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可是控制不住,要做到情绪稳定,笑口常开,对于家务缠身,工作忙碌的妈妈们来说确实是有点难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越发脾气越会输得惨,输掉自己的时间,输掉了自己的情绪,输掉了家里人对我们的喜爱和尊重。 一位单亲妈妈有严重的抑郁症去咨询心理老师,在交流的中谈到自己童年的一些经历,他说他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他,聪明伶俐,成绩一直特别的好,直到五岁那年一件很小的事,毁了她一生的幸福。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一天他尿床了,母亲为此大惊失色,并且生气地骂道,你两岁就不尿床了,现在都五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了,越活越倒退了。母亲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可是第二天醒来他又一次尿床了,这样母亲更生气了,大吼你是怎么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床,是不是诚心的,母亲抱着湿褥子,一边往外走一边骂道,这么大的女孩子天天尿床,被子晒到外面,你不嫌丢人。可是第三天晚上他还是尿床了,母亲为此震怒了,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许吃饭喝水,空着肚子睡觉,终于第四天她没尿床。 母亲生气的面孔和嘲讽的辱骂声,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尿床的羞愧感和恐惧,他总是害怕自己会尿床,从那时候开始他就隔三差五的尿床,直到成年这个毛病都没有改掉,现在她已经41岁了,但是因为这个难以语言说的毛病让他非常痛苦,尝试过自杀之后被救,又逃离家乡,依靠安眠药和抑郁药度日的他已经到了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的地步。 好好的姑娘被尿床一件小事给毁了,但真正毁她的不尿床这件事,而是母亲当年对这件事情的情绪与态度,对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心理伤害。 著名的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的静止脸实验,能够给妈妈们最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你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在静止脸实验开始,妈妈开心热情的与孩子聊天拉手微笑互动,孩子的情绪是开心愉悦的。静止脸实验开始妈妈转变情绪,面无表情地看着孩子,态度是冷漠的,麻木的没有任何互动,孩子发现妈妈情绪的变化,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聪明的小家伙开始用各种小动作引起妈妈的注意,但孩子发现他怎么努力,妈妈都没有反应,之后就崩溃大哭了。 后续实验表明在妈妈对孩子冷漠以对,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出现了心跳加速,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倘若实验持续下去,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严重的创伤,可见妈妈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深刻。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则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则全家焦虑。按理说尿床只是一件小事情,故事中妈妈用松愉悦的态度去解决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有了负面情绪也不能忍着,妈妈的情绪管理绝对不是忍字,我们想从根本上控制情绪,就要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不是积压。小情绪会表达,大情绪才不会爆发,管理小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让情绪流动起来。 比如我们对孩子吼叫完之后的安慰与道歉非常重要,对孩子来说,他们在被吼之后,最担心的问题是妈妈到底还爱不爱我。如果我们控制不住吼了孩子,记得事后给予孩子安慰,告诉孩子我们依然很爱他,并为自己一时的冲动道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让孩子对妈妈产生恐惧。 我们也可以及时转移一下注意力,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新账旧账一起算,出现吼骂,失控的状态,我们尝试一下把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转移,让孩子自己先回房间反省,或者换爸爸来处理这件事情。 我们也可以多进行转念作业,孩子犯错的时候,学会用转念作业,来转换思维角度。比如孩子犯错了你希望怎么样,是打骂他一顿,或者希望孩子承认错误道歉,我们在内心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把这些话反转思考,把孩子换成我,比如说我希望打骂我一顿,我想要我承认错误道歉,然后根据转念作业的感受和想法,理智的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隔离处理,很多时候妈妈之所以对孩子的小错不能容忍,在于妈妈与孩子相处的频率和时间太长了,偶尔适当的与孩子分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其他空间放松之后再回到孩子身边,我们会觉得孩子有特别可爱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记录一下感受,管理和调整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察觉情绪,而记录感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情绪察觉的方式。因为记录可以让情绪看得见,当我们拿起笔的时候,刚开始我们可能会写自己的情绪,但写完感受和情绪会变得理智,再多次记录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情绪的管理。 那些长大后很出色的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位情绪平和的妈妈,北大校长胡适深受母亲温和秉性的影响,才成为一代名人,儒士。他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到除夕家里总会有一群讨债的人,大哥好赌,总是欠一身的债,还不起债,别人大过年的赖在他家里不走,母亲忙前忙后料理年夜饭,压岁钱等,不屈不恼就当没看见这群人,等到所有的事情忙完了,才去邀请本家长辈,每个债主发点压岁钱把他们请走。即便是这样母亲也从来不大骂哥哥,连怒色也不曾有。 母亲和善,但并不代表无条件的纵容,如果做错了什么事情,说错了什么话,母亲会记在心里等到只剩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关起门来细说他们做错的事,让他们认错道歉,母亲从未当着众人的面惩罚他们,吼骂他们。 12岁那年胡适要离开母亲去上海求学了,离家前夕母亲装出非常高兴的样子送他出门,没有在他面前掉一滴眼泪,等胡适走后,母亲才关起门来大哭一场。 操持一个大家庭母亲是非常不容易的,遇到孩子们调皮犯错,母亲却从未情绪失控,当众吼骂,可见胡适的母亲在自我情绪管理上做的有多好!成年以后胡适曾经在我的母亲一文里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别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一个情绪平和的母亲,一个善于管理自我情绪的母亲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更是每一个母亲一生的必修课。 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曾经住着一个小孩儿,童年期受过创伤的成年人,通常会无意识地把原生家庭受到的创伤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意味如果妈妈曾经在原生家庭里被吼骂长大,那么妈妈可能也会控制不住吼骂养育孩子。 妈妈在抚养自己孩子的时候,要先去疗愈自己内心的小孩,跟小时候被坏情绪缠绕的自己对话,只有妈妈内心的小孩得到治愈了,妈妈才有能力管好自己的情绪,抚育好自己的下一代。 育儿等于育己,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在情绪管理这门人生的必修课上能够早早地修炼成功,给孩子,给家人,给未来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