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成波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对治疗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淤胆型肝炎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发热待查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作为项目任务负责人承担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等两项,共经费 900 余万元,参加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高水平 SCI 论文近 20 篇,其中影响因子 5 分以上 3 篇,3 分以上 3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9 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 1 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肝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主要是参与代谢、合成、生物转化及解毒等功能,不仅参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也参与激素、药物、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同时,肝脏也是各种致炎因子或病原微生物常侵袭的器官,如各种细胞因子、药物、微生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已证实肝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是最常见的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1]。 目前,尽管有多种抗炎保肝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关于如何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选择和应用疗程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临床医生均会处方各种护肝药物,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保肝药是指具有促进受损的肝细胞再生,促进肝细胞修复,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或减轻损伤等作用的药物。2007 年,日本大阪大学 shinya mizuno 教授提出了选择护肝产品的三大标准[2]:①抑制肝细胞凋亡②诱导肝细胞增殖③改善肝纤维化。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可以大致有以下几大类: 抗炎保肝类药物 一 该类药物主要为甘草甜素制剂,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保肝作用,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以减轻肝脏的非特异性炎症。常用药物有复方甘草酸单铵、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等,临床上常用于各病因引起的肝炎护肝治疗,常见的副作用有低钾、水钠潴留、浮肿,少见有高血压。 细胞膜保护剂—磷脂类药物 二 该类药物能补充外源性磷脂成分,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肝细胞膜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增强细胞膜的防御能力,对肝细胞的再生和重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该药不良反应较少见,新生儿和妊娠前 3 个月孕妇禁用,口服剂量大时可导致腹泻,静脉时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 解毒保肝药物 三 此类护肝药物可以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合成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变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并通过尿和胆汁排泄出体外,从而减轻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常用药物有:葡萄糖醛酸内酯、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 降酶药物 四 这类药物为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一种中间体,其作用机理为对细胞色素 P450 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常用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和双环醇片。停药后部分患者 ALT 反跳,但继续服药仍有效。因此,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应逐渐减量停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无保肝作用,不建议常规应用。 利胆保肝药物 五 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维生素类和辅酶类药物 六 该类药物为基础代谢类药物,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的各种酶的正常活性。常用药物包括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及辅酶 A 等。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除维生素 K 外,一般不用。 生物制剂 七 代表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从新鲜乳猪肝脏中提取纯化制备而成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多用于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例如病毒性肝炎的肝衰竭早期或中期,或者其他急性肝损害。近期发表的关于促肝细胞生长素在治疗不同肝脏疾病的疗效分析,研究如下: 《原研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不同肝脏疾病疗效的 Meta 分析》[3]发表在《中国新药杂志》2018 年第 27 卷第 3 期(图 1),由来自暨南大学药学院、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的研究者,采用 RevMan 软件对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不同肝脏疾病的疗效进行了 Meta 分析。该分析共纳入 24 项研究,共3,294 例患者。研究结果对于临床选择标准及适应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原研促肝细胞生长素为空军广州医院(解放军 458 医院)研发,现由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图 1:点击查看大图 01 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治疗重症肝炎 分析结果显示(图 2),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的试验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肝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重肝倾向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的重症肝炎患者肝炎症状恢复更快。
02 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治疗肝硬化 分析结果显示(图 3),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的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HA 水平、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提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硬化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修复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硬化的病情进展。 图 3:点击查看大图 03 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分析结果显示(图 4),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ALT 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图 4:点击查看大图 04 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治疗儿科感染性肝炎 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治疗儿科感染性肝炎获得循证医学证据,研究结果显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综合疗法的对照组,对治疗小儿亚急性重型肝炎可延长死亡者存活时间,为治疗存活争取宝贵时间;对小儿甲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05 不良反应 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如荨麻疹、皮肤瘙痒、斑丘疹等,大多数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从 1992 年上市以来,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的保肝护肝的基础用药。 一品红®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具有加快肝细胞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肝细胞活力的三大特点。作为中国原研、国家一类新药,已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企业作为国家质量标准起草单位,产品质量最优;医保乙类,120 mg 剂量为独家剂型,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有 20 年临床应用历史,循证医学证据十分充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 于乐成.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22(2):94-103. [2] Mizuno S, Nakamura T.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 regenerative drug for acute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 Regen Med, 2007, 2(2):161-170. [3] 麦泳瑶, 张文洁, 左长京, 等. 原研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不同肝脏疾病疗效的 Meta 分析 [J]. 中国新药杂志, 2018, 27(3):119-125. 文章来源:感染时间 |
|
来自: 马拉cml37vnyza >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