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变相放逐出京城后游京陵时所作。由于此时诗人的心中忧愤十分强烈,对朝廷的腐败更加厌恶,从而使得这首诗歌的意义更加积极深刻,表现的思想更为现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登楼远眺”都有着抒怀之意。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凤凰”是传说中祥瑞的鸟,往往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象征。这里既有实写,即登上了凤凰台;也有虚写,即用“凤凰”暗喻那些著名的人物和美好的时光。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在诗歌中,李白用登上“凤凰台”也有着抒怀之意。那么,诗人登上凤凰台到底抒发的是什么情怀?——“凤去台空江自流。”也就是凤凰去了,凤凰台也空了,眼前只有长江之水依旧流着。“流水”这一意象,在中国诗文化中,往往是用来比喻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这些都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有着对人生的感伤。所以,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李白面对现实状况和自己的处境,登上凤凰台,目睹那浩瀚的生生不息的长江之水和那依旧存在的巍峨的凤凰之山,感叹万分,感受到那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不可能再有了。诗人不由悲从中来,忧思万千。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写作上说,这里紧承上联中的“凤去台空”,也是对“凤去台空”内容的具体化。“吴宫”指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时所建宫室的遗址。“晋代衣冠”借指东晋名门显贵之人。“丘”即坟墓。这里,诗人通过对偶手法,跨越了时空,使诗歌的历史意蕴更为深厚,同时也表现了“登楼”时怀古之情,得到借古讽今的审美效果。从意义上看,这一联是说,就是吴宫中的花草就被埋进小径的地下,更莫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以及那些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及其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其中明显地表明了李白的历史观,即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现实,也会成为过去,而社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中兴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