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草原》教学设计谈

 水乡丽人007 2019-08-31

充分活动 锻炼能力

——《草原》教学设计谈

陈德兵

《草原》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仅仅达到这个目标是不够的,笔者认为通过本课教学,还要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锻炼相应的语文能力。而这,依靠我们目前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读起来、说起来、练起来,学生方能在课堂上增长才干。另外,《草原》是一篇散文,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可能循着“一条线”往下走。为此,我按照“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为本课教学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一、了解背景

课件呈现本文写作背景,请学生读一读:

1961年夏天,我们——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组织,到内蒙古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陪同我们的是内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程序,使我们在不甚长的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到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们和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
  以上作为小引。下面我愿分段介绍一些内蒙风光。

——老舍《内蒙风光》

二、概说活动

   所谓“概说”,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特点、语言风格等某一个方面进行概括地整体评说。学生完成这项活动,必须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在概说交流时,还要尽量保证自己的发言跟其他同学不重复。为了便于学生表达,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句式:

    这是一篇                             的散文。

   这是一个十分具有开放性的话题。教师在学生活动结束后可以简要小结,将自己所能预设的答案呈现出来,这是对学生一种极好的引导,也是一种方法的暗示,比如:

    这是一篇描写内蒙古草原美丽风光的散文。

    这是一篇展现内蒙古草原奇特风情的散文。

    这是一篇热情讴歌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的散文。

    这是一篇记叙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散文。

    这是一篇歌颂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同胞深厚情谊的散文。

    这是一篇赞美民族之间大团结的散文。

    这是一篇语言质朴但是感情真挚的散文。

    这是一篇按照访问内蒙古草原的顺序来叙述的散文。

    ……

三、说读活动

    所谓“说读”,就是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选点说一说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这是将学生慢慢引入文本深处,逐步体会出课文的意蕴。说什么?我给学生这样两个话题:说说草原的美,说说草原的情。

    说到草原的美,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会从文本中找到一些句子念出来,但是这样的理解没有深度。我们如果规定一些角度,学生说起来就不一样了。比如:

    从视觉的角度说,草原美在哪里?

    从听觉的角度说,草原美在哪里?

    从嗅觉的角度说,草原美在哪里?

    从感觉的角度说,草原美在哪里?

    从联想的角度说,草原美在哪里?

    这样一说,草原的美就在学生的心里变得可感可触了!同样的,引导学生感受草原同胞的热情、真情、深情,也可以这样进行:

    从视觉的角度看,草原情藏在哪里?

从触觉的角度看,草原情藏在哪里?

从听觉的角度看,草原情藏在哪里?

    从味觉的角度看,草原情藏在哪里?

    从感觉的角度看,草原情藏在哪里?  

四、品读活动

所谓“品读”,就是让学生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构段谋篇之高妙,通过此项活动学习课文的言语形式,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品读活动一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层次:

1.品妙词。比如,本课中的“飞”字用的极妙。“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既写出了蒙古同胞穿着民族服装骑在马上飞奔的壮观景象,也写出了蒙古同胞疾驰几十里欢迎远客的真挚情谊;“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既写出了我们的车随着主人的马加快了速度,更表现出我们此时此刻激动、兴奋的心情!

2.品佳句。比如,本文的四个比喻句实在是无比精彩,可以让学生找出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作者比喻运用得恰当、巧妙。再比如,文中一些短句的排列与运用,十分讲究,极为妥帖地表现出了当时欢快的气氛。还有,文章结尾的诗句隽永含蓄,含义深刻,也值得品一品。

3.品精段。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草原的美丽风光,先写草原的天空,突出它的清鲜明朗;再写草原的平地,突出它的辽阔无边;接着写草原的小丘,突出它的线条柔美、颜色翠绿;最后总写自己的美妙感受。全段层次清晰,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的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草原的空间美、线条美、动态美、色彩美、境界美。

4.品方法。比如,文章的开头高度凝练,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文章的结尾引用自作诗句,让人回味无穷。再比如,文章的过渡衔接巧妙自然,不着痕迹:“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就将描写的重点由景转向了人;“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很自然写到见面;“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又从蒙古包外写到蒙古包内;“饭后……”自然过渡到联欢活动。

五、演读活动

所谓“演读”,就是依照表演的目的,将朗读的内容进行合理分工,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表演朗读。这种朗读,有助于表现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传递文本的感情,也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设计如下演读形式:

(领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女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领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男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领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女生)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领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男生)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领诵)这种境界——

(全班)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领诵)在这境界里——

(全班)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以上五个教学板块,可以将师生从目前流行的“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大家把“好钢” 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此文刊于《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