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莺莺的真人真事

 东方欲晓10 2019-09-02
说起崔莺莺,就想起《西厢记》
崔莺莺就是河北省安平县黄城村(过去叫凤凰里)人,唐朝礼部员外郎崔元翰之女。她与中唐诗人元稹(zhn)系姨表兄妹,二人曾有爱恋之情,遭元稹先恋后弃,而爱情破裂。后来,崔莺莺先被元稹写成《会真记》传奇行世,又被金、元人作《西厢记》而名垂青史。
一、家世
崔莺莺,字双文,莺莺是其小名,生于公元785年。祖父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父元翰,名鹏,(729-795)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人 称 “崔 四 头”。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贞元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雅,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 太 刚 褊 简 傲 , 不 能 取 容 于 时 , 每 发 言 论, 略无 阿 徇 , 忤 执 政 旨 ”。 故 掌 诰 二 年 , 而 官 不 迁 。 竟 罢 知 制 诰 ,约66岁终于 散 位(比部郎中)。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莺莺的母亲是睦州刺史郑济之女,784年生莺莺,莺还有一弟。姨母有文才,779年生子元稹,长莺莺7岁,稹为中唐著名诗人。
二、史实与文学
莺莺的父亲元翰死后,郑氏携子女扶夫柩归葬博陵,守孝三年后,因孤儿寡母在博陵无所依靠,犹豫再三,复盘桓时日,至贞元十五年决计再回长安。途经蒲州,正遇上丁文雅兵变,母女投河中府普救寺避之,恰遇元稹。元稹退去贼兵,救了郑氏母女。元稹见莺莺俊美,乃生暧昧之情,托莺莺的婢女红娘从中撮合,二人在西厢终成百年之好。但好景不长,后来元稹赴京赶考不归,另寻新欢,抛弃了莺莺。这是史实。
莺莺的故事首先由元稹写成《莺莺传》(即《会真记》),流传于社会。元稹在《莺莺传》中写了一个青年相公,名叫张生。贞元中,张生出游蒲州寓居普救寺,恰郑氏携莺莺赴长安,途经此地遭乱,亦避居于此。张生请蒲州守将击退乱兵,郑母女得救。崔氏感张生之恩,置酒酬谢,并叫莺莺与张生兄妹相称。张见莺莺俊美,乃生暧昧之情,托莺莺的婢女红娘从中撮合,二人在西厢结为百年之好。但好景不长,后来张生赴京赶考不归,另寻新欢,抛弃了莺莺。莺莺又改嫁了他人。以后张生探亲,欲旧梦重圆,遭到莺莺的拒绝。张生恼羞成怒,一方面极力洗白自己,一方面极力贬低崔莺莺,把莺莺甚至女人说成色情淫秽之物。
后代文人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对莺莺故事作了大量的情理处理,制成文艺作品。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人王实甫编为杂剧《西厢记》,还有李绅的《莺莺歌》,成为古代文学中讲唱文学和戏剧的伟大著作。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均带有很大成分的自传性质,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莺莺人史皆实,张生名虚史实;张生之名即元稹之形。
在《西厢记》里,莺莺心灵貌美,温柔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在张生的热烈追求和红娘的撮合下,获得了莺莺大胆、真诚、纯洁的爱情。莺莺托红娘传诗张生曰: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明月三五夜》)
这是一首约会诗,月亮西照,园门半开,叫张生来园中。张生应约,二人甚欢。此后的张生并没有真正尊重和发展这种爱情。他赴考高榜得中,为了追求仕途的发展,攀附高门,趋附权贵,而与当朝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订了婚,抛弃了莺莺。这无疑是对莺莺的强烈打击。后来张生又曾前往崔家,要求以表兄的身份见莺莺。他没想到不仅被莺莺拒绝了,莺莺还写了一首《寄诗》,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进行道义上的指控:
自从销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为郎憔悴却羞郎”,张生卑鄙可耻,莺莺乃至正义的人们替他害羞!张生又等了数日,终不得见,自觉没趣而去。莺莺闻之,又赋《告绝诗》曰: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诗中表达了莺莺对负心郎张生的隐怨和讽刺。
崔莺莺的传说历久不衰,深刻反映了莺莺的良善,和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美好追求与愿望。其人其史,都真实地流传在安平这块古老美丽的土地上。
三、元稹其人
为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崔莺莺,我们不能不认识一下元稹其人。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本性拓跋,魏孝文帝时推行汉化政策,改拓跋姓为元姓。(老夫人不同意莺莺和元稹的婚姻,可能和元稹的姓氏有关。因为那时世族观念很强,崔为大姓,元为小姓。)
元稹对莺莺始乱终弃,遭莺莺指控后,不仅不检讨谴责自己的良心,反而恼羞成怒,把他与莺莺这段恋情写成了《莺莺传》(即《会真记》)传奇。书中塑造了张生这个风流才子。元稹一方面在书中蓄意贬毁莺莺的纯真;一方面借张生之口,为自己对莺莺始乱终弃、玩弄女性的劣行辩解。在《会真记》中,元稹暗中隐含“女人是祸水”,说莺莺为“尤物”(妖艳女人,贬义)。说她如果遇富贵,得娇宠,不定将变成什么。不管元稹或是张生对莺莺如何贬毁,世人不好欺骗。与元稹的意愿相反,人们对莺莺更是同情,热爱;而对元稹更加鄙视和贬斥。鲁迅先生在《唐宋传奇集》里对元稹的《莺莺传》进行了尖锐地批评:“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到了金代和元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世称《王西厢》)问世,摒弃了元稹对莺莺的诋毁不实之词,使莺莺的美好名节,得到了更高的升华,并在人民群众中千古流传。
在崔、元的爱情上,元稹确实是个负心郎。但他也确实又是我国一位有名的中唐诗人,崔莺莺的诗句也不排除是元稹所作。我们讲实事求是,不能以讹传讹。
附带澄清一个问题:据传说,在旧社会,安平黄城村的人不准演看《西厢记》。这与民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厢》”的传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意为《三国》多诡诈,《西厢》多淫色。这正是由于元稹对婚姻的亵渎,对莺莺的贬毁,使莺莺的美好形象,受到了不应有的色情玷污的结果。再加封建社会,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与束缚,人们,尤其是莺莺祖籍黄城村的崔家望门,不忍看自己的宗亲遭到侮慢和贬毁,因此禁演,禁看《西厢记》。其实,《西厢记》中对人物的处理,态度是很鲜明的,爱憎是分明的。
莺莺德才兼备,是古代女性的美好形象;莺莺作为著名文艺作品《西厢记》的主人公,既是莺莺的骄傲,也是安平人民的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