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纪十八(三)--再定西域  

 zqbxi 2019-09-01
 首领阿史那都支叛唐,一度攻陷庭州。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突厥别部首领李遮匐也叛唐自立。在此期间,龟兹失守,安西大都护府迁至西州,降级为安西都护府,西域局势逆转,岌岌可危。
唐纪十八(三)--再定西域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朝平定西域叛乱,裴行俭功不可没,历史当永远铭记这位英雄的名字。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是一位罕见的文武全才。他本是文职官员,却又师从名将苏定方学习韬略兵法。苏定方赞赏他为军事奇才。他本已升为长安令,但因参与反对册立武昭仪(武则天)的宫廷斗争,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背井离乡,建设边疆,裴行俭这一去就是十年。这十年间,裴行俭在西州为当地军民做了很多实事,各族人民都很喜欢他。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朝发动了对吐蕃的全面反攻,总兵力多达28万人,兵进青海,因不懂军事的文臣李敬玄眼见副帅刘审礼出战不利而坐视不救,致使战局一败涂地。
      唐朝原计划同时在西域发动的侧翼攻势只好作罢。这时裴行俭已奉召回朝,他上书献计说:“现在吐蕃叛乱气焰正盛,而我方李敬玄战败,目前怎么能够再在西方发动大规模的战役呢?如今正好波斯王死了,王子泥涅师正在长安,不如派遣使节送他回国继位,在路过西突厥时,如果能够见机行事,那么不需要劳师动众就能够取得成功”。于是唐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裴行俭为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的特使,另以王方翼为副使兼代任安西都护送波斯王子回国。
  这时,吐蕃赞普已死,吐蕃主将噶尔赞然多布在战胜刘审礼后急欲回国安定局势,西域空虚。西域两厢可汗虽已附蕃,可是仍允许唐朝借道过境,并未严加防范。
  裴行俭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军事家,他对盘踞西突厥左厢、实力强大的阿史那都支采取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攻略。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裴行俭到达西州。因为他曾在西州工作生活过多年,所以当他到西州的时候,当地官员、朋友与熟人都前来欢迎。裴行俭安营休息后,到处对人宣扬:天气太热,不能再走了,不如等到秋凉了再上路。阿史那都支派出的密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他见唐军数量不多而且又娇贵矜持,不像战斗部队的样子,于是放心不加防备。裴行俭又不动声色地召来安西四镇的各部酋长,约他们一起打猎,说:“我真的好怀念当年在这里打猎的快乐啊,你们谁愿意再陪我去打猎呢?”于是“各族子弟愿从者万人”,他借机暗中编整训练好部队,秘密出发。
  几天后,裴行俭派一路急行军直奔阿史那都支驻地附近,然后派阿史那都支的亲戚代表自己去“问候”阿史那都支。按照礼节阿史那都支应该回访,他只好带着五百余人到唐营拜见,裴行俭趁机生擒阿史那都支,并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他辖属各部酋长前来聚会,将他们全部抓获。接着,裴行俭日夜兼程,简选精骑,尽量少带装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攻李遮匐驻地的碎叶城(今中亚托克马克),李遮匐只好束手就降。
  历史学家们认为,此次裴行俭奇袭阿史那都支的具体行军路线是从西州所在地吐鲁番出发,向西北行军,穿越乌鲁木齐峡谷,经过阜康九沟十八坡,到达阿史那都支牙帐驻地附近,犹如大军从天而降。
  裴行俭的行军路线可参考随军著名诗人骆宾王所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
  人们可以从骆宾王的诗中想象出唐军在盛夏以急行军穿越风雪弥漫的北天山的情景。
  平定叛乱后,裴行俭押送俘虏返回京师,派遣副将王方翼送波斯王子回国,并派人刻石纪功立于碎叶城。唐高宗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顺利,消息传来,喜出望外,他给予裴行俭高度评价:“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于是任命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公元682年,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车簿又煽动十姓部落叛唐,发兵东攻唐朝弓月城(今伊宁市东北)。安西都护王方翼从碎叶城东救弓月城,在与阿史那车簿交战中王方翼中箭透臂,带伤苦战,平定了西突厥叛乱。


