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见啥要啥的行为很无奈?除了比拼“耐力”,这些处置也很关键

 百富金达 2019-09-03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了解幼儿心智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盲目教育的话,将会对幼儿成长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早在18世纪就有相关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行为、心理、智力、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状况早在三岁之前就已经打下了潜在的基础。由此可见如何在幼儿时期给予幼儿正确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我们发现80%以上的父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到这样一个教育难题——孩子看见什么就要什么,一旦父母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便会在地上撒泼打滚甚至是尖叫大哭。

9acfd491958fc175d3545b3879421eff.jpg

有些父母出于尽快结束孩子哭闹的心理而妥协,但是这样只会换来幼儿下一次的变本加厉。倘若父母采取强硬的态度,将幼儿的愿望置之不理,也许在短时间会让幼儿结束这种“贪得无厌”。但是有不少儿童教育学家研究表明,久而久之,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会使幼儿从此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我们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特意就这个问题采访了3对年轻父母的看法:

育儿案例一:

关键词:4岁、蛮不讲理、愈演愈烈、让人头痛

我们的宝宝是2015年出生的,今年已经四岁多了。他蛮横不讲理,见到什么要什么的现象在三岁那年的夏天最为严重。

当我们带着他去小区散步的时候,只要他看见别的小朋友玩任何玩具,都叫我们给他买一模一样的。最开始由于他要的玩具都比较小,价钱也不是特别高,于是我们每次都满足他。

直到后来他居然看上一辆儿童小汽车,我们咬咬牙也给他买了,但是后期他这样的行为愈演愈烈。我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很难改变他的想法。

每当我们试图和他讲道理,他就会大哭大闹甚至尖叫,我们觉得教育孩子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育儿案例二:

关键词:姥姥带、娇惯、不服管教

我们的宝宝是2017年出生的。由于刚出生没多久我们就因为工作的原因暂时把她交给姥姥姥爷的带,姥姥姥爷作为隔代人对小孩子是非常疼爱的。

因为他们退休工资都比较高,因此基本上小孩儿要什么他们就会买什么。有时候我们制止,甚至还会说我们,前段时间我们把宝宝接回来发现宝宝现在基本上就是见到什么要什么。

当然他要的也多半是食物和玩具,而且变得很挑食。由于长期和我们不在一起,我们也狠不下心来训她,也许她再大一点就能懂事了。

973623b6fc1c974c6e9003ee88040b6d.jpg

育儿案例三:

关键词:12岁、叛逆、跟风心理、攀比心理

我们的孩子今年12岁了,虽然在他小时候我们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但是在青春期也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为这个问题所烦恼。

进入青春期,孩子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叛逆。他们现在处在一个快速接触更多新事物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存在追随其他同学的一个跟风心理,比如平衡车呀,滑板呀,高档手机什么的,久而久之这样的心理就会养成孩子攀比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会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们特别担心会耽误他的学业。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和这些父母一样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

▲幼儿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分析: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专注力的强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也就是说,越小的幼儿,他们的专注力也就越弱。

这也就表明幼儿越小,他们的专注力就会被外界不同的事物而不停地吸引。

也许上午还玩儿得好好的玩具,到了下午孩子就扔到了一边。通常这个时期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当他们碰到新的吸引他们的事物,便会去追逐新事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幼儿在小的时候会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0424ffb87ef7e4cbce92cacf9fb5d7be.jpg

▲原因浅析、优劣对比:这一心理特性能够使孩子探索新事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表明他们对一件事情的持久度不会太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总是会有见到什么要什么的行为。

我们可能很难改变幼儿普遍存在的不专注心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教育来规避这样心理特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学会通过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而非一味的哭闹和撒泼打滚。

尝试如下解决方案,或许可以改善“无理取闹”的行为

方法一:通过的重复练习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在孩子两岁到三岁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益智玩具,比如积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积木的多变性可以锻炼孩子专注游戏而不会因为长时间枯燥无聊而放弃。一旦他们投入其中并一再地重复练习,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在整个过程中的集中程度就会变得十分惊人。

每当他们把积木做出不同的变换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心理上克服因孩子专注力不集中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其中就包括父母们头疼的见到什么要什么。

20e45c38fe890d3ecc3feed6fe407c89.jpg

方法二:通过“放权”来锻炼孩子的自我掌控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

婴儿时期,婴儿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基本受控于我们父母,基本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而从婴儿到幼儿的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幼儿时期达到一个小高峰。这个时期的幼儿有了更多的自我想法,心理活动也不仅仅来源于父母。他们的行为会受到更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针对孩子见到什么要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个对策。那就是与孩子规定一个时间节点或者时间区间,这个时间节点或者时间区间允许孩子自由支配一定金额的金钱。让孩子手里拿着钱,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感和责任感。他们会更加谨慎对待这笔钱。这个方法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消费观的塑造以及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

0df34cd2f743fc42b8a4cc93b2fb3f48.jpg

方法三: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挖掘孩子隐藏在哭闹背后的心理诉求

儿童心理学在21世纪已经属于发展比较完备的科学,我们从实验或是多方案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往往在儿童哭闹的背后,隐藏的是父母长时间对孩子关爱的缺失。

中国儿童现状调查大数据中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更深层次心理问题的关注,将孩子表现的问题归结于表面——孩子哭闹仅是因为一个玩具没有被满足。

但实际上父母也应当注意这是否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一个求关注的信号。我们建议父母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孩子的成长,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亲子互动。在你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际上孩子也在陪伴着你。

2c9fcae928f0b49bbb06892d3a1aa200.jpg

方法四:针对性格暴躁,难以沟通的幼儿,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耐力战”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就曾经这样说过:当一个孩子因为得不到某样东西而大哭大闹的时候,可以选择把他放在自己面前专心看他哭。

每过一段时间就询问他是否还要继续哭下去,在这期间不论孩子哭相多么惨烈家长都要保持态度冷淡,孩子哭累了你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就更能听进去。他知道没有人会为他无理的要求买单。那时候家长可以找到一条合理说服幼儿的理由来说服她,告诉他无理取闹是最没有用的办法。

6590aac9eba76f7bba4f5ac58ad511fe.jpg

以上的教育方式较为平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亲子关系的破坏。通过此类真诚沟通的方式,还能够让孩子把道理听进去,反而加强了彼此互相的理解。更大程度上也帮助孩子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的心理表达方式。

孩子的世界是非常纯洁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受到父母的直接影响。在遇到幼儿教育的棘手问题。希望父母第一时间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更加耐心的教育方式。

一味的责骂甚至是动手只会让事情向更加不好的方向发展下去。现在已经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我们应当鼓励每个幼儿身心更加自由和健康的发展,而非将孩子通通教育成优秀的模板。当我们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这个时候我们也成长成为了优秀合格的父母。

宝妈们,你家宝宝有类似的行为表现吗?你是如何处置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