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图看透中国苹果30年!现在起苹果要赚少赔多?

 幽默的数据线 2019-09-04


1984年之前:

上世纪80年代初,

土地包产到户,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拉开

了中国果业的初兴大幕……

1993年:

在很多上班族的工资只有区区几百元的那个时代,苹果价格每斤高达三四元钱,这也造就了无数苹果万元户、10万元户的出现,所以,市场催生了第一轮全国范围的苹果种植热……

1995年:

十年高速发展

一度使中国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530万亩

产量达到1600万吨

价格也开始持续下跌,

由此引发了

轰轰烈烈的全国第一轮苹果“刨树潮”。

2000年:

在长达5年的低潮期

中国苹果面积减掉了1000~1300万亩

很多苹果产区也在第一轮洗礼中

痛定思痛,调整了思路

形成了种植品种的区域优势,从而避免了第二轮洗礼

2004年:

伴随着刨树潮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中国苹果产业开始缓慢恢复。

伴随着价格的走高,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张,危险的种子也悄悄埋下……

2007年:

“落果”价格一度卖到89毛钱,疯狂的苹果再次使无数果农失去理智,求量不求质,让很多果农迷失了方向。

2014年:

产量持续增长

面积持续增加

行情跌宕起伏

预示着产业形势的严峻

2015~2016年:

中国苹果面积再度高达3500万亩,产量更是连续数年创新高达4400万吨。最奇葩的是红富士面积和产量超过70%,多年积淤形成的“堰塞湖”正在崩溃.....

2016年:

“改观念、改品种、改树形”——发端于20年前第一轮果业低潮期的发展口号,依然振聋发聩。如果说上一轮低潮期尚有一丝出路,而这一次,别无选择!苹果产业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由适宜区向优生区集聚的态势十分明显,更多适生区果农也不得不考虑产业出路……

2017年:

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必然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也必将引发中国果业从栽培模式、生产方式、种植结构等全方位的大变革……

这一轮淘汰与更新是一场“革命”,将会更加惨烈和剧痛。也必将催生中国苹果产业在浴火中重生。

2018年:

4月一场倒春寒,让西北遭遇50年未遇的大面积减产,五月,六月甘肃,山东等地遭遇几场罕见的冰雹,全国预计减产50%。至今,去年库存量与上年同期相比较高,2018价格至今无法估计。

苹果:成本高、投入多、收益少、损耗大……这一系列的不对等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相关人士给出的分析!

1、面积太大,产量太多。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各个地方都栽种苹果树,而且是以前的3、5、8亩现在是几十亩几百亩上千亩。致使苹果供应无限大增。

2、进口水果不断增加,挤占国内市场

3、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下跌,露地瓜果大量增加,分割苹果市场。

4、高档果销量锐减,以前山东栖霞果大部分走高端及单位福利果,在反腐倡廉下,福利果很少采购,所以现在库内剩这么多就是验证。

5、苹果产区大量建设冷库,使果农变成储存商,直接击垮果商。

6、开支大。收货代办费选级工装箱工网套库费利息等开支每斤加8毛。例如1块收80#果入库后成本每斤就到1.8元。

7、货币贬值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苹果的价格。

农产品暴涨之后往往跟随的是面积的疯狂扩增,当然苹果也不例外,就如今年苹果市场丰厚的利润令人垂涎三尺。当然苹果市场的规律跟其他农产品不太一样,像大蒜暴涨暴跌最多连续两年,一年的产量影响一年的,而苹果却是先要下够足够的成本(三年没任何收入只有付出)。

当苹果幼树苹果开始大面积挂果的时候发现,苹果太多了,吃不完了,可是一切都晚了。第一年供大于求,第二年幼树挂果量继续增加,还有更多的幼树开始挂果,还是供大于求。

苹果面积是不会主动减少的,大家都不会大面积砍伐自己的果园的,因为万一大家砍多了而自己没砍收益还是好的,而且辛苦付出那么多怎么会舍得砍呢。而不砍苹果的产量还是会增加直到所有的幼树进入盛果期产量稳定住,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苹果产量是巨大的,过几年也是越来越大。现在的苹果价格正在回归,回归的越来越理性。

能发现商机是好事,但是做事做人眼光都要放长远,不能盲目跟风,要做到适地适时适况,合适再发展,不合适果断弃之选其他。  

来自果品服务中心

农民不易,请朋友们在右下角点下【在看】

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