       审礼诸子自缚诣阙,请入吐蕃赎其父;敕听次子易从诣吐蕃省之。比至,审礼已病卒,(刘审礼(?—681),唐代将领,徐州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睿宗肃明皇后的祖父即名将刘德威之子。贞观年间,官至左骑卫郎将,后迁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仪凤三年(678年)与中书令李敬玄率兵十八万征讨吐蕃,与吐蕃大将论钦陵战于青海大非川,兵败被执。不久,因伤重死于吐蕃,赠工部尚书,谥曰僖。)易从昼夜号哭不绝声;吐蕃哀之,还其尸,易从徒跣负之以归。

        上嘉黑齿常之之功,擢拜左武卫将军,充河源军副使。

        李敬玄之西征也,监察御史原武娄师德应猛士诏从军,及败,敕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复振。因命使于吐蕃,吐蕃将论赞婆迎之赤岭。师德倡导上意,谕以祸福,赞婆甚悦,为之数年不犯边。师德迁殿中侍御史,充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

       上以吐蕃为忧,悉召侍臣谋之,或欲和亲以息民;或欲严设守备,俟公私富实而讨之;或欲亟发兵击之。议竟不决,赐食而遣之。

       太学生宋城魏元忠上封事,言御吐蕃之策,以为:“理国之要,在文与武。今言文者则以辞华为首而不及经纶,言武者则以骑射为先而不及方略,是皆何益于理乱哉!故陆机着辨亡之论,无救河桥之败,养由基射穿七札,(养由基(?-公元前559年),春秋时楚国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周代有养国,后来被楚国灭掉,春秋时为楚大夫神射手养由基的封邑。相传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标记的柳叶,并曾一箭射穿七层铠甲。)不济鄢陵之师,此已然之明效也。古语有之:"人无常俗,政有理乱;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当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今朝廷用人,类取将门子弟及死事之家,彼皆庸人,岂足当阃外之任!李左车、陈汤、吕蒙、孟观,皆出贫贱而立殊功,未闻其家代为将也。

        夫赏罚者,军国之切务,苟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以致理。议者皆云:"近日征伐,虚有赏格而无事实。"盖由小才之吏,不知大体,徒惜勋庸,恐虚仓库。不知士不用命,所损几何!黔首虽微,不可欺罔。岂得悬不信之令,设虚赏之科,而望其立功乎!自苏定方征辽东,李绩破平壤,赏绝不行,勋仍淹滞,不闻斩一台郎,戮一令史,以谢勋人。大非川之败,薛仁贵、郭待封等不卽重诛,向使早诛仁贵等,则自余诸将岂敢失利于后哉!臣恐吐蕃之平,非旦夕可冀也。

        又,出师之要,全资马力。臣请开畜马之禁,使百姓皆得畜马;若官军大举,委州县长吏以官钱增价市之,则皆为官有。彼胡虏恃马力以为强,若听人间市而畜之,乃是损彼之强为中国之利也。”

        先是禁百姓畜马,故元忠言之。上善其言,召见,令直中书省,仗内供奉。

        冬,十月,丙午,徐州刺史密贞王元晓薨。

        十一月,壬子,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薨。

       十二月,诏停来年通干之号,以反语不善故也。

         高宗调露元年(己卯,公元六七九年)

         春,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仁杰为魏征第二

       庚戌,右仆射、太子宾客道恭公戴至德薨。

        二月,壬戌,吐蕃赞普卒,子器弩悉弄立,生八年矣。时器弩悉弄与其舅曲萨若诣羊同发兵,有弟生六年,在论钦陵军中。国人畏钦陵之强,欲立之,钦陵不可,与萨若共立器弩悉弄。

