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吕坤

 明悟好学 2019-09-03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他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全书于明万历癸已(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才完成。

    吕坤(1536—1618),明代思想家,字叔简、卑心吾、新吴,自号抱独居士,商丘宁陵县人。生于1536年(嘉靖十五年),河南宁陵人,1574年(万历二年)进士,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不满朝政,遂称病辞官,家居二十年,以著述、讲学为务。他指斥言行不一,空谈天道性命的道学家为“伪”,为“腐”,提倡“于国家之存亡,万姓之生死,身心之邪正”有用的实学。时人称其著述“多出新意”,其精华在于博宗百家,通其大意,穷其旨趣,而自得为宗,除诸家的“偏见”,而达于“一中”。他自称“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

  

遗忘是没有留心的缘故,纵容是过于留意的缘故。心境应该从容自在,在真实和虚无之中自由飘荡。(我曾经遗忘过什么,又纵容过什么吗)

正人君子畏惧天道,而不害怕什么人;畏惧名教,而不害怕什么刑罚;畏惧自己不仁不义,而不害怕什么厉害得失;畏惧自己白白了却此生无所作为,而不害怕舍弃生命。(畏惧自己白白了却此生无所作为......

 幼稚是为人处世所忌讳的,一旦没有了幼稚之心,就是成熟君子了。或许有人问,什么是幼稚。回答是:“爱激动,好炫耀,喜漂亮,急性情,轻薄心,追名利,都是幼稚之心。

圣人日理万机而不知疲劳,是有心但不被事物役使的原因。人往往被事物役使而劳心伤神,结果就会发生偏误。

沉静并不是默不作声的同义词。意志很有修养但表现得很闲雅正派,才是真正的沉静。虽然天天要讲话,或在千军万马中冲杀,或面对人多事杂的纷扰,但都不影响他的沉静,这是由于精神上的安定。一旦心中有浮躁的情绪,即便整天稳坐不语,可是从脸色表情也能看得出内心的浮躁!或者心中不浮躁,但昏昏欲睡,这都不是沉静。真正的沉静,很自然地表现在全部的清醒上。

 懂得如何消费是为了节省,是善于节省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以节省为节省的人最愚蠢,结果花费更得加倍。懂得以劳动作为安逸,是善于安逸的人;而以为求得目前的安逸才是安逸的人最昏庸,结果劳动得必然跟多。懂得以清苦为享乐,是善于享乐的人;而认为贪图眼前的享乐才是享乐的人最痴迷,一旦清苦就没有恢复的可能。懂得以通为阻塞,是善于阻塞的人;而那种以为不分情况滥加阻塞的人最笨拙,一旦亨通必然枯竭。

如果能够理会简约的意味,那么自己的身心、天地万物、天下万事都已经足够了。只保持像一粒金丹那样的正道,就不用带多余的药品;只具有像一块银子那样的真理,就不必携带更多的钱币。

性格恬淡老成的人,而不能通达豁然,就会使人感到干燥;而圆和干润的人,却不能把握正气,就会使人觉得圆滑。

我在看射箭的时候,感悟到了言行的规律。射箭的时候先要审度之后才射箭,这就是先要有坚定的见识。还要拉满弓之后才将箭射出,这就是要有坚定的力量。如果能够审度正确并以全力发出,就没有射不中的道理;如果行为能够审度得当并全力以赴,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现在许多人的言行象是乱放箭,即便射中也不过是侥幸而以。

学问的关键,是必须把天道、人情、物理、世故人事透彻,再以自己心中独自的见解来分析。

我已经五十岁了,醒悟出所谓五不争的道理。当人们问什么是五不争的时候,我说:“不与有积蓄的人争富,不与进取功誉的人争贵,不与虚荣做作的人争名,不与傲慢自负的人争礼,不与脾气暴躁的人争是非。”

日常处世厚道多些没有什么妨害,只有为公执法时则不可太厚道。

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因为有完成的期限就松懈。事情有出乎意料的,时势有不利变化的,如果常常给自己的期限之内留下余地,那么会有多少受益之处呀!

