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宋祁《九日置酒》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九日置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诗的首联写道:“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物华”就是自然景物。 南朝梁柳恽的《赠吴均》中写道:“离念已郁陶,物华复如此。” 唐代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中写道:“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中写道:“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重”即重视;尊重。这里,诗人起句中的“秋”字点明节令。意思是说,晚秋美好的早上,美丽而绚丽的自然景物,宜人的秋色。其中,一个“重”字表现出诗被这美好的自然景物所吸引而产生了流连光景之意。次句“高台复帐驻鸣茄”由上句的“重”字引出。其中的“高台”、“复帐”、 “鸣茄”几个意象,描写出了场面的阔绰,气氛的热烈。当然,这样的场景绝对不是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登高赏景的情景。

颔联承上,诗人写道:“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遨”即游玩。按照律诗的特点,这一联是对偶。出句写登高,对句写饮酒,对偶十分工整。其中的“遨欢”、“促饮”就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道“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了这样的欢乐场面。其中,“任落风前帽”出自《晋书·孟嘉传》。其中写道:“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把“任落风前帽”当成了风流美事,是一种骄傲。“争吹酒上花”的意思是争饮菊花酒。说到菊花酒,就自然写道“ 九月九日”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其活动主要有游览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身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而在古代,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已经成为一种传统雅事。

接着颈联一转,写道:“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霞”本义指日出,或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像,或者彩色的云。“不成霞”就是说阳光清淡得没有霞,也就是没有云彩。在此形容天空清澈透明。这里,诗人主要写登山所见。诗人运用对偶,把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的自然景象。诗歌中的“明”字与“清”字相应,描写出了秋晨景象的特色。可以说,这里两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了恢宏的气象,开阔的境界。

尾联写道: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是诗人的自画像,可谓形神兼备。特别是“愚甚”两字,表面看来是在自嘲,其实是诗人严肃表现。我们再看“白头太守”,不仅说明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而且也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写道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特别是结句“满插茱萸望辟邪”,可以说,从诗人的年龄和职位来说,这样的打扮确实有些滑稽,感觉到到诗人所具有的放浪形骸,豁达开朗的性格。然而,正是这样的形象描写,不但承接说明了上句中的“愚甚”的自嘲,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尊重民俗的作风。为此,我认为,这也表现出了如同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其次,典故运用,含蓄蕴结。再次,描写细腻,幽默风趣。第四,形象鲜明,意蕴深刻。第五,对偶工整,语言高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