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十章 第2条

 医贵仁心 2019-09-0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2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本条主要论述腹满虚实证的辨证方法。病人腹部胀满,按压腹部无痛感,是无形之气凝聚,按压可散故不痛,属虚证;按压腹部有疼痛,是宿食、积屎等实邪阻滞气机,按压后疼痛加剧,属实证。如果是实证,积久化热上蒸于舌,可见舌苔黄腻,用泻下的方法治疗后,黄苔会随之而解。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腹满按之不痛者,无形之气,散而不收,其满为虚。按之而痛者,有形之邪结而不行,其满为实。实者可下,虚者不可下也。舌黄者热之征,下之实去,则黄亦去。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前条腹满,以时减、时不减别虚实;此条腹满,以痛、不痛辨有余不足也。腹满按之不痛为虚,虚者脾虚也,可温之,则当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也。按而痛者为实,实者胃实也,可下之,当与大承气汤。胃实者舌苔必黄,若未下者,下之黄苔自去也。

【集注】

赵良曰:腹满亦有属实,实则非虚寒也明矣,岂概以温药治之乎?故有试之之法,在痛与不痛之分,虚实较然矣。盖胃实必热,热蒸必舌黄,下其实热,舌黄不自已乎?有此一辨,并虚者愈审已。

魏荔彤曰:无形之虚气作痞塞,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宿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碍于脏腑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病者腹中胀满,按之不痛为虚,虚满而未至滞塞也,痛者为实,实满而已至壅阻也。陈宿凝瘀,是可下之。舌黄者,湿气乘心,故舌起黄苔。以心窍于舌,土性湿而色黄也。痛满因于气滞,气滞必缘土湿,舌苔黄色,湿之外候,其未下者,下之湿气内泻,则黄色外退矣。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同一腹满,要有阴寒宿食之辨。宿食则按之而痛,不按亦痛。阴寒亦有时而痛,按则痛止。然证情时有变迁,不当有先入之见,予曾与丁济华治肉铺范姓一证,始病喜按,既服四逆汤而愈矣。翌日剧痛,按之益甚,济华决为大承气证,书方授之,明日问其侄,愈矣。又与陈中权、黄彝鼎诊叶姓女孩,始病腹满不食,渴饮不寐,既下而愈矣。翌日病者热甚,予乘夜往诊,脉虚弦而面载阳,乃用附子理中汤,一剂而瘥。可见腹满一证,固有始病虚寒得温药而转实者,亦有本为实证,下后阴寒乘虚而上僭者,倘执而不化,正恐误人不浅也。至于舌苔黄厚或焦黑,大承气一下即愈,此庸工能知之,不具论。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以手按辨腹满虚实也。按之不痛,内无痰食燥屎壅滞,即知虚寒而满,当以温药。若按之痛,乃以外手而就内结食痰燥屎,则知内实,是可下之。而又以舌黄验定虚实,若舌有黄胎,即是湿热内蒸为实,未经下过必须下之,则黄自去而胀满自除。舌无黄胎,是近虚寒,又非下法矣。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趺阳脉微弦,固为虚证,然腹满亦有实证,辨之奈何?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不可下也。痛者为实,可下之。胃实者,舌有黄胎,若舌黄而未经下者,下之黄胎自去。

此言虚实之辨法而并及治法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是辨证腹满一证有虚实之分,应通过腹诊和舌诊来辨别是虚证或是实证。虚寒腹满,是因脾经虚寒,气虚不运,寒湿内生所致。因无宿食、燥屎等有形之邪,所以腹虽满而按之不痛。实邪的腹满,因胃肠有宿食、燥屎积滞不去,使腑气阻塞不通,故腹满按之而疼痛。若胃肠积滞化热,浊热得以熏蒸,则舌苔必然黄厚,反之,若虚寒性腹满,则舌苔必不发黄为辨。治疗之法,有黄苔之腹满,当用泻下实热之法。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到这是一段,底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以温药。'这又一段。腹满有实有虚,实满里头有东西,按着有抵抗,大力按有拒按有疼痛,就是胃家实那种满,一按就疼。所以胀满按之不痛,里面没有东西,所以也就不疼,不痛者为虚。假设里头痛,里头实的很,你碰不得,一按他就疼,这为实,实者可下,虚者不可下也。舌苔黄这是里实的一个症候,我们临床上常看舌苔,腹胀满又拒按,舌苔再黄,肯定是里头热实,那么没下的时候舌苔是黄的,下之后,病实解了,腹满也除了, 那么这舌苔黄也自然解了。这是一节,这是说腹满有实有虚,怎么个辩证呢,这是提一个方面,所以腹胀满,按之疼,这是实,能按者这是虚,如果实大概舌苔黄的多,那么你下之后,里实好了,苔黄为之去。那么他没说虚怎么治,上面说了,只要是虚胀虚满就要用温药服之,底下又有这么一段。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第2条: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第3条: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第4条: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第5条: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第6条: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第7条: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第8条: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第9条: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第10条: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第11条: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第13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14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第15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第16条: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第17条: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第18条: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第19条: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第20条: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附方: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

《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者。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第21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第22条: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3条: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4条: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第25条: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第26条: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熟读成诵

第2条: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