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偶然间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漫画 也许你的第一感觉有些云里雾里 但是稍加说明和分析就能让大家 秒懂这貌似扑朔迷离的16种艺术 盛行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又称为「写实主义」。以现实和具体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 现实主义艺术强调真实客观地观察生活,诚实地表现环境中的人物形象,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以及描写方式的客观性。呈现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再现生活,从而推动历史。 法国风景画家西奥多 · 卢梭,反对程式化的艺术,主张描绘亲眼所见的自然风景。以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主题闻名,是巴比松画派的领导者。 卢梭秉有诗人的气质,画作不仅捕捉晨光暮色时的幽密梦境,而且依靠细腻的感觉和想象,抓握最平凡自然景致中蕴含的性灵。为法国艺术开辟出一种自由而非刻意营造的学院派风格。 卢梭代表作《枫丹白露的橡树林》以硕大的橡树为题,有着浓郁的大自然史诗味道,鲜艳明丽的色彩呈现阳光的闪烁明亮,将巨大橡树衬托得更加的葱郁茂密,凸显出雄伟自然豪迈的气质和昂然的生命。 弗朗索瓦 · 米勒以前所未有的新鲜眼光去观察大地,将全部精神灌注于自然的永恒意义。同时赋予乡村风俗画以感人的人性,给予将万物所归的大地雄壮而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米勒终身保持着对大地的款款深情与敬畏之心。用画笔表达着对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农民深深的悲悯,成为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民众爱戴的画家。 《晚祷》描绘田间劳作的贫穷夫妻,暮色苍茫,脚下竹篮放着刚挖的土豆。远处教堂钟声悠扬响起…… 女子合掌,男子解帽,神情无比虔诚的祈祷。此刻大地宁静,灵魂安详,浓郁的伤感弥漫画中,让坚硬的心瞬间柔软。 秋天碧空如洗的金黄麦地里,三位妇女弯腰低头,虔诚地拾着麦穗。农人和土地相依为命,一代代的走过岁月。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依然心怀虔诚、欢喜和感恩。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圣洁的氛围之中,具有田园牧歌般的意境。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库尔贝既不赞同古典主义的陈腐,也不喜欢浪漫主义的幻想。他倡导艺术的真实,主张回归自然,去华就实,表现自己亲眼所见的人和事物。 库尔贝以古典主义者描绘历史或宗教题材的气魄,来描绘被人们不屑一顾的工人、农民和身边琐事,使绘画接近大众,走向现实,排除一切艺术的理想化,主张唯有写实才是真正的艺术。 《画室》构图中心正在创作的库尔贝,象征性了绘画中「真理」的观念,裸体模特是非理想的美的化身。艺术工作室的氛围中,孩童的意见超越他人之上。说明观察和表现当代现实的美,对艺术而言至关重要。标题语义双关,既是真实的隐喻,也是库尔贝对写实主义背后哲学的隐喻。 作为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日益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派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依据观察和直觉,以粗放的笔触揣摩自然的瞬息万变,将光色附之画布,达到色彩和美感的极致,影响遍及世界。 ![]() 莫奈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善于发掘普通风景中的魅力。观察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终其一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画作中看不到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纯粹而完美的突出了光和影的色彩描绘。 ![]() 《日出 · 印象》描绘法国勒尔弗尔港的日出刹那。一轮红日从布满浓雾的水面上冉冉升起,晨光照射着海面,动荡的海水泛起粼粼波光。一切都处在朦胧和缥缈的变化中。一切静物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光线」成了真正的主角,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主导下瞬息万变。 ![]()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将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方法相结合,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雷诺阿作品大多以明快响亮的暖色调,描绘青年女子和儿童,将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 正如雷诺阿本人所言:「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Dance at Le Moulinde la Galette![]() 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以及赛马。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 这幅《舞蹈教室》是德加,「芭蕾舞女」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颠覆传统规则的「快照」式构图,呈现了印象派对捕捉当代生活主题的激情。生动的笔法、明亮轻盈的色彩带有印象派的典型特色。画作还巧妙运用了日本版画「中断」构图的戏剧性技巧,结合传统形式和现代技法,赋予日常生活以全新的现实活力。 盛行于20世纪初法国的野兽派艺术,作为法国盛行一时的现代绘画潮流。在继承欧洲传统油画人物造型的基础上,侧重表现人的内在情感,注重抒发人的个性特质。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派绘画将印象派色彩理论与后印象派涂色技法推向极致。平面化的构图、强烈对比的明暗、狂野鲜艳的色彩,率直奔放的笔触,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呈现方式,直接而激烈的传达内心的直观感受。 ![]() 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追求莫衷单纯原始的稚气。 