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懒汉真多 2016-04-0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ES)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发作、视觉异常、头痛等影像学表现为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水肿。正确、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体征、头颅神经影像学病变消失。
该病经过有效治疗后1—2 周内影像学表现可明显好转或完全恢复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治疗延误可导致脑内遗留严重损害及各种并发症。

RPES 常见于先兆子痫、高血压、自体免疫疾病、胶原病、肾功能异常、器官或组织移植后、免疫抑制剂或肿瘤化疗等的患者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以迅速进展的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视觉异常以及癫痫等为主要症状。癫痫发作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患者有行为、意识的改变表现为嗜睡、昏睡可伴躁动不安。视觉异常较为多见如视物模糊、偏盲、幻视等视觉障碍提示病变主要累及后循环系统供血的枕叶视觉中枢。

PRES是一种临床神经放射学疾病综合征因此影像学表现是诊断本病的主要证据。
病灶在CT 均表现为低密度灶, MRI检查是发现PRES病变的最佳方法, 常规T1W I病变常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T2W I为高信号; FLAIR像显示明显高信号
形态学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病变主要表现为脑回样形态在基底节、深部白质、小脑、脑干表现为小斑片样或花瓣样异常信号。
FLAIR成像是识别皮质和皮质下水肿最敏感的检查可检出早期小的局灶异常, FLAIR成像可作为疑诊本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DWIADC 序列能区分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源性水肿从而更容易对PRES进行鉴别。病变在DWI通常显示为低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上的信号较脑组织信号显著为高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的典型信号改变相反脑梗死急性期病变区在DWI为高信号ADC图则为低信号表现为细胞源性水肿。
PRES的病变部位常见于脑后循环供血区最常见部位为双侧枕叶皮质下白质。

目前对本病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综合本病的病因、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可总结为:
1、 有基础诱发疾病或特殊用药史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子痫、红斑狼疮等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药物等;
2、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癫痫发作或视觉障碍;
3、 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特征性血管源性水肿改变影像学显示病灶严重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分离现象;
4、治疗后影像学上病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
5、排除其他疾患。

鉴别诊断:
1PRES 易与发生在大脑后循环的脑梗死如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分水岭区脑梗死等混淆, PRES常累及多支供血区, ADC 图为高信号病灶通常没有强化具有可逆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为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梗死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枕叶皮质、丘脑、颞叶内下、小脑以及中脑梗死梗死性病变以细胞毒性脑水肿为主, ADC 图呈现为低信号, DWI 呈现为高信号,病变往往不可逆。
2、本病还需与脑静脉血栓形成、脱髓鞘性病变等鉴别。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 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常见脑水肿、脑梗死和脑出血, MRV 可发现深静脉、浅静脉以及静脉窦狭窄、充盈缺损或闭塞PRES典型的可逆性病程特点。脱髓鞘疾病大多缺乏基础疾病病史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影像学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斑片状异常信号病程呈缓解复发或进行性发展。


病例分享: 

男,17岁。以全身浮肿伴脱发半个月为主诉入院 。 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MRI检查前头痛伴抽搐发作2次。

治疗前:

治疗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