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慈善最高奖---2017年卡内基慈善奖颁奖典礼在美国举行,全球共有9位慈善家获奖。其中,一位中国女性赫然在列,吸引大众目光,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也成为中国内陆首位卡内基慈善奖得主。在此之前,曾获卡内基慈善奖的华人仅有中国香港的李嘉诚。
中国慈善是如何吸引全球关注的?翟美卿又是如何走上慈善之路,一手创建起她的“慈善王国”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对翟美卿进行专访。一头清爽的齐肩发,一席深绿色的连衣裙,眼睛时刻散发光芒,这是翟美卿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她轻柔的说话声中,她和她的慈善世界,逐渐清晰……
一次捐赠,与慈善结缘
记者:作为香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您是如何走上慈善之路的?
翟美卿:刚开始做企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那么长远,只想着怎么把企业做好,赚更多钱来改善生活。创业是个很艰苦的过程,当我们的企业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时,已经是90年代初了。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创业中目睹了很多企业的消亡,而我们坚持下来,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希望有机会能够回馈社会。
最早与慈善结缘是在1992年,当时一个朋友告诉我,广东清远市英德有所学校特别贫困,虽然心里所有准备,但我到了那里之后还是吃了一惊:房子破破烂烂的,小孩的衣服都打着补丁,因长期营养不良,他们的脸上长满星星点点的虫斑。于是我决定重建这所学校,后来在全国多个贫困地区,又陆陆续续捐建很多学校,从1992年到2004年间,累计有300所。
记者:为什么最开始会把慈善的关注点放在教育上?
翟美卿:当时的教育很落后,一方面硬件设施很差,很多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另一方面师资也跟不上。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有一次我去捐建的广东某学校了解情况,提出希望组织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去广州交流学习,他们的校长听了之后告诉我,他50多岁了还从来没去过广州。这意味着,他们的眼界太窄了,校长都没机会出远门,更别说老师和学生。而广东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了,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更别说中国其他的贫困地区了。
记者:开始做慈善之后,您个人有什么感想?
翟美卿:刚开始是抱着感恩的心来做慈善的,希望帮助别人。但真正帮助到别人之后发现,原来做慈善是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再反思自己,相比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其实帮助别人所收获的快乐更大。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生的幸福快乐不是由物质衡量的,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更有意义。
开中国非公募慈善基金会“先河”
记者:2005年,您成立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为国内第一个非公募基金会,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
翟美卿: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就萌生成立慈善基金会的想法。因为在做慈善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并不能做到自己想做的项目,公募基金会所作的项目有所限制,没那么灵活。我想,既然慈善是一项长期事业,那就应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来运作。
当时,国内基金会都是由政府管理的,尚无民营企业开办基金会的先例。但我相信,只要有这样的需求,基金会在未来一定有发展的趋势,国家政策也会解决这样的矛盾的。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法规政策,并主动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到2004年,国家基金会管理条例一颁布,我马上就提交了申请。为什么我能成立第一家非公募基金会,因为在别人还不知道的时候,我就已经主动去申请。
记者:今年是您做慈善的第25个年头,回顾这些年,您觉得您的慈善之路经历哪几个阶段?
翟美卿:最早的阶段是捐钱给公募基金会,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这一阶段对我们来说是学习阶段,主要关注教育、赈灾、扶贫等方面。1998年到2005年期间,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还不能成立自己的非公募基金会,于是在公募基金会内开设专项基金,做我们自己想做的项目。
2005年成立了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要关注教育、扶贫、救助、赈灾四个方面。相比以往,新增了社会救助的内容,用于帮助孤儿、贫困家庭等。
总的来说,经历了由别人引领做慈善到主动做慈善,再到引导别人做慈善这三个阶段。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慈善大环境怎么样?
翟美卿:目前,全国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近4000家,今后还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慈善的推动有赖于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家主动担当,以及社会大众做慈善的氛围。其实,不一定要有钱才能做慈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出时间,把内心的大爱通过行动体现出来,大家互相关爱,就是慈善。慈善反映的是内心,还会演变成一种文化和一种风气,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和谐。
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做慈善不能光看到物质层面,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感到快乐。慈善就是助人为乐,带动人人向善。
让慈善也成为“家族事业”
记者:对于获得卡内基慈善奖,您有何感想?
翟美卿:评奖前我并没有得到任何相关消息,得知自己获奖的时候,我也感到很惊讶。这个奖项在全球慈善界是最受认可、最有影响力的,为什么会颁给我?可能是因为我在慈善之路上25年的坚持。卡内基有句名言:“财富意味着责任”,这和我的慈善理念是一致的。中国大陆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也意味着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了。
记者:您对于基金会的未来有何规划?
翟美卿:下一步希望打造一些品牌项目,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比如将香江爱心图书室升级到2.0版,成立一个乡村阅读公益联盟,联合其他机构构建平台,志愿者、企业家都可以通过平台贡献各自的力量。
我们还计划建立一个新的慈善基金会,专注于医疗慈善。首先投10亿元在广东省建立一所心脑血管专科医院,医院运作之后的盈余部分用做慈善,让医院具备“造血”功能。如果运转的好,还会考虑多开几家。
记者:而今,您的儿子和女儿都继承您的慈善事业,您是如何让慈善成为家族传承的?
翟美卿:每个家族都会遇到传承问题,我觉得不仅是财富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品德的传承。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希望通过参与慈善行动,让孩子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让做慈善也成为他们的习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带他到广东的贫困学校参观,这对他的影响很大。现在,儿子是基金会副理事长,女儿是秘书长,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慈善活动,看到他们将慈善延续下去,我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