        上闻赞普卒,命裴行俭乘间图之。行俭曰:“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乃止。

        夏,四月,辛酉,郝处俊为侍中。

        偃师人明崇俨,以符呪幻术为上及天后所重,官至正谏大夫。五月,壬午,崇俨为盗所杀,求贼,竟不得。赠崇俨侍中。

         丙戌,命太子监国。太子处事明审,时人称之。

        戊戌,作紫桂宫于渑池之西。

         六月,辛亥,赦天下,改元。

        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连和,侵逼安西,朝议欲发兵讨之。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审礼覆没,干戈未息,岂可复出师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洹师为质在京师,宜遣使者送归国,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上从之,命行俭册立波斯王,仍为安抚大食使。行俭奏肃州刺史王方翼以为己副,仍令检校安西都护。

        秋,七月,己卯朔,诏以今年冬至有事于嵩山。

        初,裴行俭尝为西州长史,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余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阿史那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诸胡酋长谓曰:“昔在西州,纵猎甚乐,今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者?”诸胡子弟争请从行,近得万人。行俭阳为畋猎,校勒部伍,数日,遂倍道西进。去都支部落十余里,先遣都支所亲问其安否,外示闲暇,似非讨袭,续使促召相见。都支先与李遮匐约,秋中拒汉使,猝闻军至,计无所出,帅其子弟迎谒,遂擒之。因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执送碎叶城。简其精骑,轻赍,昼夜进掩遮匐,途中,获都支还使与遮匐使者同来;行俭释遮匐使者,使先往谕遮匐以都支已就擒,遮匐亦降。于是囚都支、遮匐以归,遣波斯王自还其国,留王方翼于安西,使筑碎叶城。

        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十万。遣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将兵讨之。嗣业等先战屡捷,因不设备;会大雪,突厥夜袭其营,嗣业狼狈拔营走,众遂大乱,为虏所败,死者不可胜数。大智、景嘉引步兵且行且战,得入单于都护府。嗣业减死,流桂州,大智、景嘉并免官。

       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命开门偃旗,虏疑有伏,惧而宵遁。州人李嘉运与虏通谋,事泄,上令元轨穷其党与,元轨曰:“强寇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是驱之使叛也。”乃独杀嘉运,余无所问,因自劾违制。上览表大喜,谓使者曰:“朕亦悔之,向无王,失定州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上多密敕问之。

       壬子,遣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屯井陉,右武卫将军崔献屯龙门,以备突厥。突厥扇诱奚、契丹侵掠营州,都督周道务遣户曹始平唐休璟将兵击破之。

      庚申,诏以突厥背诞,罢封嵩山。

       癸亥,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论塞调傍来告丧,并请和亲,上遣郎将宋令文诣吐蕃会赞普之葬。

        十一月,戊寅朔,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高智周为御史大夫,罢知政事。

        癸未,上宴裴行俭,谓之曰:“卿有文武兼资,今授卿二职。”乃除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甲辰,以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兵十八万,并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暕总三十余万以讨突厥,并受行检节度。务挺,名振之子也。

       高宗永隆元年(庚辰,公元六八〇年)

       春,二月,癸丑,上幸汝州之温汤;戊午,幸嵩山处士三原田游岩所居;己未,幸道士宗城潘师正所居,上及天后、太子皆拜之。乙丑,还东都。

      三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擒其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

        初,行俭行至朔川,谓其下曰: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士卒冻馁,故败。今突厥必复为此谋,宜有以诈之。”乃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持陌刀、劲弩,以羸兵数百为之援,且伏精兵于险要以待之;虏果至,羸兵弃车散走。虏驱车就水草,解鞍牧马,欲取粮,壮士自车中跃出,击之,虏惊走,复为伏兵所邀,杀获殆尽,自是粮运行者,虏莫敢近。

        军至单于府北,抵暮,下营,掘堑已周,行俭遽命移就高冈;诸将皆言士卒已安堵,不可复动,行俭不从,趣使移。是夜,风雨暴至,前所营地,水深丈余,诸将惊服,问其故,行俭笑曰:“自今但从我命,不必问其所由知也。”

    奉职旣就擒,余党走保狼山。诏户部尚书崔知阚传诣定襄宣慰将士,且区处余寇,行俭引军还。

     夏,四月,乙丑,上幸紫桂宫。

     戊辰,黄门侍郎闻喜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京兆王德真并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温,知悌之弟也。

      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岁收五百余万石,由是战守有备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