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吴树强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19-09-01

他是一位画家,用画笔描绘胸中的丘壑,眼中的山河;他是一位老师,用毫无保留的态度,指导出无数优秀的学员;他更是一位艺术家,用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一步步修得如今的造诣;他就是著名画家-吴树强

画家|吴树强

【艺术简历】

吴树强,又名吴淑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北海书院副院长。北京三峡画院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山东工艺美院。1990年在《齐鲁晚报》任美编。2011年在北京荣宝斋画院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人物画高研班学习,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荣获山东省政府“首届齐鲁文化之星”,临沂市政府“沂蒙文艺奖美术一等奖”。曾在清华美院国画创作基地山水人物高研班任指导教师。现为北京宋庄吴树强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导师。所执导的高研班学员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展,有300人次入选,90人次获优秀奖,先后培养60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研班已成功举办十八期。成绩斐然,收获颇丰。

【艺术评论】

与树强相识是观其画见其人,树强人朴实,画也厚道。观其画作虽非出类拔萃,却也耳目一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楼拔地乃一砖一石。

道理便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画虽一笔乃穷终生之修习,或有短暂欢乐而伴随着茫茫艺海驶去的却是孤独与艰涩”,绘画只因所爱而不辞辛苦,安贫乐道,处穷而安,不改其志,优若松柏“四时不改柯易叶”。

绘画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之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做到师古不泥古,为自己开创一条虔诚于艺术的艰涩孤独寂寞之道。

中国画有着历代前辈们总结的特有的技法技巧模式,要有所突破是很难的,但自己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寻找到符合个人审美趋向的艺术空间,真正体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灵智,达到中国画艺术创作“神与物游”、“抱朴含真”的最高境界也非常不容易。

但既定要走艺术之路便要耐住寂寞受得辛苦、劳其筋骨甘于贫穷,树强也做到了,他长期在基层从事专业创作,多年来潜心研磨传统绘画,勤画不缀,始终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之理念,长期坚持写生于蒙山沂水,足迹踏遍了沂蒙山的村村落落。

对沂蒙山的山石地貌、风俗民情,父老乡亲、人文地理了如指掌,若成竹在胸,这便是他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使之在十多年前就创作完成了五十米山水长卷《真情沂蒙》。

又相继创作了沂蒙人物系列《沂蒙风情》,用画笔描绘出一个个经历风霜的庄户老汉,善良淳朴的农妇,含情带羞的村姑,天真烂漫的顽童等沂蒙人的形象。

运用夸张的手法,过分弯的腰背,黝黑粗糙的脸颊,肥的袄阔的裤,笨拙有力的举动,大红大绿的色彩,展现出沂蒙山人的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

中国画艺术之灵魂在于意境,“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之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石涛语)。树强善画传统人物,笔下的贤达高士多取典故,潇洒飘然,诗意神韵,静穆深沉,用笔繁简适度,用色简洁明快。

“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文征明语“上古之画近于神,中古之画近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可以优劣论也”。

若要笔墨应用恰到好处,线条表达到极致实属不易,更非几年之功,树强笔下的一幅幅高山聚贤、松下论道、棋逢对手、渔礁问答皆神韵兼得,画在“似与不似间”,恰如古人所云“画得其性情为妙也”。

艺海无涯贵在创新,修得起身落墨有法,人品求高画亦求精,寂寞不问贫寒不辞,要做画道中人就用虔心走艺术的艰难创作之路,有道是“致虚极,守静笃”。 文/周永家

【作品欣赏】

人物画作品欣赏

山水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