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以一国之力对抗六国,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限度的成功

 刻在星星上 2019-09-03

战国之世七雄并立,烽火连天不休,后秦起而六弱国,秦欲兼并天下。虽然此时山东六国均已无力单独对抗秦国,可要想统一天下,秦就必须灭六国,以一国之力歼灭六国,甚至有时还要面临六国联合攻秦的局面。在此情况之下如何把损失降到最小,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削弱六国实力,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秦国君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于是阴谋阳谋合纵连横在秦昭王和秦王政时期纷纷上演。


秦昭王时秦军攻打韩国欲占领上党,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十七城献给赵国。接着秦赵之间就爆发了“长平之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进行决战,谁都输不起。赵国由于廉颇的防守坚固有效,秦国难以取胜。秦赵两国对峙达3年之久不分胜负,秦国尤于是深入赵国作战,时间一长形势就不利于秦军。况且双方投入军队之多,胜败将关系到秦、赵两国的生死存亡。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是秦国找到了一个伐谋之计,秦国丞相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致使赵孝成王以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终导致赵军大败45万人被秦军坑杀。在此战中秦国以离间计谋配合兵威,达到了降低损失而大幅度削弱赵国的目的。


秦王政时尉缭提出以重金贿赂收买各国重臣,离间将领和国君的计谋。尉缭说:“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在秦王政灭六国中离间的计谋多次实施,离间六国君臣,秦国在对六国征战中形成了内谋乱其政,外配合秦军强大攻势帮助秦国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胜利。


在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命王翦率兵南北夹击邯郸。赵将李牧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在这时秦国故伎重施采取“内谋乱其政”的离间之计。《史记》记载:“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结果李牧被赵王杀死,秦军攻灭赵国。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队战斗力强悍,秦军在对赵国的军事进攻中屡屡不能取胜甚至面临危机,通过离间赵国君臣,在两次重大战役中都避免了过大损失而重创对方。


齐国是东方大国,在秦国攻伐各国唇亡齿寒时置身事外,最后在秦大兵压境时不战而降,使秦国兵不血刃,达到了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据《战国策》记载:“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玉,使宾客入秦,皆为变辞,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由此可见,齐国的袖手旁观,依然是受到秦国以重金收买其重臣内乱其政的策略。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秦王于是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魏王安和魏无忌的关系,《史记·信陵君列传》记载: “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魏王于是怀疑魏无忌,派其他人代替魏无忌执掌魏国兵权,五国攻秦计划失败。公元前 225 年,秦大举攻魏,3 个月后,魏王请降,魏国灭亡。


从上所述可知,秦军纵使强大但在对各国战争中仍不免受挫,要想以一国之力歼灭六国之兵力,单靠兵威之盛亦是不能长久的,其“内乱其谋”通过重金收买各国重臣,使秦国在对各国的征伐中做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限度的胜利,“内乱其谋”与强大兵威相配合减小了损失扩大了战果,使秦终灭六国一统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