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着比基尼扛大枪,为什么以色列有那么多女兵?

 七侠荡寇志 2019-09-01

倘若你在特拉维夫海滩看到三三两两的以色列姑娘穿着比基尼和朋友们谈笑风生的同时背后还背着一把全自动步枪,这时你千万不要慌张,因为她们只是在执行自己的义务。

(图源:dailymail)

或许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美国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对枪支管控最不严格的国家,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以色列持枪率。在这个国家的每一处几乎都能看到背着步枪“招摇过市”的以色列人,而且其中不乏年轻貌美的女子。

在停车场

在酒吧里

在火车上

其实以色列女孩持枪“内有隐情”。

这些持枪的以色列姑娘,几乎全部是现役或者曾经服役于以色列国防军的女性。根据以色列国防法的规定,即便是在非任务期内,凡是在现役及预备役的以色列军人,必须随身携带自己的配枪,这也是以色列姑娘“穿着比基尼扛大枪”的直接原因。

而步枪也几乎成为了以色列女兵的标配,放眼望去社交媒体上的以色列姑娘的照片,一边是全副武装,另一边是夏日清凉~

(图源:The Sun)

或许有朋(无中生)友不理解,这个亚(样)子成何体统?每天拍这些美美哒照片还怎么保持战斗力?希望以色列有关部门管管昂!

恰恰相反!以色列军方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女性参军,鼓励已经服役的女兵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大尺度”照片,以展现以色列国防军良好的精神面貌。2007年以色列驻美国纽约领事馆在美国著名男性杂志《Maxim》上刊登了五幅迷人的以色列女兵照片,还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就是这五张照片

网络上素有“犹太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的说法,但这以色列女兵光鲜亮丽外表下的辛酸,实在“不足外人道也”。

1948年8月18日,以色列总理大卫·本 - 古里安下令对没有孩子的单身女性和已婚妇女(出生于1920年至1930年之间) 开始强制征兵,从此以色列女性正式成为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一部分,并在日后发展中逐渐壮大,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1948年一名以色列女兵进行射击训练

(图源:哈加纳博物馆)

时至今日,女性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4%,而且在以色列国防军军官中的比例达到了57%。以色列国防军中92%的职位向女性开放——这在世界范围内是无与伦比的。

同样,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统计,在1962年至2016年半个多世纪期间,就有535名以色列女性士兵在战斗行动中丧生(这一数字不包括1962年以前在以色列军队中丧生的数十名女士兵)。

美丽的姑娘+黑漆漆的步枪已经成为了以色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知让多少异国他乡的旅客啧啧称奇。但这样的“风景线”,也实出无奈。

作为一个只有八百五十万人口、领土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而且被夹在周围好几个阿拉伯国家中的“小国”,国防乃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从1948年立国至今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好几次都濒临灭国边缘,这使得以色列对于军人十分重视。

以色列本身人口较少,所以只能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以色列的兵役法中规定,凡是年满18到29周岁的男性公民,18到24周岁的女性公民除非有特殊情况都要应征进入现役部队。男性公民的服役年限为三年,女性公民的服役年限为21个月。并且在服役期满之后,除非有特殊情况要延长服役之外,所有人员一律转为预备役人员。

真“枪在手,跟我走!”

或许又有网(无中生)友发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在咱们看来还是孩子、刚刚年满18岁的年轻人会心甘情愿的参军呢?

这和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是分不开的。

从中学开始每个以色列孩子就会非常详细的学习犹太复国历史,也会开始从多方面了解到自己的民族曾是怎样颠沛流离,又是如何饱经苦难。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军队战史、军队纪律甚至军事战略等有关的国防教育科目同时开展。

一名以色列父亲正在教自己的孩子使用了解重机枪

(图源:czechfreepress)

当以色列青年按照国家法令成为新兵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就是去参观耶路撒冷的哭墙和大屠杀纪念馆,新兵们都会成队列来到哭墙,聆听教官诉说两千年来犹太人国破家亡,圣殿被毁,颠沛流离的民族苦难史。

以色列新兵在圣地马萨达观摩学习

得益于完备的国防体系和深入人心的国防教育,以色列形成了“全民皆兵”的战斗模式。

以色列全国划分为14个动员区,每个动员区都设立集结点和军用仓库,仅一个区便可以编组一到两个预备役旅;进入21世纪后,以色列国防军干脆在全球都设立了兵站,以备巴以冲突升级成为世界大战,能够组织起来全球的犹太人回国参战。

这样的教育、这样人民、这样的纪律,铸成了一支钢铁般的军队。

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游击队趁这一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向以色列发动突袭。以色列军队一度陷入空前混乱之中,甚至埃及军队一度把以色列人赶出了西奈半岛,各条战线上的阿拉伯军队也纷纷突破以军的防线。

埃及坦克部队进入苏伊士运河东侧

(图源:CIA)

在战争爆发的十五分钟之后,以色列电台就宣布了国防部的各项指令,并且通过电话、电报、邮件、广播等多种形式立刻通知所有预备役人员到达指定地点报道。

在战争爆发的四十八个小时之内,被动员起来的预备役军队人数达到了33万人,总兵力也直接从战前的12万人直接暴增到了45万人,同时全国的汽车和飞机工厂也很快做好了民转军的准备,民间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修理人员陆续开赴前线。

以色列坦克部队打回苏伊士运河西侧

(图源:以色列国防军)

以色列迅速就扭转了战局,在20天内结束了战争并取得胜利。战后埃及总统迫于政治压力作为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前往以色列,并在美国的撮合下与其签订“戴维营合约”——这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的最终结果。

以色列总理(左)、美国总统(中)和埃及总统(右)

三人在戴维营的合影

(图源: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

两千年前,被犹太人视为圣地的马萨达被罗马人攻陷,全城的男女老少960人自杀。从此,犹太人的足迹从迦南之地上消失,开始了两千年的世界性的大流亡;两千年后,全世界的犹太人循着祖先的足迹再次回到的这片土地,在阿拉伯人的眼皮底下硬是打出了一片天地。

危机感、忧患意识、民族精神、国防教育等等,贯穿于犹太民族的历史,伴随着以色列国家的发展。一代又一代以色列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义无反顾的投身军营,像男人一样开飞机、开坦克,以血肉之躯抵挡外来的敌人。

这是就是以色列姑娘的青春,也是以色列几乎所有年轻人的青春。

本文到此为止,以下为微信平台自动配送广告,与本号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