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黄课堂 | 揭秘中医治病八大方法

 老玉米棒 2019-09-02
医门八法指的是清代程国彭在他的医学著作《医学心悟》中所提出的中医方剂八种治疗方法,在程国彭之前的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张景岳创立了以法统方的先河,将方剂分类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法,并命名为《古方八阵》,而程国彭的《医学心悟》中,将张景岳的固、因二阵换作汗、吐二法,并将之命名为医门八法,分别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当今,有这么一句话: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可见,发汗也是一种治病良法。而汗法更是位列“中医治病八法”之首,那么,汗法究竟为何广为流传?哪些疾病又可使用汗法?该如何使用汗法?宗黄堂中医馆为您揭秘。

汗法亦称解表法,在临床上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运用汗法,一要发散,二要清气,三要通络。汗法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或伏邪瘀着窍络从化为他病的,亦可根据“宣可决壅”的道理而用之,常可收一得之功。因为汗法能疏通腠理,若用于补虚、宣络、温经等药中,又能透发经隧筋骨之间的外邪凝滞之毒,从汗而解。

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使之从口吐出,从而缓和病势,达到治愈目的的方法,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凡是停留在胸腕部分的有形之邪,在汗之不可,下之不能的情况下,使用吐法,可以舒郁解结,宣通气机,排除病邪,免致流入胃肠,由轻转剧。所以本方对邪在上焦,有外出之势的,用之确有外解的作用。

提到攻下,大家立即会想到大黄! 大黄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

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 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 ,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别 。

和法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和解或调和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和解主要是治疗一些处于半表半里的疾病,而调和是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比较多,比如肝脾不和、气血阴阳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等。

就像社会矛盾,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镇压,这相当于汗吐下。

如果年深月久,牵涉面广了,错综复杂,就不好去镇压,只能讲求和谐,去调和它。

温法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主要作用是祛寒邪,使阳气恢复。经常使用的是一些温热药物温法根据寒病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分为三种,即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

用温药,能给人体带来生生之气,以战胜病情。所以,温法不仅仅是针对体内有寒,同时也是为了培养生生之气。

清法主要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它所用的是寒凉的药物,一般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清法根据里热证不同的种类而产生很多治疗方法,比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等,这些方法在治疗温热病时的效果最佳。清法经常和生津、益气的药物配用,因为里热病容易伤津耗液、伤气;清法还经常和滋阴等方法并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可能是为了防止大家过多使用寒凉的药,八法里面不讲寒法,也不讲凉法,而是讲清法。因为除了用寒凉药,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清热,把热往下引,往外导,这都属于清法。

消法主要是治疗体内气、血、食、水、疾、虫等聚集而成的瘀结,并通过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来治疗这些病症。由于消法主要治疗处于经络、脏腑、肌肉之间的积块,而这些疾病的来势比较缓慢,所以用消法治疗疾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建议不要用一些猛烈药,企图把日积月累的东西一下子打掉。可能真会打得掉,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消积要慢慢消,不妨多吃几副药。

补法是对身体进行补养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补充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损。补法以补虚为主,还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经常采用的补法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气血双补和阴阳双补等。

我们天天都吃饭,五谷为养,就是在补我们自己。不吃饭,就没力气了,一吃饭就有力气了,饭是最好的补品

提示大家大病痊愈之后,要适当补一补。生病对人体是个消耗,治疗的过程也会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

中医治疗八法并不仅是用药的方法。在这八法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用药,也可以用针灸、导引、刮痧、拔罐、按摩、推拿、祝由、符禁、饮食调节等。这些都是治病的手段。不管是哪一个手段,都源于中医治疗八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