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吗?请看中医怎么说

 睡觉人图书馆 2019-09-01

你知道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吗?请看中医怎么说

中医认为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五志化火、房劳不节、肾精亏损、先天不足、脏腑内虚或过服温燥药物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阴精亏损、燥热内生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理。其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变的重点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又遍及余脏,形成了复杂的病理机转。

肺主气司宣肃,为水之上源,主输布人身之津液,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敷布则口渴多饮;

胃为五谷之海,燥热内盛,胃失濡润,灼液耗津,又可上灼于肺,肺津受损则口渴多饮而善饥;

肾主人身之精,虚火内燔,耗损肾阴,下元虚亏则固摄无权,小便频数;

脾津不化,精液下移则尿甜,虚火上炎肺胃则肺胃津伤,肺胃津伤则三焦同病。

其病因分为如下七点:

一、禀赋不足,五脏虚弱 先天禀赋薄弱,精气不足。

或母体妊娠失于濡养,胎儿发育不良,生后喂养不当,往往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或成年体虚,正气不足;

或偏食偏废,脏腑失养;

或复感时邪疫毒,耗伤元气,导致脏腑阴精阳气亏损,阴阳失调而发为糖尿病。

或因创伤及手术损伤气血,脏腑失养而诱发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与禀赋不足、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二、四时邪侵,伤津耗液

四时气候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如《素问·保命全形论》篇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灵枢·岁露论》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盛衰,对人体疾病的影响,都有密切关系。

《灵枢·五变》篇说:“余闻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消瘅……奇邪淫溢,不可胜数。”说明了四时风雨,奇邪疫毒,从皮毛而入腠理,或入而复出,或留而不去,或发为糖尿病。四时疫毒流传蔓延,也可发生种种疾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若素质太差,或失于摄养,致卫外作用暂时失调,如有外邪侵袭,特别是那些具有传染性的时邪疫疠,就能虚而入,发生疾病。

《灵枢·岁露论》篇说:“四月己不暑,民多瘅病。”四月己日天气不热,人们易患瘅热病,乃与“治未病”的精神是一致的,为后世采取多种方法预防疾病,特别是避免时令疫邪指出了方向。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来说,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能力,必有一定的限度。若气候变化过于急剧,超越了人体功能的一定限度,或者由于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就会发生疾病。这种超越人体适应能力的自然变化和能够致人于病的外在因素统称为“邪”,把人体的调节功能和抗病功能又统称为“正”。糖尿病的发生与否,就决定于邪正双方势力的消长。如果正气充沛,能抗御外邪,就不会发病,或虽病但很快就好了;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就不免发生疾病,甚至继续发展下去,并可诱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据临床观察发现,1型糖尿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以外,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其发病有季节及岁运的特点。

三、饮食不节,积热伤津由饮食而形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为: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饮食过寒过热,或长期过食膏粱厚味(肥腻浓郁之食物)、辛辣醇酒,或饮食有所偏嗜偏废,如过食或废食酸、苦、甘、辛、咸等五味,则易诱发糖尿病。 消化饮食,吸收营养,布散津液,是脾胃的功能。脾与胃以膜相连,为仓廪之官。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灵枢·五味》篇也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说明胃是把水谷消化变为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供给其他脏腑的仓库。 饮食不节则伤脾胃。

《素问·痿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其功能受损伤,不仅会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还会使气血流通失常,出现腹胀满,筋脉郁滞,或发生泻痢或痔疮等证。饮食是营养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饥而不食,或一天不进食,势必会影响健康,故《灵枢·五味》篇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水液入胃,流动的精气输布于脾,脾气散布精液,向上输送到肺。所以,饮食过寒过热,不仅直接损伤脾胃,而且亦会移于肺。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形寒饮冷则伤肺。”《灵枢·师传》篇还告诉人们饮食不宜过寒过热:“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饮食的偏嗜偏废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灵枢·五味》篇说,五味能养五脏也能损伤五脏,如过量或没有节制对人体更有害。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月氐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物为所伤也。”饮食五味不和,也可伤人正气,为病邪所侵而成疾患。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又说:“味过于酸,肝气从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这些记载均说明饮食长期过偏过度,也会损伤五脏的正常功能,同样可以诱发疾病。

《灵枢·九针论》篇曰:“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矣,必自裁也,命曰五裁。”即使素常喜食甘种口味的食物,也不可多吃,必须根据自己的病症,适当加以限制,就叫五裁。指出脏腑组织,气血阴阳等疾病,不仅要注意五味的和调,又要注意五味的宜忌。