马蒂斯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同时从最初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 ![]() 《生活的欢乐》是马蒂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野兽派特征的作品,图中描绘安逸悠闲欢乐的场景,裸露的身体表达不受任何束缚的自在精神。画面鲜艳的色彩充满了和谐的呼应与对比,柔和的过度达到协调的效果,表达理想中的欢乐氛围。 ![]() 「新艺术运动」是20世纪之初,盛行于欧洲和美国,位于大众文化至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最重要的特征是充满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如同植物般自然生长的表现形式。同时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作为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新艺术运动」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是设计史上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 阿尔丰斯 · 慕夏 慕夏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新艺术特征和强烈的个人特色。唯美的「慕夏风格」,在富有华丽装饰、甜俗优雅的表象里,蕴藏着升华人性的精神旨归。慕夏创作大量的画、海报、广告和插画,同时从事珠宝、地毯、壁纸设计。 慕夏坚持着一种信念,艺术的存在只是为了传递精神上的讯息。设计应该从内心而生,而非依附任何一种流行的设计潮流。 ![]() 在这组《四季》当中,穆夏依然保持着少女与自然的结合,选用不同季节的花卉植物作为陪衬,加以明快通透的色调,让四季分别明显的基础上,又多了些许柔情和妩媚,充满了呼之欲出的清透质感。 ![]() 史诗与插画,是慕夏的两面。慕夏晚年创作的斯拉夫民族伟大篇章——《斯拉夫史诗》组画。相较于之前的唯美画风,又加入了更富有情感的灵魂色彩,除了磅礴大气,更加震慑人心。二十幅组画,即是自己与心灵的对话,也是他作为爱国主义的艺术家,一生所追求的不忘初心。 盛行于20世纪初北欧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否定现实的客观性和艺术的目的性,忽视对形式的摹写,强调表现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 表现主义通过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处理,突破表象而凸显其本质,突破行为而楔入其灵魂,突破现象而展示其内涵,是20世纪初期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 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先驱梵高,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凭借着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细致地描绘着朴实隽永的风景、静物及人物。将无限的激情倾注于朴素的田野生活中,创造出一种无法超越和模仿的艺术魔力。 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纯粹热烈的色彩,带直率而单纯,浓烈而激扬的表现力。强调「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好似在激情的支配之下随意挥洒而来,具有极强的视觉表现力和心灵震撼力。 ![]() 梵高名作《罗纳河上的星夜》,天空的星光与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冷色迷人的深蓝短铺满夜空,强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灯影相互辉映,深蓝与亮黄的强烈对比表达出内心的澎湃激情。 ![]() 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克林姆特,强调个人审美趣味、情绪表现和想象的创造,运用沥粉、金箔、嵌螺钡等技巧取得特殊艺术效果。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的哲理性,又兼具东方的装饰趣味。 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浓郁的色彩伴随着扭曲的人体,透出情欲和略带颓废的美。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带有与浓艳色彩和情欲表现不相称的严肃、伤感和神秘。 ![]() 克林姆特的《吻》,描绘被金色光芒缠绕,跪在花园中强烈拥吻的男女,女子沉醉的同时浮现出羞怯而被动的神态,充满性的矛盾和奇幻般的压迫感。金箔和华丽的装饰覆盖下,性的愉悦和与之相邻的死亡阴影,汇聚成绝望边缘颓废而唯美的强烈爱欲,成为极具装饰性的情爱隐喻。 ![]() 克林姆特《生与死》华丽、冷艳,如同绚烂舞台上演出的一场死亡之剧。死神在旁不怀好意的窥视,嘴角露出戏谑的微笑。右侧是从婴儿开始的人生百态。这幅关于死神与生命的画作,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死神和右侧众生的姿态表情,画面的气氛都意味深长,极具象征主义绘画的魅力。 蒙克善于描绘那种充满情绪内涵,且具有巨大传神力的状态。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表现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切肤之痛,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的夸张造型,生动凝炼的现实细节,夸张扭曲的情绪表现,使对象成为情感宣泄的载体,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填满了生命每时每刻的无可奈何,具有震慑心灵的永恒力量。 ![]() 蒙克的《呐喊》,这个血红色残阳映衬下的痛苦的表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代表作品。蒙克通过系列红黄交织的波浪线,挤压扭曲的面部表情,呈现出呐喊和尖叫的恐怖图景和人影,强化了内心崩溃边缘的极致疯狂。 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法国的立体主义的艺术,将物体不同角度的形态置于同一画面之中,力求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三度,甚至内在结构和时间的四度空间,传达对象最完整的形象。 立体主义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产生的美感。