昏庸顽固的见识,优柔不决的性格,刚愎自用的心情,像这样的人都不能与他们共谋大事。有智之人一点就透,老练的人触类旁通,独困之人三思而得。这三种人的长处,是谋略大事的资本,怎么能光靠自己一个人呢?

 

 有的人言不达意,有的人表不从心,有的人言语、面貌与本心正好相反。君子观察人的时候,与其过分杯弓蛇影地疑人窃斧,倒不如宽宏度量去体谅人情。

有时候一文钱也必须吝啬,有时候千金巨款也可以轻视,而世人评论行事,仅从值多少钱考虑,这真是胡言乱语。

担当大事的时候,应该心神安定,心气十足。

肯于替他人着想,是一种最大的学问。

善于使用明的人,会把明用在暗之中;善于使用周密的人,会把周密用在疏简之中。

一生中没有一件事需要对别人隐瞒,这是最大的快乐!

没有经过火烧的检验,什么都可以说是纯金的。没有经过事情的考验,任何人都可以说是完美无瑕的。而君子分析人的品质不用等待验证,就把人的高尚、卑下以及终生事业评判得不差分毫,这种眼光是超脱世俗观念的。

从容而不缓慢,爽快而不慌张,简明而不疏忽,淡雅而不冷漠,直率而不庸俗,温和而不软弱,开朗而不肤浅,沉静而不阴险,严厉而不刻薄,周密而不繁琐,圆通而不狡诈,精明而不多疑,具备这些品德可以成为好人。

德行忠厚的人能够容纳别人的过失,德行高尚的人能够不使别人由过失。不使别人由过失,是由于体谅别人万不得已的心情,认识到他不得不那样做的情况,而预先加以引导防止其过失的产生。

壮烈的人为志向而死,坚定的人为职守而死,放任的人为怨恨而死,嫉忿的人为争斗而死,贪婪的人为钱财而死,浮躁的人为言谈而死。

无知的人对三个方面感到羞耻: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年老体衰。或许有人会问:“君子就没有感到羞耻的地方吗?” 回答是:“君子也有感到羞耻的地方。双亲尚在因贫困无力奉养可耻,在用贤的时候自己没有才能可耻,年老之后而没有做出任何成就事业可耻。”

一个庸俗的念头,一双庸俗的目光,一句庸俗的话语,即使这个人如何聪明有才能,也可惜白白度过了一生。

享乐要区分内外。圣贤的享乐在于内心,所以逆境、贫穷、通达,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泰然处之;众人的享乐在于物质,所以山溪花鸟、各种娱乐品才应运而生。

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没有办法教诲。

把偏激当成直爽,把浅薄当成诚挚,都是贤者的过错。

温文尔雅,品貌端正,这种人最适宜出现在庙堂祭祀的时候。如果需要赴汤蹈火,生死厮杀,要具气吞牛斗的气质,含移山填海的志向,为忠孝而死,历经千锤百炼,是不能专门依靠前一种人的。

谁是谁非,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旁观者难免有所看不全面而理会错其心愿,更何况局外人,时隔上千年了?那种没有丝毫微瑕的赞誉,吹毛求疵的诋毁,都是评判者个人的爱憎。他所喜爱或憎恨的,都是由于恩、怨的缘故。所以说作历史容易,信历史难。

如果精神朝气蓬勃,各种荒废的事物就会重新兴起;如果肢体惰怠涣散,就会使本来很兴旺的事物沦为荒废的境地。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鼓舞人心,振作精神,使天下的人们就像早晨含着露水的树叶,不能像正午时久旱的秧苗一样。

整顿社会,主要在于鼓舞民心。鼓舞民心,首先应该振作自己的精神。现在许多担任重要职位的人,自己萎靡不振,又怎么能不让天下人松松垮垮呢?

振作必须带来像风雷一样的益处,惩治必须刚毅果断,否则,就会引起很大的混乱。

治理社会应该首先摈除虚伪,教化民众主要只是不要相互争斗。

善于采取威严策略的人不会轻易发怒,善于运用恩惠笼络手段的人不会随便实施恩泽。

小人最危险的是具有才华,小人有了才华作为辅助,危害就更大了。君子最危险的是没有才华,没有才华的君子做事情,对世道有什么作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