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标题,很多小伙伴都不淡定了:检验君,脂肪还能减肥?少骗人了。额……好吧,检验君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真的! 其实我们体内存在着两种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是肥胖的根源!它在哪儿?请大家将手放在肚皮,轻轻一捏,你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啦。 今天检验君要讲的是另一种脂肪:棕色脂肪。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肩胛间区、腋窝及颈后部等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棕色脂肪的含量也会逐渐减少。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棕色脂肪通过调控支链氨基酸(BCAA)分解代谢,调控能量稳态,进而助于控制肥胖、降低糖尿病风险,该结果发表在在顶级杂志《Nature》上。 支链氨基酸(BCAA,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通常有助于能量的消耗,然而,血液中BCAA增加通常也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在寒冷环境暴露下,人体中棕色脂肪较高,BCAA水平会越低。棕色脂肪组织会积极利用线粒体中的BCAA进行热量的生成,从而促进小鼠和人类的系统BCAA代谢。相反,棕色脂肪在BCAA分解代谢中的缺陷,减弱了人体系统的BCAA清除率、棕色脂肪燃料氧化和热生成,从而导致饮食诱导的肥胖和葡萄糖不耐症。 通过小鼠实验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LC25A44蛋白质可将血液中的这些BCAA运输到棕色脂肪组织的线粒体里进行消耗,并释放能量。敲除小鼠SLC25A44基因后,棕色脂肪便不会消耗BCAA。研究人员称,棕色脂肪通过SLC25A44控制BCAA的消耗,从而抑制肥胖降低糖尿病等风险,改善代谢健康。 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坏脂肪,我们体内也有棕色脂肪这样的好脂肪,但每个人体内的含量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终日'胡吃海塞'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保持苗条身材,而有些人长年奋战在'减肥一线'却久久不见成效的原因之一。 文章链接: 几千年的历史来看,男性都是社会的主导,新中国建立后,女性才逐步走入历史的舞台,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可是在“癌症的世界”中依然上演着“重男轻女”的一幕。为此,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幕后黑手”也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Cristina Molnar等人在果蝇模型中研究发现,Phf7蛋白存在于雄性的肿瘤细胞中,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从而控制果蝇基因表达和恶性肿瘤的性别差异。该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研究人员比较了雄性和雌性果蝇大脑中肿瘤的发展。他们观察到雄性体内的肿瘤更具侵袭性,同时他们鉴定出许多蛋白质,与雌性相比,在雄性果蝇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会更高。 研究人员将注意力放在一种同时存在人类的蛋白——Phf7蛋白。Phf7蛋白存在于雄性的肿瘤细胞中,让肿瘤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雌性个体的肿瘤细胞中则不表达该蛋白。敲除雄性果蝇中的Phf7蛋白质,肿瘤的侵袭性显着降低,达到与雌性果蝇相似的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调节负责男性和女性之间肿瘤差异的蛋白质的表达,来降低与性别相关肿瘤的恶性程度。而了解导致癌症发病率和发展的性别相关差异的分子基础,可使我们能够找到针对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特定治疗方法。 文章链接: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白天困成狗,不知道说出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声!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请注意了,晚上熬夜失眠除了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外,最重要的是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近日,Susanna C. Larsson等人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Circulation》上发文表示,通过分析超过一百多万人的数据,他们发现患有失眠症的人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 该研究共有130万人参与,他们中包括患有心脏病、中风的患者以及健康者。研究人员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技术(该项技术使用已知与潜在危险因素(如失眠)相关的遗传变异来减少结果的偏倚)。他们发现,失眠的基因变异与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缺血性中风(特别是大动脉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有关。 作者表示,睡眠是可以通过新习惯和压力管理改变的,找出失眠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治疗很重要。当然该研究存在一个局限性,该研究结果代表的是与失眠相关的遗传变异,而并非失眠本身,所以无法确定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有失眠。 如何防止晚上失眠?其实有一个对大多数人都很实用的一个办法,检验君今天免费传授给大家,那就是——放下手机! 文章链接: 上班坐办公室,对着电脑工作,下班坐家里,对着电视、手机发呆,相信是很多人生活常态。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久坐不动会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的风险。这么办?将你的屁股从椅子上挪开,动起来吧! 近日,Ulf Ekelund等人研究发现:任何强度的体力活动水平即使是轻度运动,只要减少久坐时间,都能大大的降低过早死亡风险!该结果发表在《BMJ》。 研究人员对36383名志愿者(平均年龄62.6岁;72.8%女性)进行随访,参与者们在腰间佩戴一种运动传感器,用于跟踪清醒时参与者的活动强度,测量每分钟的活动量(cpm),活动量≤100cpm表明久坐几乎无运动,101~1534cpm为轻度运动,>1535cpm为重度运动,≥3960cpm为剧烈运动。随访平均时间为5年,分析了他们身体活动和久坐不动时间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活动量大约300cpm轻度活动时观察到风险降低(风险比0.34,95%置信区间0.27-0.43),中度体力活动(0.45,0.34至0.60),高光强度体力活动(0.40,0.31至0.52)。且无论强度如何,任何身体活动都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具有非线性剂量反应,且每天做轻度体力活动约375分钟或中强度体力活动24分钟时,其死亡风险降低最大,而对于每天9.5小时或更长的久坐时间,则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该研究也告诉我们,并不需要多剧烈的运动,可能只需要每过段时间抽几分钟离开座位动一动,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章链接: 我们知道,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因此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不仅如此,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风险较低息息相关相关。 近日,埃迪斯科文大学研究人员在《N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黑巧克力,茶和红葡萄酒,可以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特别是对于吸烟者和重度饮酒者来说,效果更明显。 研究人员分析了丹麦饮食中癌症和健康人员队列的数据,评估了23年来53048丹麦人的饮食情况。他们发现,习惯性食用中等至高含量的富含类黄酮的食物的人,不论是来源于植物还是饮料中的化合物,都会降低癌症或心脏病的死亡风险。每天摄入约500mg总黄酮的人,患癌症或心脏病相关死亡的风险将达到最低。研究人员表示,一杯茶、一个苹果、一个橙子、100克蓝莓或者100克西兰花都可以可以提供各种类黄酮化合物和超过500毫克的总黄酮。 此外,该研究发现吃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对吸烟导致慢性病的高风险人群以及长期饮酒的人来说,保护作用似乎最强。这些发现非常有意义,通过鼓励人们,特别是这些慢性疾病高危人群食用富含类黄酮的食物,来加强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能力。 作者表示,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炎作用,可改善血管功能,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它们与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下一步他们将会重点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哪种类型的心脏病保护作用最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