交错迭放的角度,纵横交织的线条,散乱复杂的阴影,分离的画面和组合的碎片,使主题与背景交互穿插,创造出以实物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艺术营养,以丰富的造型手段: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创造出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作品风格丰富多样,极端变形和夸张,在各种变异的风格中,都保持粗犷刚劲的个性,在各种手法的综合使用中,都达到统一和谐登峰造极的境界。在表现畸形的社会和扭曲的人际关系领域,有独特的力量。 ![]()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是20世纪最著名和享有盛誉的图像之一。五位裸女诱惑的望向画布之外。多样的视点、撩人的姿态、扭曲的面孔,粗粝的形体,使画作充满不安的力量。激进的几何风格,标志了立体主义的诞生。此画包含的元素被现代主义运动吸收,其理念不断的挑战着艺术世界和公众。 ![]() 法国立体主义创始人布拉克,对早期的重要技法的发明都作过贡献,是首位在画面上使用了文字和油彩刷,引进模仿木纹和大理石纹的过渡法。在颜料里掺进沙子和其它成分以产生各种肌理效果,最后又发明了贴纸法。在材料技法试验上花费了极大的精力。被公认为本世纪最重要、最具革新精神的静物画家。 ![]() 乔治 · 布拉克首次尝试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等手段。《静物》中用炭笔划出造型,再用有色壁纸剪成条状代表颜色,将造型和颜色表现为两种独立的创作元素。它使绘画不再依据现实中的诠释方式了解其意,因此造型成为可移动的平面,颜色可以被忽略。 ![]() 《曼陀铃》中被形与色的波涛团团包围的乐器,隐没在块面、色彩与节奏的振颤中,所有要素都与那具有音响特质的阴影、光线、倒影等产生共鸣。这幅画的生命力由两种不同方向的运动派生:一是向上的运动;一是旋转的运动。四处弥漫的光,那些朝着这个或那个方向倾斜的块面,相互之间彼此呼应。 20世纪初,意大利盛行的「未来主义」艺术,以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主张表现艺术创作时「心境的并发性」。 「未来主义」否认以往的艺术,主张艺术实践应体现现代特征与技术进步,试图用色和形为基础的抽象符号,创造出运动的效果和内部的张力,表现速度和力量,以及科技、工业等元素。 ![]() 巴拉倡导绘画的同时并置原则,即描绘运动物体的多个侧面,以求在绘画这种静止的形式中表达运动和速度,使视觉的各个不同方面成为相互贯通——「同时混合的过程」。 后期巴拉的创作倾向于图表化和几何化,力图表现运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从单一角度、固定时刻对物理世界的一个具体形象加以阐述。 ![]() 从观察自然中获得启示的抽象之作《水星在太阳前面经过》。在给予感受、运动和心灵状态以独特完整造型上取得了成功。可以说,分析未来派和未来派都是以巴拉为榜样,把感受、运动和心灵状态融合为一种表达方式的。 ![]() 《快速飞翔》中,竖线把背景分割为不规整的矩形,鸟羽则以其整齐排列创造出锯齿状斜线。各种曲线相互抗衡又相互依赖,鲜艳明快的红、 黄、白色与沉着稳定的灰褐色相互衬托又相互对比,生气勃勃,富有动感。巴拉以线、色、形的抽象因素把运动的连续性演变成为图形的装饰性。 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运用色彩的强烈表现力,构图的均衡性与视觉和谐,从形式和色彩配置上探索新的美学观。 抽象艺术不设特定的主题、内容、含义,而是以表现或构成的方法传递概念。以抽象的形式激起情感,以和谐的构图传达其主旨和内涵,代表了艺术的情感强度和自我表征。 ![]() 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作品从早期的「抒情抽象」到「几何抽象」,此后又大胆尝试用最非物质的音乐去通感色彩和点、线和面,真正体现纯精神的艺术形式,到晚年又回归到意象浪漫的童趣境界中,寻找其心灵的艺术。 康定斯基坚信只要艺术精神存在,形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 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康定斯基,认为「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而言,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为原则」。 《构图八》只运用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和色彩,元素彼此协调而抗衡的分布于空间中,审慎地到达全体性的协调感。自由与约束的对比,呈现出直觉表现和抽象形式间的关系。 ![]() 康定斯基认为,基本形才是表达精神世界最简单的符号。如几何抽象时期的作品《红、黄、蓝》画面以三原色为主,几何形体相互交错重叠,线条的粗细、方向被精心安排,表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蒙德里安的绘画结构里有乌托邦式的纯粹,有平稳的和谐与永恒。颜色、空间感、位置都不是单一存在,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的。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即「纯粹抽象」。 ![]() 《黄、蓝和红的构图》是治愈系的视觉盛宴;用理性和秩序构建具象与抽象的平衡。「三原色」的简单结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表达极端抽象的精神,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追求「绝对的境界」。 ![]() 「达」在法文中的意思是婴儿「无意识的语言」,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达达主义」,有虚无主义的色彩,本身的目标也是让世人明白,所有的既定价值、道理或者美感标准,都已在世界大战的摧残下,变得毫无意义。 作为虚无主义在艺术的表现,达达主义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叛逆、虚无、破坏一切,力求达到偶然和无意义的境界。作为现代主义的重要流派,是对艺术和世界的另一种注解。 ![]() 杜尚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 ![]() 杜尚《下楼梯的裸女》,呈现了连续叠加人形构成的动作,刺激的色彩、不协调的角度、杂乱的线条都使它成为特立独行的争议之作。1913年沙龙展评委以其「超出所能忍受的极限」为由拒绝。深受打击的杜尚,从此脱离任何团体,开始了永不回头式的反叛艺术之路。 ![]()
|
|
来自: ThinkfunQ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