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 第七十七章 天道损有余补不足

 香光庄 2019-09-02

第七十七章 原文诵读 来自老子道文化 04:24

【原文】

天之道,犹①张②弓欤③?高则抑之,下则举之;有余则损之,不足则补之。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④见贤⑤。

【注释】

 1.犹:犹如、好比。

 2.张:张拉。

 3.欤:疑问助词,含意为瞄准的调整之中。

 4.不欲:不为、不想。

 5.贤:欲智欲能者,并非无欲无为的有道者。

【今译】

天道,好比张拉弓箭瞄准,高了则抑下损之,下了则举上补之;过了则收回损之,不足则施与补之。天道就是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是取侵不足以奉事有余之贵势。谁能肯将有余奉事天下百姓,只有有道者。所以圣人为而不自是改变,成功而不处占居有,正因其理,圣人不想见到贤智、能、物、名之欲有者。

【要旨参解】

一、天道若如张弓,损有余补不足,只有有道者能效仿天道奉事天下。

二、只有能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者才名有道、才能奉事天下。

三、贤智、能、物、名是欲识欲为的有者而并非有道者。

【续解】

一、损有余补不足,这是天道自动调谐平衡律,它是道外沿的上层动态和适应逝生阶段的调谐。如果本体没有这一自动调谐平衡律,人类就根本无从有平衡之用的可能性。所以认识它不仅对认识处理现实现象有着积极的深刻价值,而且它也是认识宇宙本体的通道。只有了解老子七律不二、一律既圆七律的时候,才能近于道象知,这对认识了解道具有决定的识价值。

二、补不足就是补清静、补柔弱、补虚下,而不是补贪欲不足、贪求不足、造孽成因、不觉不转的妄不足。不足有两种,虚下处不自居有空不足和妄欲不足,两者皆不别以律自动调谐。在自然中水向下,在电流中电子向空穴,无论政治、经济实质都只不过是取舍、损补的循环,实质万事万物长远可靠的价值和利益都在虚下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