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观念

 江山携手 2019-09-02

     试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观念

《现代教育思想》指出:“作为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所谓的“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在实现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而审美教育观念尤其显得重要。那么,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审美观念是如何体现的?对此,根据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我认为语文美育中的教育观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主体观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因而,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学校、教师要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的思想,把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改变那种单一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教育家劳凯声所说:“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时才能真正实现。”

二、民主教育观念

   “学校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该体现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原则。”“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充满爱心的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人的教育,就是充满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教育是各类学校教育的思想和前提、基础。《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因而,只有教师具有民主教育的思想,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教育教学才能尊重学生个性独立和心灵的自由,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三、合力教育观念

    “教育是一种合力教育。”对人的教育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在大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全面依靠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科学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任课教师为主力,家长配合协作的“合力”教育管理机制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真正实现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四、全面教育观念

    注重“全面的思想”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学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全体学生发展为目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变化以及各阶段的发展。因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但是必须明确,全面教育的思想不是取消或削弱考试,而是应该注重考试,注重把对学生的学习检测考试、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结合,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五、过程教育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融会整合。这就说明,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结果,而且更要注重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人格得到完善,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六、自觉教育观念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即原有的知识结构),认识的过程中,主体(学生)并不能对客体(学习的知识)直接做出反应,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但这个过程必须是一个自觉建构过程,必须体现出学生的自觉意识。因此,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但全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现代教育强调教育应是“以人为本”,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也是语文美育教育观念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