日常生活中调和对身体是有利的,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饮食宜忌。若患病过程中配合不好,不能合理饮食,掌握饮食的宜忌,更会延长病程,影响康复,甚至可影响生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说:“久而增气,物之常也,气增日久,夭之由也。”

部分病人因口服降糖药疗效不好,采用错误的单纯减少饮食的方法,结果是营养不良,消瘦,无力,以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糖尿病也不能很好的控制,甚至抵抗力降低,发生肺结核、肝炎以及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生与变化,与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长期食肥甘、醇酒厚味、辛燥刺激食物,损失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糖尿病。

《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朱丹溪也说:“酒面五节,酷嗜炙……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引水浆而不能自禁。”由于长期以营养过剩,加之偏嗜炙……(油炸烧烤)等也可诱发糖尿病。 另外,由于脏腑生热,营血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也可并发痈疽、疮疖等症。

你知道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吗?请看中医怎么说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临床观察,凡注意饮食调养的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得当,病情也较稳定。

四、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情志,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而言。

如果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则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亦发为消渴。

《医宗已任篇·消症》谓:“消之为病,一原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有不节嗜欲,不慎喜怒。”

《慎斋遗书·渴》篇有“心思过度……此心火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发为消渴的认识。这些论述,说明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

《河间六书·三消论》说:“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由于情志失调直接影响五脏的功能,使五脏精气活动失常,导致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临床观察得出凡情志不和,精神受到刺激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加剧,血糖亦随之上升。当情绪稳定后,血糖亦会随之下降。而病人的强烈的情志波动或精神刺激,往往也会使病情突然加重,或急剧恶化。

五、劳欲过度,肾精亏损

劳,就是指劳倦;欲,指房事。由于房事不节,劳伤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而疬烈,水因火烈而易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千金方·消渴》认为: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急易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说明房室过度,肾精耗损,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反之,消渴之人,若不节房事则可加重病情。

六、心摇神驰,耗散真精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优越,人类的文明,各类精神及欲望的加深,心灵脆弱,心理失衡,要求生活质量要不断地提高,寻求各种刺激,以满足生理的或心理的需求。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已入房,已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段文字说明养生之道的重要,强调“养生全真”可以延年。

若长期嗜服壮阳增欲之品,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或酒醉之后肆行房事,以致肾精暗耗,耗散真元,虚火内生,更伤精血,也是造成糖尿病并发的重要原因或诱因之一。

七、脏腑柔弱,善病消渴

《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强调了五脏的强弱是糖尿病发生与否的关键。

《灵枢·本藏》篇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同时把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平衡作为健康的基本条件。

《灵枢·本神》篇说:“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也强调这一论点:“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者生,失强者死。”如果五脏能够恢复它的功能,虽病可以复生;五脏失职,病情不能挽回,人也就死了。

《灵枢·本藏》篇说:“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同时指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主持全身血液循环,若心脏脆弱,则心火易动,津液被灼,而易患糖尿病;

肺主调节一身之气,又受朝于百脉,肺气还有助于推动血行之功,若肺脏脆弱,则气化失调,津液亏虚,则易患糖尿病;

肝与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精血同根,若肝脏脆弱,则相火易动,耗损真阴,多患糖尿病;

脾与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为阴土,其性湿而主升,故津液赖以上输,胃为阳土其性燥而主降,故水谷得以下降。升与降,燥与湿,既相反,又相成。故脾胃相互合作,以完成运化水谷精微得过程。脾除了输转水谷精微以外,还有统摄内脏血液之功,若脾脏脆弱,则不能输转精微物质,不能统摄精血,多患糖尿病,并易受外邪所伤。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以脉象来判定糖尿病,如“心脉……微小为消瘅”“肺脉……微小为消瘅”“肝脉……微小为消瘅”“脾脉……微小为消瘅”“肾脉……微小为消瘅”。

你知道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吗?请看中医怎么说

心脉微小,为三阳结热,气血津液枯竭的糖尿病;

肺脉微小,病在肺,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气阴两伤,为善食易饥的糖尿病;

脾脉微小;为脾阴虚阳亢而多食的糖尿病;

肾脉微小,是精血不足而产生的糖尿病。

五脏是全身其他脏器组织和精神活动的主宰者与支配者,也是和外界环境如四时气候变化的联系者,如心主神明,主血,在体为脉,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属火、属夏、暑热。又如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在体为筋,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属木、属春、属风。

《灵枢·本藏》篇曰:“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人体五脏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所以糖尿病的发生与变化,与天地、阴阳、四时之气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内容让我们看到:先天不足,饮食不节,思虑过度,耗散真精,将会引起糖尿病,你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些坏习惯?

内容关注健康哥吴少峰或帝裔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