地诗意融合了。后来我在书中读到,清代顺治年间,方文“客居彭门”时,在其《北道行》中也写到徐州的烙馍:“白面调水烙为饼,黄黍杂豆炊作粥”。现在看来,那时北方少有大米,多是小麦与谷物,南方人自然地入风随俗。

面团和好后,要醒一醒,然后用手掐出一个个小的面团。在手里反复揉捏,团成球状,按成扁圆形,在这个时候奶奶才会拿出跟随了她几十年的擀面杖。奶奶的擀面杖成纺锤形,细细的,长长的。一个木棒,在岁月的打磨下,竟油光发亮。奶奶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她左手揪着面饼的一边,右手搓着擀面杖,面饼却在按板上匀速地转动起来,如同我用鞭子抽打下的陀螺有趣地舞动起来。就这样,烙馍有了最初的模样。木棍与面团,本来毫不相属的物品,却成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有奶奶在,母亲只有烧鏊子的份儿了。母亲早已架好了鏊子,找好了烧火用的麦秆儿和玉米芯。鏊子是用生铁铸成的,圆形,中间略鼓,呈锣状,有三足。母亲在这三足下垫上砖头,这露天的锅灶,简单而有意蕴。母亲添上了一堆柴火,烟呼地腾上来,小小的庭院里烟罩了一切。这也许是最原始、最朴素的埋锅造饭吧!我想炊烟袅袅也就是这时走进了旅人的诗句里,有了漂泊游子思乡曲的唱响。

奶奶用擀面杖,将烙馍在鏊子上摊开来,烙馍一面起了馍花儿和热气形成的鼓泡,再用一根扁竹劈子把它翻个个儿,继续另一面的煎烤,这样一翻一正,反复几次,很快一张烙馍就做好了。竹劈子一挑,一张烙馍,如同空中滑翔机一样,优雅地落在了竹筐里。我实在忍不住了,冒着被烫伤的危险,在烙馍上铺开炒好的辣椒,折叠上一端,卷起,大口大口嚼了起来,软柔劲道,薄而有韧性,妙不可言。这时候家中来客是从来不会介意的,我也只顾自己傻傻的笑,现在想来,那时的情境,真是其乐融融,美美与共!这铁与火,面与铁,彼此包容,演变着大自然千古不变的规律,展示着它们的慈悯与宽厚,让世间万物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是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丞相这千古名句,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因子。它向我们昭示了,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跨越现实和虚拟,跨越地域和文化,才能产生智慧的碰撞和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