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尔克斯:我花了30年时间,只为拼凑一个真相

 泰山书馆abc 2019-09-02
音乐 | Corrinne May - Love Song for #1

麦家陪你读书

20年的约定,1000本好书,每天清晨6点30分,都有好书唤醒你。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领取我们为爱书人准备的福利~

本周,我们将陪大家精读的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这是马尔克斯继《百年孤独》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这本书写完的第二年,马尔克斯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开始《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精读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受害者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害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一个一开始你并不喜欢的人,会突然间变成你所谓的“真爱”吗? 
  • 花掉半生光阴去等待一个未知的答案,值得吗?
  • 如果全世界都保持冷漠,你愿意做那个点亮烛火的人吗?
  • 作者马尔克斯究竟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他想向我们传递些什么?

这些关于爱与人性的命题,在完成本周的精读后,你或许会有新的解读与认识。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史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只因他的作品太受大众喜爱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等,光看书名就很勾人。

说起马尔克斯,大家一定会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可到底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呢?或许很多人都搞不明白。

这个词最早是由德国艺术评论家法兰克·罗提出来的,原本指的是20世纪的一种绘画。

这种绘画用现实主义的精确来描绘物体,却用悖论表现出一种奇异的效果。

比方说,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有一盏亮着的街灯,是不是感觉很奇怪、很违和呢?

后来,“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儿被引用到了文学上,指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

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文字最终的目的。

而马尔克斯,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瑞典文学院在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的时候表示:“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魔幻性”“想象力”“现实意义”,这三个词加起来,大概就是马尔克斯文学的最主要特征了。

马尔克斯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小时候,他是跟着外祖父家长大的。

外祖父是个退役军官,曾经当过上校,思想激进,但为人善良。这给马尔克斯写奥雷里亚诺上校这一角色提供了参考。

马尔克斯的外祖母非常有文化,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据说,马尔克斯小时候还亲眼看到过外祖母和鬼魂说话。

受外祖母的影响,马尔克斯7岁时,就开始读《一千零一夜》了。

马尔克斯出生的村庄,位于哥伦比亚 Aracataca

在马尔克斯幼小的心灵里,他的故乡是一个充满了幽灵的奇异世界,这也使得他笔下的文字里幽灵、鬼怪频频出场。

在文学上,马尔克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天才,他似乎是生来就注定要讲故事的。故事翻来覆去拐几个弯,读者看晕了,他却乐在其中。

人们都说《百年孤独》里重复又复杂的人名难记,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比《百年孤独》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对于书籍,马尔克斯却是十分珍视、十分严肃的。

20世纪90年代左右,马尔克斯的盗版书籍在中国满天飞。1990年,马尔克斯来中国游玩,本来很开心,结果一看见那些盗版书,兴致全无。

马尔克斯当时就气呼呼地说:“以后绝对不给中文的书授权!”

不过最后马尔克斯终于松了口,这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部部经典杰作,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马尔克斯因其文学才华,成了很多人的偶像,音乐诗人李健就是其中之一。

他这样形容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是那种很活跃、很开朗,偶尔会爆几句粗口的老顽童,即使是描述死亡和最阴冷的场面,都隐约能感受到后面的宽厚和温度,马尔克斯不会冷冰冰地板着脸,他经常会讲很多笑话,如果真去讲相声,估计不会比郭德纲差多少。”

这番点评,可以说很到位了。

真正熟悉马尔克斯的人会了解,在他文字的外衣下,藏着一颗老顽童般年轻的心。

马尔克斯的灵魂有趣,但他的文字却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孤独。

“孤独”的思想贯穿了马尔克斯整个创作生涯,与其说他是一位因孤独而出名的作家,不如说他是因为谴责孤独而出名的。

这又跟他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马尔克斯年轻的时候,曾经到巴黎避过难,身无分文,又听不懂法语,只好四处流浪,靠卖报纸过日子。

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家旅馆,老板娘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又交不起房租,当场就想撵他走,但老板却不知道为什么,大发善心让他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住了很久。

直到马尔克斯因为写《百年孤独》这本书出了名,有了钱,回到旅馆来还债,老板娘才告诉他,老板当时留下他的原因。

他说,像马尔克斯这样没饭吃、没衣服穿的人,却还在读报纸,迟早会有大出息的!

很可惜当时老板已经去世了,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

但这件事也反映出了马尔克斯孤独的性格:默默地读书、默默地写书,他本人就是被孤独环绕的最好例子。

有趣加孤独,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词汇,拿来概括马尔克斯性格,却并不令人感到违和。

马尔克斯曾说:“如果不是以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作基础,我可能一个故事也写不出来。”

的确,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马尔克斯笔下的很多故事也不例外,虽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和荒诞的影子,但大多都是基于现实而写的。

比如,我们本周要精读的这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951年1月的某天,马尔克斯的朋友被一对兄弟杀死了。

马尔克斯听说了这件事后,又震惊又疑惑,决定把它讲出来。他走南访北,四处调查,足足花了30年时间,才写成了这本书。

当时的马尔克斯,正因为抗议智利军政府的独裁统治,罢工5年不写文字。可这部《凶杀案》及其背后的悲剧,让马尔克斯破了例。

这一写,就写下了他继《百年孤独》之后,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为马尔克斯第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呢?

它看似在写一桩再简单不过的凶杀案,其实背后的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

被刺杀的圣地亚哥·纳萨尔,因不洁之身被退回娘家的新娘安赫拉·维卡里奥,婚礼过后销声匿迹的新郎巴亚尔多·圣罗曼,策划了这起凶杀案的新娘的两个哥哥,所有事先知道即将发生凶杀案的小镇居民……

这些人要么做了局,要么身处局中,要么沉默、冷眼旁观,要么无辜、阻拦不及。通过这些人的讲述,马尔克斯终于拼凑出了一个朦朦胧胧的真相。

尽管他们各有借口,但在这场凶杀案中,或许每个人都不似表面那般无辜。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接下来的精读中,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领读人:三尺晴。公众号叁叁两两(ID:sansanliangliang66)。两个爱书狂魔叁叁和两两,陪你聊100个奇女子。

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