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成人缺血缺氧损伤、低血压性脑梗死

 hero17 2019-09-02

先上帅哥哥哦(中国医学影像联盟飞图战队)

成人缺血缺氧损伤

缺氧缺血性损伤(hypoxic ischemic injury,HII):全身缺氧缺血性损伤、全身缺氧性损伤,脑低灌注

病因:心薄骤停、脑血管疾病、溺水、窒息

1、损伤模式多样,取决于脑发育成熟度、损伤严重程度、损伤时间长短

A:轻至中度:分水岭区脑梗死

B:重度:灰质结构(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小脑半球、海马)

2、MR是评估发生缺氧缺血事件后数小时内整体损伤程度最好的检查方法

ADWI:最能发现阳性病变(数小时内)

BDWI:深部核团±皮质弥散受限

CT2/FLIAR:小脑半球、基底节、大脑皮质信号增高

DT2序列不一定能鉴别急性期改变

3、MRS:对HII24h内的损伤更为敏感,且能提示损伤严重程度

乳酸升高,谷氨酰胺-谷氨酸升高

主要鉴别诊断

1、区域性缺血脑梗死

2、外伤性脑水肿

3、中度/代谢性疾病

4、急性高血压性脑病、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

5、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

6、MELAS

病理学

一般进展过程(不考虑病因)

A:脑血流量下降、血氧下降

B:从氧化磷酸化转变位无氧代谢

C:谷氨酸相关的细胞毒性过程

低血压性脑梗死

低血压性脑梗死(hypoten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HCI

A:脑血流量(CBF)不能满足新陈代谢需要(低血流状态)而引发的脑梗死

B:边缘带或分水岭区脑梗死分为2

  --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通常在皮质、灰-白质交界区

  --穿支动脉之间的边缘带;通常在深部白质

1、最好的成像技术

MR DWI/ADC±MR灌注

2、皮质边缘带

A:大动脉供血区之间

B:通常在灰白质交界区

C:血管供血区之间低密度

3、白质边缘带

A:穿支动脉之间

B:通常位于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

C:≥3个病灶

D:线性AP方向→串珠样改变

E:如为单侧,需寻找狭窄的大血管

4、成像建议

AMRGREDWIMRA(颈部及颅内)

B:±MR灌注(可显示受累区域CBF下降)

C:如果无法行MR检查,则可性CT平扫、CT灌注、CTA

D:在诊断颈内动脉完全闭塞vs接近闭塞时,CTA/DSAMRA

主要鉴别诊断

1、急性栓塞性脑梗死

2、动脉硬化(小血管病变)

3、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

4、血管炎

5、假层状坏死(其他病因,如Reye,狼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